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中总共有哪几种因素

2.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乙地此时受 &nbs...

3.泥巴山隧道两端的天气为什么差别很大?

4.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地理中总共有哪几种因素

地理 断层_地理断层怎么分辨天气

地理因素有以下几个内容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坡向,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地、月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按照自然和社会来分可以分为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文、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经济基础、通讯、人口与城市、政治等。

进行地理分析还有区位分析需要用上以上部分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乙地此时受 &nbs...

(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1)暖 锋?连续性降水

(2)褶皱?向斜谷地?顶部受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

(3)乙甲、丙

(4)乙背斜因其拱形结构 ,承重能力强,岩性稳固,不易渗水等 (任答两点得1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本小题考查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图中暖气团势力强大,冷气团逐步退却可判断此天气系统为暖锋系统。乙地在暖锋控制下多发生阴天、连续性降水。

第(2)题,本小题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图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甲地原始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乙地原始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第(3)题,本小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地理意义。背斜是储油构造;甲、乙、丙三处其中乙处是背斜常成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甲、乙、丙三处其中乙、丙两处是向斜利于储水。

第(4)题,本小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应用。背斜因其拱形结构 ,承重能力强,岩性稳固,不易渗水适合建设地下隧道。甲、乙、丙、丁四处 只有乙处是背斜构造。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将地质构造、天气系统的有关知识寓以同一幅图中,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1)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有背斜、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山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背斜是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隧道、水库、大型工程建设尽量避开断层。(3)天气系统主要有冷锋系统、暖锋系统和准静止锋系统三种,要知道这三种天气系统的区别,为以后答题做好知识储备。

泥巴山隧道两端的天气为什么差别很大?

因为泥巴山在横断山脉,出隧道后到另一边了,所以天气差别很大。

巴山隧道全长超过10公里,是我国西部复杂山区高难度公路隧道的典型工程。隧道穿越17条大断层,埋深超过1000米的路段达5公里,最大埋深达1650米,通风斜井长1500米,地下风机房6000平方米,其规模均为国内之最。

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分为左右两线,左线长9962米,右线长10007米,该隧道也是西南地区在建最长、埋深全国最大的复杂地质隧道。

泥巴山隧道处于龙门山活动断裂带边缘,自然地理条件恶劣,地下水丰富,除瓦斯外,集高压涌突水、大变形、断层、岩爆等地质灾害于一身,施工难度非常大。

2011年12月24日,大相岭泥巴山隧道左线成功安全贯通,至此,这条长达10公里的隧道正式双向贯通,这也意味着,雅西高速公路雅安境内路段已经成功实现全线连通。

百度百科 - 泥巴山隧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

(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高中地理必修一最新知识点 总结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总结归纳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