19岁跟24岁的差距大吗_广西恒州天气预报
1.广西柳州附近哪有农村种植辣椒
2.小学生地理小知识课堂教学篇
3.如何做陈皮?
4.求竺可桢资料
广西柳州附近哪有农村种植辣椒
位于柳州市北面的柳城县大埔镇是广西重点城镇之一,距柳州市中心约 51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中回、正殿、靖西、六休、南村、龙台、里明、木桐、洛古),2个社区(城南、城北),总人口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3万人。镇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镇辖9个行政村均通公路。全镇有10所村小,4个教学点,在校生1064人。
大埔镇老都六蔬菜基地(大白菜、香芋、辣椒),南村邬家屯水果基地(南丰蜜桔、高妻葡萄),杨柳西瓜基地(冰琪淋西瓜),正殿村食用菌、桑蚕生产基地,龙庆穿心莲药材生产基地很有特色。
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清陈淏子之《花镜》有番椒的记载。今中国各地普遍栽培,成为一种大众化蔬菜。辣椒是中轴胎座。辣椒为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卵状披针形,花白色。果实大多像毛笔的笔尖,也有灯笼形、心脏形等。果实未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为红色或**。一般有辣味,供食用和药用。
新鲜的辣椒一般所称的“辣椒”,是指这种植物的果实。别名又有红海椒、大椒、辣虎、广椒、川椒。最辣的是印度魔鬼椒。辣椒以果实、根和茎枝入药。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
辣椒又名番椒、海椒、秦椒、辣茄。辣椒果实色泽鲜艳,风味好,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除鲜食外,还可腌渍和干制,加工成辣椒干、辣椒粉、辣椒油和辣椒酱。
一、环境要求:
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番茄和茄子之间。种子发芽适温为23~30C,低于1~5℃则不能发芽。辣椒幼苗要求较高的温度,温度低,生长缓慢。开花结果初期白天适温为20~25℃,夜间为15~20℃,结果期土温过高,尤其是强光直射地面,对根系生长不利,且易引起毒素病和日烧病。如光照不足,除低坐果率。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格,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更为适宜。甜椒类型对肥料的要求(特别是氮素)高于辣椒类型,辣味素的形成与氮肥供应有关系,氮肥过多会使辛辣味减少,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辣椒的抗病性。
二、主栽品种:
1.湘椒6号;省级审定品种,杂交一代。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苗期耐低温,株型较紧凑,适合密植,果实长粗牛角形,色绿有光泽,辣味适中,商品性好,单果重30~32克,种子千粒重6~7克,亩产量2000~3000公斤。
2、天宇3号:系韩国引进的新一代杂交辣椒品种,其主要特点:一是株型中等,株型紧凑,宜密植,果大肉厚,长灯笼型,结果多、辣性强、抗病强;二是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三是市场需求量大,可通出口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也可通过本地市场消化,对其进行深加工,提取辣椒素、红色素。亩产3000公斤左右。
3、河西牛角椒:地方良种,中熟,耐热,耐旱,适应性广。果牛角形,嫩果绿色,老熟果红色,单果重22.7克左右,辣味中等,肉厚质优,鲜食加工兼备。每亩产量2000公斤左右。
4.湘椒12号:省级审定品种,杂交一代,中迟熟,丰产、优质、抗病、耐热、耐湿,鲜食加工兼用。株高62厘米,株型紧凑,分枝多,果实长牛角形,辣昧中等。果绿色,老熟果深红色,品质佳,外观美,商品性极好。一般每亩产量2700~3500公斤。
5.鸡肠子辣椒:著名地方良种。迟熟,丰产、优质,适用性广。果实细长而弯曲,形如鸡肠而得名。耐热、耐旱。果实水份含量较少,辣味极强,主要加工成红干椒或干椒粉。每亩产量1200~1500公斤。
6.朝天椒:株高125厘米,果实园锥形,果长8.27厘米,横径0.9厘米。果梗向上,果面光滑,辣昧极强。多加工干椒外销。耐旱、抗病,适合山地栽培。晚熟,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
三、栽培技术要点
(一)整地施肥:
1、选择土块:按3-4年轮作原则不重土,选地势较高,土层深厚,保水保肥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种植辣椒。辣椒忌连作,也不能与茄子、蕃茄、马铃薯、烟草等同科作物连作。
2、深翻炕土:秋冬季节将土壤深翻25-30cm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杀死土中病虫。
3、施足基肥与整畦:一般在定植前7一10天,每亩(667m2)施充分腐熟有机肥3000-5000公斤,过磷酸钙50-100公斤,硫酸钾20-30公斤,或饼肥50-100公斤或草木灰200公或充分腐熟的鸡粪。采用撒施、沟施、穴施等方式。有机肥撒播地面,深翻25厘米,化肥定按定植沟施入。对种植辣椒地的要求是“深沟高畦、破老底;土平它大、水畅流”。畦宽一般是l.3~1.7米(连沟),栽植2~3行。也有宽畦2.3~2.7米。
四、辣椒育苗技术
1、塑料大、小棚冷床育苗:
(1)苗床撒播育苗:指选择2-3年没有种过茄果类蔬菜的地块,做成0.7-1.2米宽的育苗床,在苗床上撒播种子进行育苗的一种传统育苗方式。
(2)营养球(肥球)育苗: 指椒农用特殊的装置将配制好的育苗土做成较坚固的圆柱形营养球(肥球),将种子播于营养球中心处进行育苗的一种较简易的育苗方式。
(3)营养钵育苗:指将配制好的营养土装进不同规格的营养钵(6.5cm×6.5cm或8cm×8cm),将种子播于营养钵内进行育苗的一种较现代的育苗方式。
(4)穴盘育苗: 指将专用育苗基质装进不同规格的穴盘(128穴、72穴、50穴等)内,将种子播于穴盘内进行(工厂化)育苗的一种现代化的育苗方式。
2、营养土种类
(1)普通土营养土:指采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和2-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菜园土按1:2-3的比例混合均匀配制而成(营养土有机质含量5%以上)的育苗营养土。
(2)育苗专用基质
指市场上出售的已经腐熟好的草炭(来自泥炭藓、灰藓、苔草和其他水生植物的分解残留体)、珍珠岩、蛭石粉等按比列配制的育苗专用基质。
3、种子处理
(1)、干热消毒:将种子放在70℃的恒温箱内处理72小时,可防病毒病、细菌性和真菌害。
(2)、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在5-6倍于种子量的50-55℃的温水中浸种15-20分钟,不停搅拌,直到水温降至30℃止,继续浸种4-6小时,可防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
(3)、化学药剂浸种: ①将种子放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20-30分钟,或放在40%甲醛(即福尔马林)150-300倍液中浸种30分钟,或放在1%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20分钟,可防病毒病。
②将种子放在冷水中预浸10-12小时后,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72.2%的普力克水剂800倍液中浸种0.5个小时,可防疫病、炭疽病等病害。
4、种子催芽
一般是将经消毒处理的种子放置于25 ℃ -30℃条件下催芽(前期温度可达30 ℃ -35 ℃ ,后期温度25 ℃ -30℃ ),种子露白后应停止催芽,及时播种。注:若不能及时播种,应将种子放于冷凉处(5-10℃)控芽。
5、苗床和培养土准备
(1)苗床选择和土壤要求
选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2-3年没有种过辣椒、茄子、番茄、马铃薯、烟草和瓜类,远离鸡口的地块作苗床 。要求土壤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保水、保肥能力强,排水好,土壤酸碱度(PH值)为6.5-7,无病虫害的砂壤土。
(2)培养土准备
①普通用培养土:一般自配,采用完全腐熟的农家肥和2-3年未种过茄果类蔬菜的菜园土按1:2-3的比例混合均匀配制而成。培养土厚10厘米,每平方米100-120公斤。
②育苗专用基质:指商店卖的,用草炭、蛭石、珍珠岩等按比列配制的专用育苗培养土。
(3)床土消毒
①播前15天左右用40%甲醛(福尔马林)兑水50-100倍喷洒床面,每平方米用药水150毫升,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床土表面盖严。闷5-7天后除去覆盖物,耙松土壤1放气5-7天,即可播种。
②用代森锌200-300倍液或多菌灵或托布津或敌克松500倍液等防病药剂,加入防虫药剂如辛硫磷500倍液或敌敌畏500倍液于播前3-4天进行土壤消毒。喷药时使药液浸入地下3厘米深土层。喷药后盖严塑料棚或用薄膜盖严密闭2-3天,杀死病菌和害虫。
③种子垫土盖土消毒:50%福美双与50%多菌灵1:1混合,按每平方米苗床用药8-10克与20公斤半干细土(或培养土)混合。播种时三分之一铺苗床中作种子垫土,三分之二盖种子上作盖土。
(4)播种
冬苗: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塑料薄膜小棚或大棚冷床育冬苗或12月中下旬温床(酿热、火热、地热线)育冬苗。
春苗:元月下旬至2月中旬塑料棚冷床育春苗。
用种量和播种量: 50克/亩,4-8克/每平方米(不假植苗)。
播种技术: 苗床撒播育苗,播前将育苗厢面土块或培养土耙细整平,浇足底水(10-15厘米深土层要湿润),簿薄地盖一层垫土,然后播种。将种子来回多次撒播,使种子分布均匀。播完后用消过毒的湿润盖土盖种0.5-1厘米厚。营养球(肥球)育苗、营养钵育苗、穴盘育苗等打孔深度0.8厘米左右,盖土厚度0.5厘米。再盖白色地膜和扣上塑料小棚或大棚。
(5)苗期管理:
(1)出苗前: 出苗前要求保温、保湿。播后温度控制在25-30℃。70%苗子出土后要及时将床面上的地膜揭去。
(2)出苗后:①苗出齐到第一片真叶显露(破心):适当降温,如白天15-20℃,夜间12-16℃。防止幼苗胚轴徒长,避免成“高脚苗”。
②从幼苗破心至移栽前:适当提高温度:白天20-25℃,夜间15-18℃,尽量增加光照,使幼苗生长健壮。
③冬季注意防寒保温,保持表土干燥,底土湿润,宁干勿湿,使幼苗生长健壮。立春后天气转暖,水分散失快,应及时浇水,通风透光;寒潮来时仍要保温防冻。
(3).假植: ①时期:幼苗具2叶1心时;冬苗11月下旬前,春苗3月中旬。 ②行株距:8-10厘米,每窝1-2株。 ③温度:栽后白天25-30℃,夜间20℃。成活后白天25℃,夜间18-20℃。
(4).炼苗 定植前7-10天进行,大、小棚边窗和顶窗薄膜揭开。
五、铺膜定植
(1)地膜覆盖栽培: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
(2)适时定植:露地定植宜在晚霜结束后,当5厘米地温稳定在13~15℃时定植,或旬平均气温15℃左右时;四川盆地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辣椒幼苗具有7-8片真叶时定植为宜。壮苗标志:根系发达,白根多;茎粗壮,节间短;子叶完整,叶片肥厚,色深绿;植株无病虫害。
(3)合理密植:一般行株距为60厘米×30厘米,窝植1-2株。亩窝数为3700窝。定植:辣椒的定植以土温15℃以上为宜,过早定植,因土温低,生长缓慢,而且落花,达不到早熟目的。定植距离,早熟品种行距40一50厘米,株距26~33厘米,每穴l~2株,晚熟品种行距66~73厘米,株距50~60厘米,每穴1株。开张度大的品种、密度小些,干辣椒类型的一般比长椒型的密型,甜椒类型的比长椒型的稀些。晴天的下午定植,当天上午苗床需浇水,以利扯苗。
(4)追肥、灌排水
(1)追肥:按不同生育期和传统经验追肥,
如中等肥力条件下:
生育期 肥料浓度种类和亩用量 次数
定植~现蕾 15%-20%腐熟人畜粪尿1000-1500公斤+5公斤尿素1-2
开花~门椒长大20%-25%腐熟人畜粪尿1500-2000公斤+7公斤尿素 1
结果盛期30%-50%腐熟人畜粪尿2500-3000公斤+硫酸钾3-4公斤或N.P.K复合肥30公斤(浓度1%)2-3
翻秋40%-50%腐熟人畜粪尿3000-4000公斤+尿素15-20公斤2①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基肥足,只在定植缓苗后施一次提苗肥。若要收秋椒(翻秋)则应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各施一次翻秋肥。
②露地栽培:
定植~现蕾追肥2次。即定植缓苗后一次,10-15天后再施一次。 开花~门椒充分长大追一次中等浓度肥料。结果盛期(即门椒采收后)重施2-3次肥,每隔10-15天一次。 注:若要收秋椒则应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各施一次翻秋肥。
(2)灌水、排水
四川5~6月常有夏旱发生,正值辣椒开花结果期。应根据情况及时灌溉。而7~8月南充、遂宁等地区南部常发生伏旱,引起大量落花落果,亦应根据情况及时灌溉。灌水方法可用浇灌、沟灌、喷灌,禁止大水漫灌。
四川暴雨出现在5~9月,集中于7、8月份。因此应提前作好排水准备:即辣椒不种在低洼易积水,排水难的地块。辣椒地四周边沟,腰沟均要在栽椒时开好,辣椒采用深沟高厢栽培。暴雨来时及时排水。
(3)中耕、除草和培土
在辣椒未封行前及时中耕、除草,结合盛果期前的施肥上厢培土是露地栽培方式的重要程序。一般中耕除草2-3次,培土上厢1-2次。注:植株进入盛花期中耕宜浅,而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几乎可不除草、中耕。
(5)整枝和立支架
(1)整枝:首花节位下主茎上萌发的侧枝俗称脚芽,要及时打除。植株封行后其下部老黄叶,病叶应及时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虫滋生蔓延。
若要让辣椒翻秋则应在7-8月份高温季节出现停花歇果时,剪去植株顶部枝条,控制植株继续生长,加速果实成熟,促发新枝,更新株型。
(2)立支架:辣椒地膜覆盖栽培后如不采取培土措施,易受风吹倒伏,通风透光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故需立支架支撑辣椒植株。早熟,植株矮小,株型紧奏品种,如川腾4号簇生椒,可不立支架。
肥水管理注意事项:
水分管理:浇水应均匀,忌忽干忽湿,忌干旱和雨涝,定值后及时浇水。一周后浇缓苗水,以后每次浇水采用隔行灌溉,逐次效替的方法。缓苗水后,当第一层果约2厘米长时浇第一水,经后根据情况每周浇一次水。果实成熟期,应控制浇水,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灌水应在晴天下午天凉后进行,且忌灌后下雨。
追肥管理:定植后要抢晴天追施提苗肥,每次用量不能过多或过浓,否则易引起徒长,推迟开花结果。施当等一、二层着果后,要追施较多肥料,促进果实长大。果实开始采摘后,更要求土壤有充分肥水,植株才能正常生长和结果。如果在浇水后土壤未干爽以前就接着下大雨,落叶和死株现象就会相当普遍,特别是在起伏至立秋这段时间内最为突出。因此,在灌溉时,一定要根据天气预报决定灌溉时间。灌水深度以不超过畦沟的四分之三为宜,并要在晚上或清晨进行,而且急灌急排。(生产中不应使用使用城市垃圾、工业废渣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6)落花、落果、落叶的发生与防止:辣椒的落花、落果与落叶现象对产量影响很大。落花率一般可达20%一40%,落果率达5%一10%,温度过高或过低,辣椒授粉、受精不良是引起落花的主要原因。春季早期落花的主要原因:低温阴雨,光照不足,影响了授粉、受精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栽培管理不善,如施肥施用过多,植株徒长,栽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或氮、磷缺乏等,会引起落花、落果。土壤水分失调,过湿、过于或涝渍,妨碍根系生长,引起落果、落叶。此外,一些病害,也会引起。还有植株高整,基部侧枝尽早抹去,老、黄病叶及时摘除,如密度过大,在发出的两权中留一权去一权,控制生长。
五、辣椒病虫害防控技术
病虫防治应“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应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化学防治要掌握正确施药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使辣椒果实中农药残留不超标。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培育适龄壮苗;严格实行轮作;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灌水、排水,培育健壮植株,促早封垄(行);清洁田园,深翻炕土,减少越冬虫源;及时摘除病叶,病虫果,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间或棚室外烧毁或深埋。
2.物理防治:人工摘除害虫卵块,捕虫;田间悬挂**粘虫板防蚜、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糖醋液、黑光灯诱杀小地老虎;性引诱剂诱虫;白炽灯、高压汞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蛾类害虫;田间铺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防虫网防虫(如蚜虫、棉铃虫、美洲班潜蝇)防病(病毒病)栽培。
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蚜茧蜂对蚜虫的自然控制;赤眼蜂防棉铃虫、烟青虫;利用微生物制剂如农用链霉素防治辣椒青枯病、疮痂病、软腐病、叶斑病,青虫菌防治烟青虫。
4、病害及防控
辣椒疫病:
A 预防:亩(667m2)用3公斤硫酸铜撒施地面,耕翻入土中;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用石灰撒施病株穴消毒,同时全田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液(商品名:科佳,日本产) 1-2次。
B 治疗: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植株下部及周围地表,7天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二种药交替使用1-2次。也可用90%乙磷铝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氟啶胺2000倍液(商品名:福帅得,日本产)喷雾,每隔5-7天,不同药剂交替防治。
辣椒病毒病:
A 早期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B 发病初期喷洒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宁南霉素2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吗胍 ·乙酸铜(病毒抹杀)600倍液, 隔7-10天1次,连续3-4次
辣椒炭疽病:
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5、虫害:
烟青虫:关键要抓住孵化盛期至2龄盛期,幼虫尚未蛀入果内的时期施药。可选用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1500-3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氯氟氰脂)2000倍液,或天王星(联苯菊酯)2.5%乳油3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2000-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上述药物交替使用,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2.跗线螨(茶黄螨或白蜘蛛)
药剂防治的关键是及早发现田间中心株出现卷叶(或株螨率达5%)时及时防治。喷药的重点是植株上部幼嫩部份,尤其是顶端几片嫩叶的背面。可选用73%克螨特乳油1000-1200倍液,或35%杀螨特1000倍液,或20%哒嗪硫磷1000倍液,或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或10%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1500-2000倍液,或1.8%虫螨克4000-5000倍液喷雾。第一次喷药后3-5天内必须喷第二次,效果才佳,以后隔7天再喷1次,连续3次。
蚜虫: 主要危害植株叶片,造成叶片畸形。生产上要提前预防,有蚜株率达20%时,用10%吡虫啉2000倍液,或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6、适时采收
1.青椒: 采收青椒指除菜椒外,线椒和朝天椒的早熟品种或早熟栽培因其上市较早,售价比较高,故采收青椒上市可获取较高经济价值而言。
青椒在花谢后15-20天即可采收上市。同一地块一般隔2-3天采收一次。
2.红椒:采收红椒,一般在花谢后50天左右即可采收。而作为干辣椒的,则必须采收红熟的果实,采收要及时,否则影响植株的生长和结果。
7、甜椒保护地栽培技术:甜椒保护地栽培以塑料大、中、小拱棚较多。技术要点如下:
(1)品种选择:塑料大、中棚栽培多采用早熟或中早熟品种,如甜杂2号、中椒2号、双丰、海花3号、同丰37号、辽椒4号、津椒2号等。少数选用中晚熟品种的,如茄门、农大40、冀椒1号、辽椒3号等。
(2)定植密度:保护地甜椒栽培,双露地栽培生长势旺,植株高大,所以定植密度适当稀些,过密容易引起落花落果。以大垄双行栽植形式为好,大垄距可为1米,垄上行距40公分。
(3)田间管理:白天温度25一30度,夜间18一20度,开花期不能低于15度,温度超过30度要放风降温,把四周薄膜全部揭开,留棚顶膜起遮荫、降温和防热雨的作用。入秋以后,气温下降,减少放风量,注意防寒保温。水分管理:缓苗后如土壤干旱,可浇1次水,这时水量可稍大些,然后控水蹲苗。待苗椒采收后,则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一般结果前期7天左右浇1次水,进入结果盛期4一5天浇1次水。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每次浇水量不宜过大。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在保持80%为宜,整个生育期要避免棚内湿度过高。门椒采收后,应结合灌水,每亩追施尿素12.5公斤或硫酸铵20一25公斤。盛果期随水追施化肥或人粪尿一两次。一般前期不进行整枝,但对生长势强的中晚熟品种,需在门椒开花前后,将门椒以下的叶和枝条除去,以避免植株生长过旺而影响门椒、对椒正常开花坐果。
8、干辣椒栽培技术要点:干辣椒指果实干燥后作为调味用的辣椒。
(1)选用良种:作为干椒生产的品种,应是果实细长,果实深红、株型紧凑,结果多,部位集中,果实红熟快而整齐,果肉含水量小,干椒率高,辣椒素含量高。优良品种有:如鸡泽羊角辣、永城大羊角椒、咸阳线辣子等。
(2)定植与密度:整地施肥同甜椒栽培,便施基肥量可略少。干椒品种一般株型紧凑,适于密植。采用大小行,每穴两三株,每亩可达12000一18000株,丛栽密植不仅增加株数,而且可防止倒伏。
(3)管理方法:肥水管理与甜椒相似。但因定植期较晚,地温较高,在定植时应灌透水,几天后再轻灌一次缓苗水,然后精细中耕蹲苗。开花坐果后追肥、灌大水,促进开花结果。干椒栽培要求采收成熟果实,除氮肥外,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注意雨后排水、松土、促根保秧。果实开始红熟后,应控制用水以至停止灌水,促进果实红熟,防止植株贪青徒长,降低红果产量。红熟期不追肥,尤其忌氮肥,做到控水控肥。
(4)适时采收。商品干椒一般待果实全部成熟1次采收。为了提高红辣椒的产量和质量、降低青果率,也可分次采收,最后1次整株拨下。辣椒干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晒干法:即利用日光暴晒辣椒,自然干燥;二是人工干燥法,加温烤干辣椒。一般4公斤左右鲜椒可制1公斤干椒。
小学生地理小知识课堂教学篇
1.地理小常识·急·简单的
中国的地理常识:地形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12%,丘陵9.9%。
岛屿
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
山脉
喜马拉雅山
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7座,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长的河流
长江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长河。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
最大的峡谷
*** 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上,有全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峡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最长的人工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801公里,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
湖泊
鄱阳湖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
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南部部分地区处于热带,北部部分地区则靠近寒带。
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国土面积
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最大的城市
上海
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改变学生地理学习方式”
教学是人类一项神圣的职业,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园丁,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
我是老师,谈谈我是如何讲“我国降水分布”这一课题的。 首先,先从当地的降水作为切入点,每个人都身有体会。
兴趣一下子就来了,比如,我这边是在广东省佛山市: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绿。年平均气温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
塘鱼、水稻、甘蔗及品种繁多的水果、花卉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降水对当地的一些影响,比如居民的生活习惯,当地的建筑风格,甚至家里用的电器,以及一些公共配套设施。发散性思维教学。
我觉得学生时代最美好的事情就是联想。 引导学生,利用地形图,有条件利用各地不同的来做幻灯片演示,从点到面,从市到省,再到全国,还可以比较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南北半球),最后总结性发言: 我国降水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降水量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华南地区年降水量约为一千五到两千毫米;长江流域约为一千到一千五百毫米;华北地区约为五百毫米左右际北地区除长白山地外,大部在五百到六百毫米。
西南高原约为一千到一千五百毫米。西北内陆都在四百毫米以下。
当夏季风开始登陆时,水汽最为丰富。西北广大内陆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成为我国降水最少的地区。
若以四百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可把我国分为两大部分。以东为东亚季风所控制的湿润、半湿润区;以西大部属中亚干旱、半干旱区。
这与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体相当。这条界线是我国气候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在东部季风区,等雨量线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降水量随纬度增高而递减。以大致与秦岭一淮河线相符的八百毫米等雨量线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是半湿润气候区,南面是湿润气候区。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年降水量在八百毫米以上。长江两岸在一千到一千二百毫米之间。
江南丘陵和南岭山地大多超过一千四百毫米。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广西、浙江等省区以及台湾.是我国著名的多雨区,年降水量大部地区在两千毫米以上。
台湾的高山地区则达三千到四千毫米。北端的基隆港,年降水量接近三千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二百一十四天,有“雨港”之称。
位于台北东南不远的火烧家,一九①六到一九四四年三十八年的年均雨量高达六千五百五十七点八毫米,高出基隆两倍以上。最多的年份达八千五百零七毫米,是我国雨量最多的地方。
云南西部和 *** 东南角察隅、波密一带,由于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一个范围不大的多雨区,年降水量达到一千四百毫米以上。在上述多雨区之间,昆明、贵阳以北以及四川盆地,则形成相对少雨区,年雨量在八百到一千毫米之间。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在八百毫米以下,属半湿润地区。淮河流域及秦岭山地大部在八百到一千毫米。
黄河下游、华北平原为五百到七百五十毫米。再往北去,到东北区,降水量仍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
面对海洋上湿润气流来向的长白山地,是东北多雨中心,年降水量超过一千毫米。而位于长白山地背风一侧的东北平原,年雨量一般只有六百到七百毫米。
靠近内蒙古的东北西部地区,则已减少为四百毫米了。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二百到四百毫米,属半干旱地区。
西北广大内陆区,除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可达四百到六百毫米外,其他地区年雨量都在二百毫米以下,属于干旱地区。并且降水量向新疆南部、甘肃西部我国最干旱中心地区迅速减少。
这些干旱中心区,年雨量多在五十毫米以下。塔里木盆地内部尚不及二十毫米。
吐鲁番盆地西侧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量仅五点九毫米,有些年份甚至滴雨不降,是我国降雨最少的地方。 第二个特点,我国的雨量分布山地多于平原,山地的迎风波多于背风坡。
在我国降水量分布图上出现许多闭合的多雨中心或少雨中心就反映这一特点。台湾岛,中央山地南北纵列,北、东、南三面都是迎风玻,面对来自热往自每洋上的暖湿气流,由于高山地形的抬升、滞留作用,迎风面的年雨量竟达三千毫米以上,而位于背风面的台湾西部平原和澎湖列岛,年降水量已减少到一千二百毫米以下,澎湖列岛的澎湖则不足一千毫米。
海南岛五指山东南坡,全年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年雨量在两千毫米以上,而背风面的西南海岸,只有一千毫米左右。南岭山地和武夷山脉的迎风玻,年雨量可达两千毫米以上,而其背风地带的两湖盆地只有一千五百毫米左右。
四川盆地西部的峨眉山,东南气流受地形拾升致雨,年雨量多达约两千毫米,最多的一年竟达七千六百零九毫米,故有“湿岛”之喻。华北地区的山东丘陵降水较多,年雨量在七百到八百毫米以上。
太行山和燕山的迎风波也有六百到七百毫米。而位于其间的华北平原只有五百毫米左右。
东北的情况与华北类似。长白山地降水最多,其次是大兴安岭山地迎风面,而东北平原降水较少。
滇西高山深谷区,受西南季风影响,西被降水比东坡丰沛。这与东南季风影响地区相反。
例如高黎贡山西坡龙陵,年雨量高达两千一百六十毫米,而东坡保山则为九百五十八毫米。
3.急
人教版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纬度位置:地跨寒、温、热 三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 洲相连,西南与 非 洲为邻,东与 北美洲相望。
亚洲与其它洲的分界线亚、欧洲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流-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洲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洲界线: 白令 海峡2.地形特征: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高低悬殊。3.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③季风 气候典型。
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征(图见课本P7 1-7)。季风气候典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图见课本P8 1-8,1-9) 发源地 性质 风向 影响下的气候特点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 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夏季风 印度洋、太平洋 温暖湿润 西南、东南 高温多雨4.河流特征:河流流向特征: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主要河流:湄公河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长江是亚洲最长河流。
5.亚洲的世界之最:(1)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湖面。
(2)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3)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第七章 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 日本(首都:东京,重要港口:横滨、神户,国花:樱花)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1位置、范围(1)领土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最大的岛屿:本州。(掌握图上位置)(2)位置:纬度位置:北半球,东半球,北温带。
海陆位置: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与亚欧大陆隔海相望。
(3)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4)海岸线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2、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
最高山峰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海洋性季风气候)(3)河流特征:河流短小湍急。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1、资源特点:两多一少,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2、工业发展模式:“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说明日本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3、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航海业发达;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利条件: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4、工业分布: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原因:沿海港口条件优越,便于巨型船舶可以停靠;便于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沿海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5、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九州岛——京滨工业区(东京、横滨)、名古屋工业区(名古屋)、阪神工业区(大阪、神户);濑户内海沿岸——濑户内工业区;九州岛——北九州工业区(北九州)P236、对外投资对象: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1、文化特点:东西方兼容,传统与现代结合。
2、民族和传统服装: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传统服装:和服。第二节东南亚一、十字路口的位置位置和范围:(1)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就是因在中国南部而得名。)
(2)位置:纬度位置:热带;海陆位置: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性;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原因: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而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3)国家: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
岛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多火山。2、气候: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 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半岛北部 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高温多雨对农业的影响 雨季种,旱季收 随时种随时收3、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P29三、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1、中南半岛上山河分布特点: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各大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能资源丰富,下。
4.有趣的地理小知识我们的地理老师要我们在课前讲2~3分钟的地理小知
给你一道地理趣味题(也是一个知识点):一个冒险家从某地向南行走10千米,再向东行走10千米,再向北行走10千米,回到了起点,这时遇到一头熊,请问熊的颜色? 知识点:冒险家的出发地为北极点(所以这头熊为北极熊,白色)。
从极点出发,不论向什么方向走,转两次九十度弯就能回到原点。它是一个特殊的点。
站在极点,不论你面向何方,它都为正南方! 够了吗 或你可以将日变更线上居住的人,一会儿在昨天,一会儿回到今天。 或将赤道上的建筑,卧室在北半球,书房在南半球!这些不都是地理知识嘛?你要有趣的,才举例子给你的嘛。
要不你可以介绍日变更线 或两极啊,说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奇特现象啊等等。
5.求一些短小的地理小知识急要短小一些的就是地理课前几分钟时间要
地理小知识 1。
太阳活动直接引发的现象(极光) 2。美国纽约(西五区)9。
11上午9时左右正在发生的9。11事件,此时北京(东八区)的时间是(9。
11日晚上十时左右)附:东边地点的时刻比西边的早,一个时区一个小时。 3。
桂林山水是(外力作用形成),(富士山,泰山,东非大裂谷)是内力。 4。
夏秋季太平洋上常有台风,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降水类型多为(锋面雨) 5。(洋流)影响海洋运输 6。
(松鼠,黑熊)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典型动物。 7。
承压地下水的特点是(水质较好,不易受污染) 8。目前世界五大能源消费从多到少排:(石油,煤,天然气,水,核)。
9。世界粮食生产三大品种从多到少排:(小麦,稻谷,玉米) 10。
世界上最大的四个产粮国是(中,美,印度,俄罗斯) 11。基本的天体是(星云,恒星) 12。
形成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13。我国草原多分布在(非季风区的高原和山地) 14。
形成地理环境非地带性差异的是(海陆分布差异) 15。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16。
欧洲流径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 17。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以及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都是该组织成员) 18。
从连云港出发的亚欧大陆桥在我国境内经过的省(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19。我国煤的主要分布区(山西,内蒙,陕西,贵州) 20。
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省中不与邻国接壤的是(贵州,青海,宁夏)。
6.关于地理的小知识200字以下
出行与地理的关系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密切有关。俗话说:出门看天气,出差或旅游之前,都要了解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天气预报,这就要于人们能识别天气符号,熟悉冷锋、暖锋、高气压、低气压、气旋、反气旋和锋面气旋等天气系统,合理选择出行的时间、交通方式和旅游线路以及随身携事物品的多少,做到既经济,又最少的时间,顺利办完事,达到途中观赏的景观最多的理想效果。比如在旅游时,根据地域特点,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在高山峡谷中,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无边,一望无际的沙海里,要选取“沙漠之舟”—骆驼;在风吹草低风见牛养的草原上,选择弛骋如飞的骏马;在我国南方的江南水乡,选择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
如何做陈皮?
陈皮,相信大家都熟悉,但陈皮是用什么果皮制作的?怎么制作?知之甚少。@优岳7 来给大家分享一下陈皮。
古时所指的“橘”,是对各种柑橘类水果的总称;而现在“柑橘”则是对柑橘类水果的统称。陈皮的原料就是柑皮,但不是所有的柑橘皮都能做成陈皮,要分柑橘的种类,还要看产地。
茶枝柑(广东新会柑)、瓯柑(江浙柑)、四会柑(广东广西一带)、冇柑(广东福建一带)、蕉柑(广东福建台湾都有种植),其中以广东江门新会柑的柑皮制作的陈皮最为上品。
新会陈皮,又名“冈州红皮”,质地优良,独具地道药材特色,为“广陈皮”的上品。新会陈皮呈三瓣状,片张反卷,分为柑青皮、微红皮和大红皮。
新会陈皮的制作① 采柑, 立秋至寒露采摘的,叫柑青皮;寒露至小雪采摘的,叫微红皮;小雪至小寒采摘的,叫大红皮;
② 开皮, 用正三刀法或两刀法,将柑皮开成均匀的三瓣剥下;
③ 翻皮, 开皮后,放簸箕里,自然阴干四至五个小时,让柑皮自然失水萎蔫,质地变软后翻皮,使内层柑白凹凸向外;
④ 晒干, 选天气晴朗且干燥的日子,把翻好的柑皮晾晒晒场上,自然晒干;
⑤ 陈化, 晒干后,用麻袋或草扎袋等通风透气的容器,把柑皮装起来,摆放入仓库,让它一年四季自然陈化;每年的2月份至5月份,是最潮湿的季节,要关闭仓库门窗,把柑皮捂紧,防止受潮;6月份至11月份,有阳光的日子,每天翻出来晒上五六小时,再装起放回仓库,自然陈化;如此反复三年,经过三年以上陈化的柑皮,才能称之为陈皮。
一块小小的陈皮要经过如此漫长的精心制作照料,难怪新会人说,一两陈皮一两金。陈皮陈化的年份越久,陈色越好,气味越浓,药用价值越高。
立秋之后,大量的柑、橘上市,一些人会把皮剥下来晒干或烘干,这与我们中药材的陈皮是否作用一样呢?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
中国药典记载,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实。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丝,阴干。对其具体品种和贮存年限未做明确规定。
但是,自己晾晒的陈皮与医院、药店出售的陈皮,或者说不同产地的陈皮,功效与作用还是有差别的。
陈皮,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名橘柚,又称“橘皮”。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讲:“橘皮,须陈久者良”,故名陈皮。陈久的橘皮燥烈性小,理气调中,又可避免燥烈伤阴。有研究认为,理气健脾,陈久者良;燥湿化痰,宜新用。
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称“广陈皮”,其中新会陈皮最佳。新会陈皮,是新会柑的果皮经晒干或焙干后的陈年贮存品。新会柑又称大红柑、茶枝柑。《广东植物志》记载:“茶枝柑,别名大红柑、新会柑,主产新会,果皮晒干即中药陈皮的正品”。
新会陈皮的加工流程:开皮—翻皮—干皮—包装贮存。干皮的方法有两种:1. 晒干法:选择晴朗天气,将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的晒皮容器或晒场自然晾晒。2. 烘干法:将翻好的果皮置于干皮专用容器,低温烘干(最高温度不超过45 )。
我们在自制陈皮的时候,要注意几下几个问题:
1. 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不同。
2. 果皮要清洗干净,种植过程中可能有农药残留。
3. 为减少燥烈之性,可以蒸后再晾晒。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当年陈皮的制作技艺:选果——摘果——开皮——翻皮——晒皮。
新会柑的生长发育过程分为柑青、微红柑、大红柑三个阶段,有着不的药效价值,贮藏方法都有所不同。
柑青皮: 指果皮未着色,生理未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质硬、皮薄,味辛苦、气芳香。
微红皮: 指果皮开始着色,但未完全着色,生理仍未充分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质较硬,皮微厚,味辛带苦略甜。
大红皮: 指果皮已基本着色,生理已基本成熟时采收果实所加工的皮,质软、皮厚,味辛带甜香。
使用园林专用修枝剪来剪果(不能随手摘果,这样会破伤皮的蒂,导致整个陈皮不完整)。
先用湿布抹干净柑的表皮,采用对称二刀法开皮。即果蒂朝上,从果肩两边对称反向孤划两刀,留果顶部相连,三瓣剥开。
开皮后,先将鲜皮在阴凉处略为皱干(大概需要6小时左右),等皮身软后再翻皮,这样才能确保皮的完整性,保持了陈皮三瓣相连的外观。
选择晴朗、干燥天气,将已翻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或晒场内自然晾晒干。
陈皮
别名:橘皮、贵老、红皮、黄橘皮、广橘皮、新会皮
禁忌人群 :阴津亏损、内有实热者慎食。
陈皮,其实是我们平时所吃的橘子的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由于其放置的时间越久,其药效越强,故名陈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只有晒3年以上的才能称为陈皮。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陈皮药材分“陈皮”和“广陈皮”。
陈皮的存储
避光、通风、阴凉处保存。
1、无毒陈皮需要先处理
陈皮来源于橘子,但为防止虫害,橘子通常都被喷洒了大量农药,即使用清水洗过,在橘子皮表面还会残留部分毒素。 因此,在制作陈皮之前,先要处理掉这些毒素。具体方法是:①用清水冲洗掉橘子皮表面的污物,加清水适量(以盖过橘子皮5毫升水左右为宜)浸泡30分钟以上;②在适量碱水(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 10克)中浸泡5 15分钟;③用清水冲洗3次左右。 2、然后把桔子皮晾晒干
3、放进蒸笼里
4、上锅蒸透
5、然后再晒干,这样子重复2次就成了。
6、经过三蒸三晒后的果皮已经是香喷喷的了,赶紧密封,装进饼干罐里。
写上收藏的日期,就等着陈皮的诞生吧。话说这样晾晒出来的陈皮是不会发霉生虫的,越陈越香呢。
7、其实真正好的陈皮须经过九蒸九晒,但我们一般家庭做的话三蒸三晒就可以了。
8、加点甘草增加甜味 单纯晒干的陈皮是没有甜味的,要制作出咸甜适中的陈皮,还需要一种材料,即甘草。在陈皮洗净后,在制作的第3步中,晒至半干时,将适量甘草放入水中熬煮,加盐和糖,配成自己喜爱的口味,然后加入半干的陈皮同煮,待煮至汤液浓缩时,泡一个晚上,让陈皮充分吸收,再拿出去晒干即可。其余步骤不变。
说说自制陈皮的风险:
陈皮的炮制方法很多,有麸制、蒸制、蜜制、盐制等多种(例如作为道地药材的广东陈皮,多为蒸制)。
不过如果根据《中国药典》所述,陈皮的炮制方法就只有一种:除去杂质,喷淋水,润透,切丝,阴干。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炮制方法。
很多答主都提供了多种具体的炮制方法,《家庭医生》在此提醒,自己做陈皮存在诸多风险:
1,原料问题。最好的原料自然是洁净、少污染的新会柑,不过出现在水果市面上的新会柑并不多。因为新会柑并不以味甜可口著称,而且皮比肉贵,跟其他以果肉取胜的橘子相比,性价比可能不占优势。
2,为了保持橘子的品相漂亮,果农通常会在种植、储存中使用添加物、农药之类的物质,以前的橘子一周不吃就发霉腐烂,现在的橘子存放一个月,除了果皮皱缩之外,完好无损。这样的柑橘,吃果然也是问题不大的,但是皮上的不良物质残留可能性大,一般方法也难以彻底去除。
3,自己晒橘皮,难以保证温度、湿度条件。如果储存不法(做不到恒温、恒湿),或者本身所处地区气候潮热,橘皮很容易就发霉了,制药不成,反而增加了毒素。
陈皮大家也不陌生,其实就是橘子皮,但是可不是所有的橘子皮都可以制作成陈皮的,陈皮也是一种中药材,陈皮就是 用成熟的果实,把果皮剥下来,经过长时间的晾晒制作而成 ,在我们生活中也是经常会用到陈皮。
陈皮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很受欢迎,很多人在煮粥、煲汤、蒸鱼的时候,都会放上一点陈皮,煲出来的汤不仅味道更好,还营养丰富,陈皮是一种中药材,营养丰富,陈皮气味芳香,很多人还喜欢用来泡水喝,其实自己也是可以在家制作陈皮的,主要学会了就不用花钱买陈皮了,下面就来分享一下如何做陈皮。
一、挑选橘子我们都知道陈皮就是用橘子皮或者柑皮制作而成的,橘子的品种也是有很多种,不是所有橘子都可以制作陈皮的,只有一定标准的成熟的橘子皮才可以制作成陈皮,有些橘皮比较薄,味道酸甜,还不耐储存,做陈皮要选择成熟的柑橘皮,并且品质要好,像新会柑、茶枝柑等就是制作陈皮的好原料。
二、陈皮制作步骤1、准备食材:新会柑
2、喜欢陈皮的都知道新会陈皮特别的出名,就是用新会柑制作而成,用新鲜的成熟的新会柑,新会柑表皮是透亮的**或者绿色,味道浓郁,把新会柑用盐搓洗干净。
3、把表面的水分擦干净,把皮剥下来,剥皮的时候小心一点要剥完整,剥好后把橘皮翻一下,里面朝上放在漏筐里,放在太阳下面晾晒。
4、等到橘皮晒干后,装进干净的罐子里密封好,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这样日积月累,柑皮就会慢慢陈化,做好的陈皮要定期翻晒,陈皮是时间越久就越好。
小技巧
1、做陈皮的时候,橘子皮要清洗干净,可以用盐或者面粉搓洗干净,这样吃起来也放心,剥橘子皮的时候皮要剥得完整。
2、做陈皮晾晒也是非常的重要,晾晒的时候不能直接太阳暴晒,晒制的时候,要勤翻面,做好的陈皮要定期的晾晒,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晾晒一次,要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储存。
总结:陈皮营养丰富,味道芳香,用来泡水、煮粥、煲汤都非常的好,营养丰富又好喝,陈皮的做法也是很简单,做陈皮原料很重要,最好是选择新会柑、茶枝柑,做出来的陈皮会更好,做好的陈皮要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不然容易发霉,要记得定期晾晒,陈皮储存的时间越久就越好。
陈皮是陈年的黄金,经久价值及药效最高,三年的皮味最香浓,陈皮,会有人以为是桔子之皮,实则不是,并不是所有的桔子都能做成陈皮。
陈皮当中又以广东新会所产的大红柑为上品,民间流传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稻草”,新会具三山环抱的峡谷地势,造就了天然气候,同时位处咸淡水交汇处令水质特殊,为种植新会柑提供了绝对优势.
正宗新会柑十、十一月最靓,每年九月起,开始晒皮,天气好的,晒一星期便可,但晩上或下雨要收起,柑皮干身后即可放入铁罐,首三年受回南潮湿天气影响,每年重复此工序一次,之后便毋须再晒,遇上干爽天气拿出来,摊开吹吹风便可。
年少时,妈妈会在煮红豆沙、蒸泥鯭或莲藕汤内加入陈皮,当时觉那股气味臭不可挡,年长后才慢慢懂得欣赏其质朴馥郁、越陈越香的独特余韵;陈皮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肺经,具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之效。
但近年来,为提高成活率,众多果农都是柠檬嫁接到桔子的方式种植,相信在电商互联网的背景下,日后新皮也会走上电商的高端订制之路.
我自己做的是橘子皮洗净,刮去白膜,也可以不刮,上锅蒸20分钟,取出后凉干,在蒸20分钟,晾干,在接着蒸第三次,也是20分钟晾干后,密封好,放三年以后用,味道好,冲茶,消食最棒
从中医角度看,陈皮具有调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的作用。主要治疗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紧、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大便不良、肺气阻塞、咳嗽和痰,治疗乳痈。可以用橙皮和桔皮是最好做的,便宜且非常方便。
怎样制作陈皮
主料新鲜桔子6个
新鲜桔子六个,洗净,然后烧一锅热水,把桔子放进去,浸泡20分钟。
把锅中水倒掉,盛上少量清水,家用牙膏一支,挤进清水中,把水打出泡沫,把桔子用泡沫搓洗下,浸泡十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净。
把桔子擦净,剥掉桔皮,把剥好的桔皮,放在阳光下晾晒,注意桔白朝外。
把风干的桔皮,存放在密闭的容器中,注意不要用塑料容器.存放三个月,取出,潮气潮下,让桔皮变软。
再次放在太阳下风干,完全晒干后,封存即可
注意事项
浸泡在热水中,用牙膏洗净,去除橘皮表面的人工蜡、细菌和农药。
密封时不允许塑料,以免塑料瓶的气味。
陈皮大家是大家既熟悉,但又陌生的药食同源类中药材。很多人认为陈皮只是晒干的桔子皮而已,没什么讲究,那就大错特错了!下面就介绍一下,什么是陈皮,以及陈皮的多种制作方法。
(陈皮)
陈是时间久远的意思,与贮存时间长意义相近,比如说陈醋,陈酒等。既然叫陈皮,那就是指某种陈年的皮,那么,这陈年的皮特指桔子皮吗?又是如何制作的呢?
(陈皮)
如果严格地说,陈皮应分为两种,一种是陈皮,另一种是广陈皮。陈皮是产于浙江,四川,福建,江西,湖南等地的桔子,柑的果皮。而广陈皮是产于广东新会,四会等地的茶枝柑,四会柑等的果皮,又称为新会皮。但现在已不再细分了,只承认广东新会地区为陈皮的地道产区,所产的广陈皮与其它地区所产的一样,统称为陈皮。
(新会皮)
陈皮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最简单是在9一12月份,剥下成熟的果皮阴干或晒干,贮存一年后即可应用。稍讲究一点的,在剥下成熟果皮后,先晾至半干,以切丝时无汁液流出为好,这样有效成份不易流失。彻底晾干后,将陈皮丝放入密封容器内隔水蒸,蒸半小时后,将蒸软的陈皮趁热放入垫有牛皮纸的木箱中压实,然后盖上牛皮纸,封好木箱,隔年取出应用。
(新会皮)
这样制作的陈皮,不易霉变生虫,其味香醇,比直接晾晒的陈皮质量要高很多,可自然贮藏三年以上时间,并且不易霉变。需注意的是,蒸时须用牛皮纸将容器口密封,不可让热气流入容器中,否则,存放时间不长。
谢谢阅读!
求竺可桢资料
地理学家竺可桢(1890—1974年)
竺可桢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建国前他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和中央大学,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出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第一任副院长,同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他还当选为历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并于1962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他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真正做到了鞠躬尽,呕心呖血,他不愧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竺可桢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市人。于1890年出生在东关镇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大哥是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秀才。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在私塾里读书,学习十分勤苦。中学阶段,读书于上海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又到唐山路矿学堂读书。由于他学习努力,成绩卓著,五次考试都名列全班第一。191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农学。后又转入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哈佛大学求实崇新、自由探讨的学风,给他深刻影响。1918年他以台风研究的优秀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时年28岁。他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回到了祖国,先后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0年他受聘担任南京高师地学教授,次年,学校改称东南大学,在竺可桢主持下,建立了地学系,下设地理、气象、地质、矿物四个专业,并新任系主任。这是我国高校建立地学系之始。1927年学校又改名中央大学。在此期间,他一面担任地理系主任,主持日常行政工作;一面教授地学通论。气候学,气象学等课程,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气象学和地理学研究及教育人才。张宝堃、吕炯、黄厦千、沈孝凰、胡焕庸等,都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优秀学者。他还积极参加中国科学社,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在东南大学任教期间,他积极筹建校南农场气象测候所。1922年他主持购买了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观测温度、湿度、气压、雨量、日照等项目。逐月发行南京气候报告。这是我国自建和创办气象事业的起点和标志。
1927年北代胜利,政府筹建中央研究院,下设观象台筹备委员会,分设天文、气象两研究所,担任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的竺可桢,又被任命为气象研究所所长。这时的气象研究所,既是全国的气象学术研究单位,又是领导全国气象事业建设的国家机构。竺可桢白手起家,克服了重重困难,努力发展我国气象事业,他首先领导了中国气象台站网的建设,提出了《全国设立气象测候所计划书》计划在十年的时间内,全国建立气台10处,测候处150处,雨量测候所1000处。在气象所成立的当年,就首先建成了南京北极阁气象台,这是我国近代气象科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当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中心和业务指导中心。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天气预报业务,拟订了《气象观测实施规程》,统一了观测时制、电码型式、风力等级标准、天气现象的编码等,开展了气象资料整编的出版业务。先后出版了《中国之雨量》、《中国之温度》、《中国气候资料》以及《气象月报》、《气象季刊》、《气象年报》等。1934年他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
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他以“求是”为校训,明确提出中国的大学,必须培养“合乎今日的需要”的“有用的专门人才”的进步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团结全校师生,携带图书仪器,先后经浙江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等地,于1939年底迁至贵州省遵义和湄潭。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一面组织师生上课,一面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并为当地群众服务。在民主爱国的学潮中,他始终站在进步学生一面,保护浙大师生的爱国正义行动。办学中,他十分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注意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广博的知识,注重学生的实践训和智能培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1949年4月杭州解放前夕,竺可桢领导浙大师生,积极准备迎接解放。同时电告国民党政府,坚决拒绝迁往台湾。他一个人隐居上海,闭户谢客,迎接解放。解放后,他高兴地出席了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等职务。还被选为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
作为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他倡导建立了许多新的研究机构,并培养了大批地学骨干力量。强调地理学一定要摆脱单纯描述,用最新的科学成果和仪器设备,进行定位观测,建立实验室,采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科学方面最新的理论来进行研究论证。
竺可桢于1956年领导创建了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并一直兼任主任职务。他多次指出: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国民经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工作。综合考察应为国家和地方编制国民经济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其任务首先是调查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与数量、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的科学方案。早在解放初期,他就急国家之所急,积极投身于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南部以发展橡胶为目的的地理调查研究工作。1951年又组织筹建了西藏工作队。为治理黄河,他主持组织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综合考察队。此后,中科院专门成立了综合考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四项重大考察任务。其一是西藏高原和康滇横断山区研究;其二是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地区的考察研究;其三是热带地区特种生物资源的研究;其四是主要河流水利资源的考察研究。在他的支持下。仅 1956—1957年两年间,就先后建立了6个综合考察队。它们是: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新疆综合考察队,华南与云南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长江、黄河流域土壤调查队,柴达木盐湖科学考察队等。此外,还组织了治沙考察队,南水北调考察队等。到他去世时为止,在他领导下,中科院先后组织了25年规模不同的综合考察队,参加工作的达100多个单位,1万多人次。积累了大批珍贵资料,取得了丰硕科研成果。
竺可桢热情地倡导和组织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农业区划、中国国家地图集等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在他的建议下,设立了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总局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他关心地质、地震、古生物、土壤、植物、动物、遗传、生理等学科的发展。他重视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比作科学的两翼,并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仍撰写了大量科普文章,宣传科学知识。
作为卓越地理学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桢,不仅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地理系,培养了一大批地理科学专门人才,而且在许多地理学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创造性意见。他认为:地理学是经济建设事业中的基础科学,是研究现代地面环境的科学。因而应着重研究现代地表面的岩石圈、水圈、气圈与人类的相互作用,研究地球外壳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科学。我国的地理学,正是沿着这一方向健康发展的,在地理学研究方法方面,他十分重视地域分异规律的研究,早在1929年他就发表了《中国气候区域论》,开创了这方面研的先例。1958年他发表了《中国亚热带》一文,指出:不应将热带北界移至南岭,也不应将华北各地、东北南部和新疆南部都划归亚热带。他说:亚热带的气候可以这样规定:即冬日微寒,足使喜热的热带作物不能良好生长。每年冬季,虽有冰雪,但无霜期在八个月以上。作物一年可以有两造收获。他不仅提出了划分的标准,同时明确指出了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他的见解,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竺可桢在气象气候学研究中的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早年就从事台风和东亚季风的研究,在气候变迁领域的研究中,更有着卓越的贡献。他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数十年如一日,研究了大量经、史、子、集,及中外文献,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1961年他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他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前者依据北冰洋海冰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有关文献资料记述的地理现象,证明了二十世纪气候逐步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十七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相一致。最后指出: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可能是引起气候波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为历史气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论据。后一篇论文,可说是他数十年深入研究历史气候的心血的结晶,是一项震动国内外的重大学术成就,他充分利用了我国古代典籍与方志的记载,以及考古的成果、物候观测和仪器记录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文章指出: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二千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一月温度约3—5℃;此后的一系列冷暖变动,幅度大致在1—2℃,每次波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历史上的几次低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在每一400年至800年的周期中,又有周期为50—100年的小循不,温度变动的幅度0.5—1℃;气候的历史波动是世界性的,但每一最冷时期,似乎都是先从东亚太平洋沿岸出现,而后波及欧洲与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则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这项研究,博大精深,严谨缜密,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我国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每读一遍使我觉得此文功夫之深,分量之重,为多年所少见的作品,理应侧身于世界名著之林。”日本气候学家吉野正敏说:“在气候学的历史中,竺可桢起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半个世纪到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在气象科学研究中,竺可桢一向十分重视气象气候与生产及人类生活的联系。早在1922年,他就发表过《气象学与农业之关系》的学术论文。1964年他又发表了《中国气候特点及其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他运用植物学的原理,以太阳辐射总量、温度、雨量三个气候要素为依据,分析了我国气候的特点,气候与农作物生产的关系,论述了我国粮食作物在各地区发展的潜力及限度,为改革栽培制度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这篇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竺可桢也因之受到主席的接见。
竺可桢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他从1921年起就观察记录物候。1963年和宛敏渭合著《物候学》出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普及了物候学知识,提倡因地制宜,利用物候规律安排农事活动。此书一出就迅速销售一空。
竺可桢热爱中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1962年6月他以七十二岁高龄,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他品德高尚,大公无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治学严谨,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实事求是;他关心青年,奖掖后进,待人诚恳,平易近人;他工作深入,认真细致,鞠躬尽瘁,艰苦奋斗;他坚持原则,追求真理,不畏强御,刚直不阿;他勤奋好学,联系实际,锲尔不舍,始终如一。他不仅在创建近代地理学和气象气候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追求真理、公而忘私的精神,他的治学态度和工作态度,也为青年一代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