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气候

2.山西和张家口气温有什么区别

3.冬至是晴天明年天气怎样

4.太原市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5.晋城的气候

6.吕梁历史气温变化

7.山西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8.2024年全年降雨情况

山西省气候

山西降水量实况图_山西降水全年预测天气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山西省,属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季风气侯区,即温带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为400到650毫米。 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地形多样,高差悬殊,因而既有纬度地带性气候,又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山西地处中纬度,距海不远,但因山脉阻隔,夏季风影响不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1~26℃之间。山西无霜期南长北短,平川长山地短。大同盆地为110~140天,五台山仅85天,忻州盆地以北和东部山区135~155天,临汾、运城盆地则长达200~220天。全省年降水量在400~650毫米,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夏季6月~8月降水高度集中且多暴雨,降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山西有三个多雨区,一是晋东南太行山区和中条山区,二是五台山区,三是吕梁山区。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无霜期较长,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6.8℃;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3.5℃。全年日照时数2808小时。 太原市地处大陆内部,距东部海岸线较远,其西北部为广阔的欧亚大陆腹地。在全国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类型。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之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在农业光能利用划分上属于高照率范畴。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又使其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控制,夏季受东南海洋湿热气团影响。随着季节的推移,两大气团在太原上空交互进退,此消彼长,发生着规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形成了差异明显的气候区域,既表现出清晰的垂直变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异。

九月份的太原即是比较典型的秋季,准备秋装即可。太原冬天要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四到五度,非常寒冷干燥。建议着厚冬装。

此外一楼的老兄说:太原是温带大陆性海洋气候,大陆性跟海洋性本来就是对立的怎么能存在这样一种气候呢?

山西和张家口气温有什么区别

山西气候: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全省降水受地形影响很大,山区较多,盆地较少。

张家口:降水明显偏少,干旱严重;气温显著偏高,夏季天气炎热、高温异常;风沙天气又见抬头。

其实两个地方彼此相邻,气温差别应该不太大,可能张家口坝上地区风特别大,那里是风力发电,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其他地方气温差不多。

冬至是晴天明年天气怎样

冬至是晴天明年天气暖春冷。

冬至这一天,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根据气象学家的观测和实验,一年当中降水量最多的时段,几乎都是在夏季气象台风等的影响下,最少的是在冬季,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几乎都是雪或雨雪交替,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冬至这一天是否下雨,还真是能预测当地全年的降水状况,这大概也是“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这句俗语的来源。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相信这些老话,因为地域状况不同,各地天气情况自然也是不一样的,在南方地区,比如江南地区,冬至晴天到了春节之后往往会有雨水降临;而在北方地区,那可就说不准了。

炒冬至习俗

在很多地方,冬至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在苏州地区,人们认为,冬至这一天吃“油豆腐”,长命富贵;在湖北地区,冬至时吃饺子;在山西地区,冬至时吃黄鱼,讲究颤颤发声,因为这样可以逢凶化吉。

在中国南方的沿海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有炒冬至的习俗,虽然做法不尽相同,但一般都是将一些口感柔软的蔬菜与鱼片或者肉片一起炒制,用热呼呼的炒菜来庆祝这个寒冷的节日,当然,这样的炒饭也有可能是一些地区的冬至午餐。

太原市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

太原市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

这种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理环境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太原地区所处的北半球中纬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能够接受较强的太阳辐射,光能热量比较丰富。同时,受西风环流的控制及较高的太阳辐射的影响,气候干燥,降雨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点。此外,太原地区复杂多样的地貌形态和海拔高度差异较大的影响,也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和水平差异。

具体来说,太原的春季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发大,大风日数较多;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降水集中,7月和8月是全年降水最集中的两个月,这两个月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60%左右;秋季气温下降快,多晴朗天气;冬季寒冷干燥、晴朗大风天气较多,1月是全年的最冷月,降水也很少。

综上所述,太原市的气候特征主要是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

晋城的气候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山,南临中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5′——113°37′和北纬35°12′——36°3′,全境平均海拔600——700米。从温度带看,晋城地处暖温带,市区年平均气温11.5℃,最冷月平均气温-2.7℃,最热月平均气温24.1摄氏度。从干湿区看,晋城位于半湿润区,年平均降水量573.8毫米,全年降水分布不均,集中在夏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196.6天。全年日照2303.5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2%。年平均风速2.0米/秒,最多风向为南风。晋城市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降水集中,春秋较为短促。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冰雹等。

春季为3——5月。这个季节气温回升快,昼夜温差显著,冷暖年际变化也大。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常造成“ 倒春寒 ”和晚霜冻。同时,此季节降水量少,春旱比较严重。在大风的影响下,风沙天气较多,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占全年的36%以上。5月中下旬还会出现对冬小麦有影响的 干热风 。

夏季为6——8月,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度大,气温较高,季平均气温在22℃以上,降水比较集中,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5%以上,季节降水日数约占全年的40%。夏季受副高的影响大,常发生洪涝灾害或伏旱。同时,雷阵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常给工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秋季为9——11月,这时雨量骤减,天气较稳定,气候宜人,但入秋后日照时间缩短,辐射强度减弱,气温明显降低。晚秋常出现寒潮,造成早霜,威胁秋天作物的成熟。10、11月,常出现大雾天气,对交通及空气质量都有不利影响。

冬季为12月——次年2月,由于受高压控制,境内盛行西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干燥,多晴天,降水稀少,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左右,降水日数平均为11.2天,常常一个月以上没有降雪。

吕梁历史气温变化

1.请问一下山西吕梁冬季最高气温是多少最底是多少

吕梁市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13.3℃,极端最低气温-26.0℃

吕梁市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平均而言,山区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区多于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8、9℃左右,全年>10℃的有效积温2534.7——3870.0℃。一月份气温最低,全区平均气温为—7.2℃,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出现在北部的岚县。七月份气温最高,全区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出现在平川的汾阳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风灾。

2.吕梁地区天气

今日吕梁天气:小到中雨 转 小雨,气温24 ~ 14℃,风力 微风

明日吕梁天气:小雨 转 多云,气温25 ~ 14℃,风力 微风

后天吕梁天气:晴,气温27 ~ 15℃,风力 微风

08月29日吕梁天气:晴,气温29 ~ 15℃,风力 微风

08月30日吕梁天气:晴,气温30 ~ 16℃,风力 微风

08月31日吕梁天气:晴,气温30 ~ 11℃,风力 微风

09月01日吕梁天气:晴 转 多云,气温29 ~ 12℃,风力 微风

吕梁天气: /weather/lvliang

3.吕梁的天气

今天是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十二月十四 相关地区 吕梁临县兴县岚县柳林交城方山交口中阳孝义汾阳文水离石石楼 吕梁(Lvliang) 城市标识征集天气社区 最新实况(11:00)雷达图>> 气温 50 -25 -0 --25 --50 - -1℃湿度:46% 气压:915.2hPa 风向 0.3m/s 南风 小于3级 相关数据 今日日出日落时间 07:41 | 17:54 明日日出日落时间 07:40 | 17:55 邮政编码 033000 吕梁天气预报(2010-01-28 11:00发布) 查看未来4-7天天气预报 天气图例 日期天气现象气温风向风力28日星期四白天晴高温 4℃ 南风 微风 夜间晴低温 -7℃ 西南风 3-4级 29日星期五白天晴高温 3℃ 西北风 微风 夜间晴低温 -7℃ 东风 微风 30日星期六白天晴高温 4℃ 东风 微风 夜间晴低温 -7℃ 东风 微风。

4.山西吕梁离石的历史

概况 拼音:li shi 属地: 山西省吕梁地区(2004年吕梁地区撤区建市,改为吕梁市,同年离石市改为离石区。)

面积: 1339平方公里 邮编: 033000 区划: 离石区辖7个街道、2个镇、3个乡:滨河街道、凤山街道、莲花池街道、城北街道、田家会街道、交口街道、西属巴街道、吴城镇、信义镇、红眼川乡、枣林乡、坪头乡。 人口: 20.78万 区 *** 所在: 交通路 地理 离石区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市中部。

离石处于吕梁山脉中部,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黄土梁峁起伏连绵,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分为山地区和丘陵区。东部山峰有云顶山、狐爷山、陈家地山等,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东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天顶山、起云山等,海拔在1900——2000米之间;位于市境东北部的骨脊山,海拔2535米 ,为该市最高峰 ,也是全市的主要林木产地;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 ,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黄土覆盖较厚;丘陵间布有川谷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为该市主要农作区。

境内主要河流有北川河、大东川河、小东川河等,均于县城附近汇入三川河,经柳林县注入黄河。离石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度,一月均温--8.2度,七月均温22度 ,年均降雨量 550毫米 ,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上旬,无霜期为100至170天。

历史 早在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其代表性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遗迹都曾在此发现。

离石这一名称是由山水而来,山即离石山,俗称赤尖岭(现今方山县北),山前有水,水名离石水,县名由此而来。大禹治水时有些重点工程就在古离石境内。

战国时的《吕氏春秋》文中曾说:“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永宁州志》载:吕梁山在离石城东一百里,俗称“骨脊山”。

孟门,现今属柳林县,位于村南的蛟龙石壁,将黄河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大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若遇大雨,洪水滔天,大溢逆流。大禹在孟门西南劈开蛟龙石壁,使河水顺流而下,形成古离石十景之一的“孟门洪涛”。

春秋属晋地,战国为赵之离石邑,为三晋西部重镇。西汉置县,自东汉永和五年 ,西河郡移治于离石。

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刘渊据县而起兵后,县遂废。

北魏明帝时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改离石,为离石郡治。

唐、宋、元、明皆属石州,明初离石市并入石州,明隆庆年知州李春芳以石、失同音改名为永宁州。民国元年废州为县,三年复称离石。

1941年又置离东县,1946年并入离石,1954年改制时并方山县为离山县,其后有分制方山县,1958年与中阳县合并称离石,1959年复置中山县。1971年后为吕梁地区行署所在地。

1996年撤县设市。2003年10月23日,吕梁撤区设市。

离石市复改为离石区。 离石在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这一层关系,它下属的县名也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比如唐朝,它领离石、平夷、临泉、定胡、方山五县:宋朝领离石、平夷、方山三县。还有前面提过的知府为之改名的事情,都可见其重要性。

景点概况 位于离石城西公里的安国寺,始建于唐贞观11年。位于城东南25公里九凤山麓的白马仙洞,洞内怪石嶙峋,尖石如剑,方石如床,再进洞有柱石自洞顶倒悬而下,离地三尺,击之铿锵有声,洞内还有若干池潭,水深清澈,此洞是吕梁山脉少见的大型溶洞。

东部山岭,北齐称黄垆岭,曾为北齐长城的原始点,明末李自成与明军大战于此,明军溃败。黄垆岭林木茂盛,视野开阔,夏天气候凉爽,山花似锦,秋日万山红遍,十分壮观。

工农业 全市现有耕 27.03万亩,农作物主要有谷子、小麦、玉米、高粱、土豆、豆类、麻类等。林地26万亩,野生药材有党参、黄芪、柴胡等。

畜牧业以牛、羊、骡、马、驴为主。主要矿藏有煤、铁、铝、石棉、石英、白云母等。

其中煤的储量约27亿吨。储量为17亿吨的四号优质主焦煤被称为“世界少有的珍贵煤种”。

工业主要有煤炭、电力、水泥、机械加工等行业。 交通 交通较为方便,孝柳铁路经交口镇通往柳林穆村镇。

太原至军渡、兴县通交口县的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离石市是山西西部和吕梁山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境内所有乡镇均有公路通行。

5.山西吕梁地区近日的天气情况

吕梁天气预报 (2011-08-09 18:00发布) 关闭未来4-7天天气预报 天气图例

日期 天气现象 气温 风向 风力

9日星期二 夜间 晴 低温 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0日星期三 白天 晴 高温 3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1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1日星期四 白天 晴 高温 3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1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2日星期五 白天 晴 高温 3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1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未来4-7天天气预报(2011-08-09 18:00发布) 仅供参考

13日星期六 白天 多云 高温 3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19℃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4日星期日 白天 晴 高温 3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2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5日星期一 白天 阵雨 高温 33℃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晴 低温 18℃ 无持续风向 微风

16日星期二 白天 晴 高温 30℃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山西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张毅 刘瑾 王平波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太原,030024)

摘要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和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状况。针对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影响自然地质灾害变化的重要因素出发,根据未来13年降水量的变化预测了自然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按照矿产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公路交通发展规划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预测了工程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质灾害 趋势预测 山西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危害,它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损害。地质灾害从其形成的动力条件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大类。山西地处高原,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动力条件充分,属自然地质灾害易发区,历史上自然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山西是一个矿业开发大省,随着采矿深度和广度的增大,全省由采矿引起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十分严重。另外,山西铁路、公路的修建,重要城市附近地下水的集中超量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10亿元,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受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财产数量惊人。近几年,虽然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自然与人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省内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成灾规律、分布现状尚未完全查清,地质灾害依然是影响山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阻碍省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和减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山西省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刻不容缓。

山西省地质灾害从灾害形成的动力条件来看,可分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大类。在地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致灾动力条件的变化是决定自然地质灾害变化趋势的决定性因素,而人类工程活动及其产生的废弃物的堆放则是人为地质灾害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据此对全省自然与人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定性预测。

1 山西自然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山西自然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构造型地裂缝、黄土湿陷型地裂缝等。从自然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来看,崩塌、滑坡、泥石流是主要的致灾体,其次是构造型地裂缝。因黄土湿陷型地裂缝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且没有人员伤亡的记载。

自然地质灾害的形成都必须具备一定的地形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与水动力条件。在上述条件中,对于自然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任一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都是地质灾害产生的基础条件,其变化是缓慢的,只有水动力条件随降水强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对自然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西省自然地质灾害的研究表明,泥石流、滑坡、崩塌与降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连绵细雨过后突降暴雨或连续多年降水量偏大的年份,最易诱发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黄土湿陷型地裂缝与降水量也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大雨过后最易出现这些地质灾害。以原平市为例,在2001年进行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中,查出该区20世纪90年代共发生滑坡地质灾害8起,这8起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时间集中分布在1995年(2起)与1996年(6起)的6、7、8月间。查阅原平市历年降水量资料,其多年(1954~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436mm,1990~2000年降水量为250~700mm,而1995~1996年降水量为600~700mm,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250mm以上,为90年代的最大值。在这两年中,其6、7、8月降水量分别达到了120mm、250mm、290mm左右,较其他年份的月降水量大1倍以上。连续两年充沛的集中降水,导致了该区滑坡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太原市1996年8月4日发生的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也是在其上游太原西山、古交矿区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的条件下形成的。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受到海风的影响,形成较强的大陆性气候。同时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冬季长而寒冷干燥且降水少,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且干旱严重,秋季短而天气温和的气候特点。山西省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南北差异大,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mm之间。在全年总降水量中,春季占15%~20%,夏季占50%~75%,秋季占15%~30%,冬季占2%~3%。每年的7~9月份降水量高度集中。全省年降水量的分布有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山区大于盆地20%的特点。山西省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常有连年少雨干旱现象,降水量有10~13年丰枯变化周期。山西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降水量属偏枯年份,较80年代降水量减少约2.8%。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近十几年降水量偏枯周期的结束,在未来的13年中,山西将进入降水量偏丰周期,降水量会较前十几年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在降水量增大,水动力条件增强等因素影响下,山西今后13年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会随降水量的变化而逐渐增大。但由于近几年山西省加大了地质灾害的宣传力度和防治力度,地质灾害受灾区和隐患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虽然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会逐渐增大,但由自然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会得到有效控制。

2 山西人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山西省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裂缝、采空地面塌陷等灾害,主要活动包括矿山开采、修路切坡、建筑切坡等。在工矿企业密集分布区、城市居民密集居住区因过量抽取地下水,会诱发地面沉降、水位下降型地裂缝等人为地质灾害。从人为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情况来看,采空地裂缝、采空地面塌陷、采动滑坡、采动崩塌是主要的致灾体,过量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地面沉降、地裂缝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大。而修路切坡、建筑切坡诱发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相对较小。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的种类、强度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20世纪70、80年代,山西中小矿山遍布,县乡级公路及国家一、二级公路的修建蓬勃开展,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发生频率高,累计损失大等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公路建设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由于高速公路建设对选址、勘察、设计、施工、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要求较高,使得因修路切坡造成的地质灾害明显减少。目前,山西省尚无因修建高速公路诱发人为崩滑或高速公路受到人为地质灾害破坏的记载。山西省以煤矿为主的矿山开采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入了规范发展的时期。行政主管部门关停并毁了一大批违法小煤矿,使山西矿业秩序得到了根本好转。由私挖滥采、越界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房屋损毁等人为地质灾害得到明显控制,以开采煤矿为主的矿山地质灾害由治理前的突发性、随意性转为在人们控制与预测范围内规律性的发生。由矿山开采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减轻。

根据山西省公路交通发展规划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今后13年的规划期内,山西公路交通建设仍以高速公路的建设为主,预计由修建高速公路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轻微,远小于低级别公路修建时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

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来看,山西省2005年近期规划目标主要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煤炭开采总量控制在3.0亿t左右;矿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优化,煤炭工业通过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来提高整体素质,巩固煤炭工业基地地位,组建三大煤炭集团公司;继续关闭非法开采、矿井回采率低、威胁大矿安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生态环境和污染严重的小煤矿,使全省煤炭矿山缩减到3000个以内;调整矿山规模结构,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骨干,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格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初步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乱采滥挖、破坏性开采基本消除;新建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储量规模基本适应,煤炭资源矿井回采率明显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状况得到初步改善,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得到加强,不再新建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利用的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开采矿产资源实行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制度,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率明显下降,矿山“三废”治理率明显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0%,新增矿山土地复垦面积1.5万公顷。全省2010年远景目标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改革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初步实现根本转变,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竞争力的、以规模经营为主干的新型矿业经济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和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矿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从上述近期与远景规划目标来看,山西省矿业开发在保持总量基本不变的原则下,将逐步实现以大代小,形成以“大集团”规模经营为主干的新型矿业经济体系,并保持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同时,山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还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划、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等原则,将山西省矿产资源进行了规划分区,共划分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和保护开采区四类。从矿业布局来看,随着大同、阳泉、汾西、太原西山等主要矿区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沁水煤田北翼的寿阳、河东煤田的柳林、保德、河曲、偏关等地已成为山西煤炭大军开辟的第二战场,在这些地区正在陆续建设一批一期工程年产量即达60万~300万t的大中型矿井,有些矿井规划年产量达900万t(山西鲁能河曲电煤开发有限公司上榆泉—大塔矿区)。可以预见,随着这些大中型矿井的陆续投产,上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会急剧恶化,采煤诱发的地裂缝、地面塌陷、采动崩塌、采动滑坡、水资源破坏等人为地质灾害会大量发生。因此,规划期内,山西省除原有大同、朔州、轩岗、太原西山、阳泉、汾西、孝义、霍州、潞安、长治、晋城等已采区(有些已近采空)因采煤造成的地质灾害逐渐加重外,上述新采区将来也会诱发许多地质灾害。山西省由采矿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有加重的趋势。但由于这些大矿有着严密的生产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其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都是矿山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地质灾害,具有预见性与规划性,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小。

随着采矿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山西省采矿废弃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堆放点越来越多。根据山西省部分地区《矿山尾矿、固体废料、土地复垦、地质环境保护调查整治报告》,山西省部分地区矿山尾矿及固体废料排放量如下(表1)、(表2):

表1 山西省部分矿山尾矿排放量统计表

表2 山西省主要矿区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表

另外,受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及西部大开发政策驱动,近几年山西省新建了大批一期工程规模即达600~1200MW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每个火力发电厂的灰渣年排放量达35万~70万m3,按全省已有和在建火力发电厂数量估算,全省火力发电厂年排灰渣总量在1000万m3以上。这些矿山尾矿、固体废料及电厂灰渣数量巨大,分布面广,且多分布在山区沟谷中,构成了山西省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重要物源。在较大暴雨条件下,这些物质极易被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因此,规划期内,山西遭受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破坏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

根据调查,太原市娄烦县境内的尖山铁矿、朔州市的平朔露天矿、运城市的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太原西山矿区、太原东山采石场等地在规划期内都有可能发生人为因素诱发的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些泥石流地质灾害一旦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将会十分严重。

山西因过量抽取地下水诱发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人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工矿企业集中的大中城市,如太原、大同、临汾、榆次等地。其中以太原市地面沉降发生的时间最早,成灾范围及下沉量最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太原市地面沉降因过量抽取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范围与深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范围具有很好的吻合关系。地面沉降灾害一旦形成,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难以恢复,只能以控制沉降范围与下沉量为主要防治目标。根据山西省水利部门规划,引黄工程南干线和太原市黄河水源供水工程的设计供水能力是依据现状太原供水区的缺水量和地下水超采量这两部分水量之和,再加上城市发展所增加的需水量确定的。因此,在引黄工程新水源通水的同时,太原市将根据不同地下水单元超采情况,关闭部分地下水开采井,以扭转供水区地下水超采局面,实现良性循环,满足生态环境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引黄工程长期稳定运营。目前准备实施的调控方案为:2003年引黄供水后,重点取水户年开采量将由27335万m3减少为18407万m3,压缩地下水开采量8803万m3/a,占超采量的82%,其中盆地孔隙水4952万m3,岩溶水3743万m3。加上分散取水户的调控,届时太原市地下水的超采形势将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到2005年引黄供水量增至80万m3/d时,再压缩开采量4309万m3/a,调控区地下水将得到恢复性涵养,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引黄北干线的大同市朔州市黄河水开始供水后,地下水保护方案与太原近似。在另一个超采严重的地区—运城地区,则结合禹门口、尊村提黄工程和浪店水源工程的建成、配套、供水,压缩区内工业、农业的地下水开采量0.8亿m3/a,占该区超采量的56%,替代以黄河水。因此,规划期内,山西以太原市、大同市为主的大城市的地面沉降灾害会得到控制,但中小城市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工农业快速发展,用水量剧增,有可能使原有的地面沉降灾害加重或出现新的小范围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地质灾害。

2024年全年降雨情况

2024年全年降雨情况是南方地区降水偏多。

天气(weather)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则是指发生在大气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

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雨的成因

雨是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它的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有毛毛细雨,有连绵不断的阴雨,还有倾盆而下的阵雨。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