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鳍豚(白鱀豚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2.重阳节的来历?

3.白鳍豚是几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白鱀豚科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铜陵天气2022年_铜陵天气2007

白鱀豚(学名: Lipotes vexillifer ;媒体常写作“白鳍豚”或“白暨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及附近的河流、湖泊内。被认为是当前最接近灭绝的水生哺乳动物,有“长江女神”、“水中大熊猫”之称。

白鱀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530万年前的上新世时期就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数量锐减,在1989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

自1980年起,唯一人工饲养的雄性白鱀豚“淇淇”成为相关资讯的重要来源,2002年7月14日“淇淇”死后再无确切的活体记录。2007年8月8日,英国学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更新发布,未确认白鱀豚灭绝,保持原定评级“极危”。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白鱀豚(bái jì tún) 别称 :鱀、鱁(古称);白鳍豚、白暨豚、中华江豚、扬子江豚、长江河豚 二名法 :Lipotes vexillifer Miller,1918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有颌下门 纲 :四足总纲→哺乳纲 亚纲 :兽亚纲→真兽下纲 目 :劳亚兽总目→偶蹄目 亚目 :鲸河马亚目→鲸下目→齿鲸小目 科 :白鱀豚科 属 :白鱀豚属 种 :白鱀豚 亚种 :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分布区域 :中国长江中下游及毗邻的河道、湖泊 英文名 :Baiji 英文别称 :Yangtze river dolphin,Chinese White-fin plataniste 英文旧称 :Chinese river dolphin IUCN评级 :CR(极危,可能灭绝) 物种命名,中文名,英文名,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生长繁殖,保护级别,系统发生,濒危原因,内在因素,人为因素,保育纪录, 物种命名 中文名 白鳍、白暨、白鱀,究竟哪个名称规范,曾是人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据鲸类研究专家周开亚的论述,鱀,可考,《尔雅》:“鱀,是鱁。”晋朝学者郭璞为《尔雅》做注,对“鱀,是鱁”注为:“鱀,?属也。体似鱏鱼。尾如?鱼。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因此,“白鱀豚”为正确的中文学名,“白暨豚”显然是误写。而“白鳍豚”的提法是受1955年以来汉字简化运动的影响。包括“鱀”在内的一大批使用率极低的冷僻字都成了“死亡字”,未被收入国家公布的简化字内,所以部分学者弃而不用,改“鱀”为“鳍”,表明这是一种鳍肢内侧呈白色的淡水豚。但在“2006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后,媒体上仍然称呼各异。国人常用的智慧型ABC拼音输入法中,只有“白鳍豚”是成词,所以使用最多,其次是“白暨豚”,“鱀”则根本打不出来,“白鱀豚”作为最规范的名称反而使用最少。 英文名 19世纪末,一位美国生物学家到中国长江流域进行地理生物考查,在渔民合作时观察到这一物种,后在渔民处蒐集到一成体标本,并带回华盛顿研究,将其命名为:Chinese River Dolphin(中华江豚)。该命名随文化出版物流行了近一个世纪,尤其在《Nature》杂志上的影响更广,也被中国学者所纳。但近些年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广泛,学术界开始重视中国的文献研究成果,且以最早发现的文献或最早发表的研究报告为优先定名原则,因此白鱀豚的正式英文名改为Baiji(白鱀), 或者Chinese White-fin plataniste(白鳍豚)。 外形特征 唯一人工饲养的雄性白鱀豚淇淇(18—2002) 白鱀豚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 *** 无毛,有恒定体温,一般在36℃左右。成体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尤其光亮,新生幼体体色略深。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由水面向下看时,青灰色的背部和江水混为一体很难分辨;由水底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也很难被发现。这使得白鱀豚在逃避敌害、接近猎物时,有了天然的隐蔽屏障。 白鱀豚吻部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微上翘,后方的嘴角闭合线也略微上扬,看上去像在微笑。口中约有130颗圆锥形的同型齿,受颞颌关节功能的限制而无法用于咀嚼,但对猎物可造成瞬间性的杀伤,并能有效地将猎物牢牢固定在口中,防止其挣脱。眼极小,在嘴角后上方。耳孔呈针眼状。具有单一的圆形喷气鼻孔,位于头顶左侧。鳍肢较宽,末端钝圆;背鳍低矮,呈三角形;尾鳍呈新月形。 雌性体型大于雄性。成体全长1.5—2.5米,极限身长雄性2.3米,雌性2.5米;体重90—150千克,极限体重230千克。 中国共有三种鲸豚类被列入一级保护动物,除白鱀豚外的两种是江豚和中华白海豚(江豚原为二级保护动物,2017年5月国家农业部将其提升至一级)。三个物种之间常有混淆,实际它们的形态差别显著,进化谱系上分属不同的类群,三者间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江豚实为窄膂露脊鼠海豚(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的长江亚种 N.a.asiaeorientalis ,属于鼠海豚科,体型较白鱀豚小,吻部短而圆钝,并且没有背鳍。窄膂露脊鼠海豚另有一个东亚近海亚种 N.a.sunameri ,栖居在马祖列岛以北的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沿岸海域。窄膂露脊鼠海豚的近亲是印太露脊鼠海豚( 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分布在马祖列岛以南,向西沿着东南亚、南亚、西亚一直延伸到波斯湾的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近岸海域。 “中华白海豚”系太平洋驼海豚( Sousa chinensis )的中国通称,属于海豚科,是名副其实的“海豚”,分布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并不生活在长江里。其体型较白鱀豚大,中国东海和南海的种群成年后全身呈粉白色,明显异于白鱀豚的青灰色。此外,中华白海豚常以整个身子跃出水面,而白鱀豚生性羞怯,仅在换气时将头部和背部露出水面。 在水面上翻腾跳跃,活力十足的,基本都是中华白海豚。 生活习性 白鱀豚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1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温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 白鱀豚 白鱀豚喜在江流中心的深水区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干流汇合处。胆怯害羞,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常在晨昏时游至浅水区捕食鱼虾。白鱀豚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音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它的消化能力很强,捕到食物不经过咀嚼,整口吞入腹中。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猎食对象以体长小于6.5厘米的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节肢动物和水生植物。 白鱀豚用肺呼吸,每次呼吸时,头顶及呼吸孔先浮出水面,接着露出背部,出水呼吸时间约1—2秒钟,潜水时间每次约20秒,长潜时可达200秒。每隔一两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民众称为“白鱀拜江”。 分布范围 从三峡地区的宜昌葛洲坝上游35千米处,一直到上海附近的长江入海口,包括洞庭湖和鄱阳湖在内,全长约1700千米的江水中都有白鱀豚的分布。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种群数量和分布区域逐渐缩小。后来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尤以荆州市沙市区以下的湖北、湖南、安徽、江苏的江段为多。 白鱀豚 到1990年代,白鱀豚在洞庭湖与鄱阳湖已经绝迹。在长江中分布范围的上限也已移至葛洲坝下游170千米处的荆州附近。其下限缩减更为严重,到南京附近就已踪迹罕至。在19年至1999年的观测中,在南京下游临近的江阴以下就再未有发现。 2000年至2004年的几次观测中,其分布主要限于长江铜陵段、九江段和洪湖段三个区域。最后一次得到证实在野外发现白鱀豚,是2004年8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的一头搁浅死去的尸体。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千米江段进行地毯式搜寻,未发现一头白鱀豚,因此不少科学家怀疑白鱀豚已经灭绝。但可以推断,长江中下游还有少量残存,然而仅凭这最后几只个体,已经难以延续种群。 生长繁殖 白鱀豚寿命可达30年。雄性4岁、雌性6岁性成熟。野生状态下,成年比例为1:1,但雌性受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成年雌性一年中有两次 *** 期,分别在3—5月和8—10月。妊娠期10~11个月,翌年1—2月分娩。每两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刚出生的幼豚通过吮吸母豚的乳汁维持能量,并随群活动。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 列入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CR(极危,可能灭绝)。 系统发生 20世纪初至70年代,世界上的四种淡水豚(南亚河豚、白鱀豚、亚马逊河豚、拉普拉塔河豚)都被归为一科,即河豚科,又称喙豚科、淡水豚科。新建的白鱀豚科在18年发表以后,各国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白鱀豚的系统发生位置进行了研究,近年的形态学、古生物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都表明淡水豚类不是一个单系群,南亚河豚比其他三类更接近系统进化树的基部,白鱀豚、亚马逊河豚和拉普拉塔河豚代表了从进化为海豚总科的主干分出的三个早期支系,支持它们都是独立的科。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四个现生属分别属于四个独立的科,白鱀豚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三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识。 濒危原因 内在因素 数量稀少,难以大量繁殖。 繁殖率低,生长较慢。 人为因素 人类对其食物鱼虾进行过度捕捞,致使白鱀豚得不到充足的食物供给。 人类对长江的过度开发,使白鱀豚的栖息地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人类在长江附近建造的化工厂和医药厂,使长江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长江成为了非常繁忙的运输水道,很多白鱀豚被船只的螺旋桨打死打伤。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鱀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鱀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保育纪录 18年,武汉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立白鱀豚研究组,正式开展白鱀豚的科研工作。同年院颁布了《水繁殖保护条例》、《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通令》,均把白鱀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1980年1月,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意外捕获一头雄性幼豚,随即送往中科院水生所进行人工饲养,取名为“淇淇”。同年,湖北省 *** 发布了《关于保护珍贵动物白鱀豚的布告》。 白鱀豚淇淇 1983年,中国立法规定白鱀豚为违法。 1986年,淡水豚生物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白鱀豚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话题。时任中国银行行长的陈慕华为白鱀豚捐款50万美元。同年,中科院水生所捕获一头雌性幼豚,取名“珍珍”,后于1988年9月27日死亡。 1989年1月14日,林业部和农业部发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白鱀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92年,农业部批准建立湖北石首天鹅洲和湖北新螺江段两个国家级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并批准建立湖北监利、湖南城陵矶、江西湖口、安徽安庆、江苏镇江五个保护站。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头成年雌豚,放养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内,后于1996年夏季的长江洪水中触网而死。 1996年12月23日,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正式成立。 19年8月,“长江瑰宝白鳍豚展览”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举行。 2000年9月,武汉耗资60万元举办“拯救白鳍豚”科普展,原计画接待20~30万人,最终参观人数为1671人,被迫提前撤展。 200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陶醒世等在政协会议上提出了加紧保护白鱀豚的提案。同年7月14日,白鱀豚“淇淇”死亡。 2004年8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一头搁浅死去的白鱀豚尸体,是最后一次发现白鱀豚的确切记录。 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和瑞士六国的近40名科学家,对宜昌到上海长江中下游的干流1700公里江段进行了考察,未发现一头白鱀豚。 2007年8月8日,英国学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宣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2018年11月1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更新发布,白鱀豚现状仍为“极危”,未确认其灭绝。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各地过重阳节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有的地方还有些独特的过节形式。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近代以来,人们又把米果改制为一种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加入明矾(用水溶解)搅拌,加红板糖(掺水熬成糖浓液),而后置于蒸笼于锅上,铺上洁净炊布,然后分九次,舀入米果浆,蒸若干时即熟出笼,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层重叠,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边层次分明,呈半透明体,食之甜软适口,又不粘牙,堪称重阳敬老的最佳礼馔。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白鳍豚是几级保护动物

问题一:白鳍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俗称白鳍、白夹、江马。属哺乳纲、鲸目、白鳍豚科。它的分布仅局限于长江中下游,尤以湖北省沙市以下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的长江段为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它是研究鲸类演化和生物进化的宝贵材料。它有发达的大脑,是一种聪明而有智慧的动物,它有“回声定位”和声纳等特殊功能。具有流线型的体型,丰富的皮下脂肪,游泳敏捷,这些结构在仿生学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白鳍豚体呈纺锤形。吻突极狭长,上颌和下颌几乎等长,且微上翘。体长为吻长的6倍。体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颈部两侧、耳孔后及鳍肢上方区域有一半圆形的白色宽纹,在 *** 上方的尾侧有两道半月形的白色宽纹。 白鳍豚喜在远离岸边的江心主流区活动,为疏人性豚类。在行动中有集群习性,常三五成群在江心活动,偶尔也进入湖泊、支流与长江干流汇合处活动。白鳍豚用肺呼吸,每隔一二分钟就要露出水面换一次气。换气时总是头先出水,有时会喷出水花,出水呼吸时会发出声响。当天气闷热、暴雨即将来临之际,它便频频露出水面一起一伏,群众称为“白鳍拜江”。 白鳍豚是肉食性动物,其视觉很差,靠自身发出的超声波讯号发现食物并突袭式吞食。食性以鱼为主,常在浅滩、岔流以及支流汇合处觅食。其食量甚大,一般摄食量可占体重的10%~12%。 白鳍豚雌性6龄、雄性4龄可达性成熟。生殖交配期在4月~6月,怀孕期约9个月,至翌年一二月份在江中分娩。母豚每年只生1胎,每胎1仔,偶有双胞胎。刚出生的幼豚哺母豚乳汁长大,并随群活动。 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建成后,使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航运业的发展、河道整治、机动船只增加、水质污染、江湖淤塞、使用有害渔具及有害捕捞方法等,严重威胁着白鳍豚的种族延续。据实测统计,现长江白鳍豚量已不足100头,远低于国宝大熊猫。为使白鳍豚在自然界不被灭绝,国家已将其列入一级保护动物,并将长江天鹅洲古道和安徽铜陵江段划为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增殖白鳍豚,拯救濒危物种。

问题二:我国的1级保护动物白鳍豚是什么动物? 哺乳

问题三:鲸是几级保护动物? 您好!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鲸鱼种类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问题四:大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拉丁文学名:Elephas maximus),别名印度象、大象、亚洲大象,属于长鼻目象科。

亚洲象是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6米,身高2.7米,体重达4~5吨。

野生象现已很少,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驯养的家象、役象很多。我国的野生象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屡遭l猎杀,破坏十分严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问题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真的灭绝了么? 没有真正 的 灭绝! 在某些地方还有少量的存在!19年:中国宣布白暨豚为濒危物种

1983年:立法规定白暨豚乃违法

1986年:剩余300头1990年:剩余200头

1986年,白鳍豚被列为世界上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

19年:少于50头(发现23头)

1998年:发现数量只剩下7头

2004年:7月在长江南京段发现搁浅死亡的白暨豚尸体

2006年:几乎0头。

2007年:长江白暨豚8月8日正式宣告绝种

2007年:8月19号,安徽铜陵的一位市民在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段偶然发现了一头白暨豚,并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

问题六:白鳍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你知道白鳍豚属于哪一类动物吗?它有哪些特点?博士网站白鳍豚(Lipotes vexi 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拉丁名为 Lipotesvexillifer,英文名为 Yangtze River Dolphin.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 *** 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腔内有膈,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特点有:吻部狭长,上下颌等长,像鸟的嘴巴那样,约有30厘米,前额呈圆形隆起.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白色,体表呈流线形,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后肢退化,尾部未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有一个长园形凹穴状的鼻子或呼吸孔长在头顶的左上方.眼睛只有绿豆粒一般大小,已经退化,位于嘴角的后上方.耳朵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位于眼的后方,外耳道已经消失.故答案为: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白鳍豚的特点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用肺呼吸,体腔内有膈,吻部狭长,上下颌等长,像鸟的嘴巴那样,约有30厘米,前额呈圆形隆起.皮肤细腻光滑,背面是浅灰蓝色,腹面是白色,体表呈流线形,前肢为鳍肢,背鳍呈三角形.后肢退化,尾部未端左右平展,分成两叶,呈新月形.有一个长园形凹穴状的鼻子或呼吸孔长在头顶的左上方.眼睛只有绿豆粒一般大小,已经退化,位于嘴角的后上方.耳朵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洞,位于眼的后方,外耳道已经消失.

问题七:鲸鱼是几级保护动物 我国的鲸类动物除白鳍豚和中华白海豚2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外,其他所有种均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问题八:穿山甲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关资料:

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长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 *** 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q、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黑头角雉、红胸角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四爪陆龟、鼋、鳄蜥、巨蜥、蟒、扬子鳄、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鹦鹉螺、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

猕猴 绿海龟 雪兔 小熊猫

岩雷鸟 黑脸鹭琵 棕熊(包括马熊) 藏酋猴

石貂 黄喉貂 水獭(所有种) 小爪水獭

斑林狸 大灵猫 小灵猫 草原班猫

荒漠猫 丛林猫 猞猁 兔狲

金猫 渔猫 麝(所有种) 河麂

马鹿(包括白臀鹿) 水鹿 驼鹿 黄羊

藏原羚 鹅喉羚 豫羚 苏门羚

斑羚 岩羊 盘羊 海南兔

短尾猴 塔里木免 巨松鼠 鹈鹕(所有种)

鲣鸟(所有种) 海鸬鹚 黑颈鸬鹚 黄嘴白鹭

岩鹭 彩鹳 白鹳 黑鹳

彩鹭 白琵鹭 豺 红胸黑雁

白额雁 天鹅(所有种) 鸳鸯 隼科(所有种)

黑琴鸡 柳雷鸟 黑熊 镰翅鸡

花尾榛鸡 雪鸡(所有种) 血雉 红腹角雉

藏马鸡 蓝马鸡 黑鹇 白鹇

原鸡 勺鸡 白冠长尾雉 锦鸡(所有种)

灰鹤 沙丘鹤 白枕鹤 蓑羽鹤

长脚秧鸡 姬田鸡 棕背田鸡 花田鸡

铜翅水雉 小杓鹬 小青脚鹬 小鹬

黑浮鸥 黄嘴河燕鸥 黑嘴端凤头燕鸥 黑腹沙鸡

绿鸠(所有种) 黑颏果鸠 皇鸩(所有种) 斑尾林鸽

鹃鸠(所有种) 鸦鹃(所有种) 灰喉针尾雨燕 凤头雨燕

橙胸咬鹃 蓝耳翠鸟 鹳嘴翠鸟 黑胸蜂虎

绿喉蜂虎 白腹黑啄木鸟 地龟 三线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 凹甲陆龟 穿山甲 玳瑁

太平洋丽龟 棱皮龟 山瑞鳖 大壁虎

细痣疣螈 镇海疣螈 贵州疣螈 大凉疣螈

虎纹蛙 黄唇鱼 松江鲈鱼 克氏海马鱼

胭脂鱼 唐鱼 大头鲤 大理裂腹鱼

花鳗鲡 川陕哲罗鲑 秦岭细鳞鲑 文昌鱼

虎斑宝贝 冠螺 大珠母贝 佛耳丽蚌

尖板曦箭蜒 宽纹北箭蜒 中华缺翅虫 黑脱缺翅虫 拉步甲 硕步甲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双尾褐凤蝶 三尾褐凤蝶 中华虎凤蝶 阿波罗绢蝶

问题九:我国保护动物共分为几级 二个级别

一级:

滇金丝猴,大 熊 猫,华 南 虎,东 北 虎,雪 豹,白 鳍 豚,野 骆 驼,野 牛,扬 子 鳄,朱 鸟

二级:

兽纲:

短尾猴、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棕熊(包括马熊)、石貂、水獭(所有种)、小爪水獭、斑林狸、小灵猫、大灵猫、草原斑猫、荒漠猫、丛林猫、猞猁、兔狲、金猫、渔猫、其他鲸类、麝(所有种)、河麂、马鹿(包括白臀鹿)、水鹿、驼鹿、黄羊、藏原羊、鹅喉羚、 鬣羚、斑羚、岩羊、盘羊、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巨松鼠

鸟纲:

角、赤颈、鹈鹕(所有种)、鲣鸟(所有种)、海鸬鹚、黑颈鸬鹚、黄嘴白鹭、岩鹭、海南虎斑(开鸟)、小苇(开鸟)、彩鹳、彩q、白琵鹭、黑脸琵鹭、红胸黑雁、白额雁、天鹅(所有种)、鸳鸯、其他鹰类、隼科(所有种)、黑琴鸡、柳雷鸟、岩雷鸟、镰翅鸟、花尾榛鸡、雪鸡(所有种)、血雉、红腹角雉、藏马鸡、蓝马鸡、黑鹇、白鹇、原鸡、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所有种)、灰鹤、沙丘鹤、白枕鹤、蓑羽鹤、长脚秧鸡、姬田鸡、棕背田鸡、花田鸡、铜翅水雉、小杓鹬、小青脚鹬、灰燕a、小鸥、黑浮鸥、黄嘴河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黑腹沙鸡、绿鸠(所有种)、黑颏果鸠、皇鸠(所有种)、斑尾林鸽、鹃鸠(所有种)、鹦鹉科(所有种)、鸦鹃(所有种)、灰喉针尾雨燕、凤头雨燕、橙胸咬鹃、蓝耳翠鸟、鹳嘴翠鸟、黑胸蜂虎、绿喉蜂虎、犀鸟科、白腹黑啄木鸟、阔嘴鸟科(所有种)、八色鸫科(所有种)

爬行纲:

地龟、三线闭壳龟、云南闭壳龟、凹甲陆龟、P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山瑞鳖、大壁虎、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细瘰疣螈、虎纹蛙

鱼纲:

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金线靶、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川陕哲罗鲑、秦岭细鳞鲑、文昌鱼

腹足纲:

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佛耳丽蚌、伟铗叭、尖板曦箭蜓、宽纹北箭蜓、中华缺翅虫、墨脱缺翅虫、拉步甲、硕步甲、彩臂金龟(所有种)、叉犀金龟、双尾褐凤蝶、三尾褐凤蝶、中华虎凤蝶、阿波罗绢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