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中感动的细节素材 高中作文积累

2.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

3.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作曲是谁?

4.如何整合应用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5.中央台有个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多年依旧不变,叫什么名?

6.墨迹天气分析报告

生活中感动的细节素材 高中作文积累

阜新市天气预报素材_阜新天气预报一周15天

比如:那些无论如何都不会和你说拜拜的好朋友,比如某个陌生人下雨天的时候借给你伞自己冒雨离开或是帮你提重重的行李。 比如爸爸忙里偷闲只为带你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音乐会或是科技馆。比如那些许许多多的,你不知道的事情,却是带着莫大祝福的点点滴滴,当你知道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多余和幸福,因为拥有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亲情友情,或许,只是一个过路人深深浅浅的话语或眼神的关切和问候。

生活中感动的细节素材

1、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白天虽热,晚上却很冷,这使我一直打哈欠,我走着走着,就不知道自己到哪了,我一时间慌了起来,向四周张望,此时街上人很少,我根本找不到一个过路人,此时,有一个过路人出现在我的眼前,我飞快地跑向那位过路人,问这是哪里,那位过路人给我说:“这里是黄河大道,”我又问他到朝阳三街怎么走,他给我说了一遍,但是我听得一头水雾,还是不知道怎样去朝阳三街,他说:“要不我带你去吧,”我点了点头,然后我就跟着他走到了朝阳三街,告别之时,我十分感谢他对我的帮助,我说:“谢谢您把我送回这条街,”他说:“一点小帮助,算不了什么,”我朝他挥挥手,看着他消失在了黑夜中。

2、那天早晨,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妈妈递给我一把伞,说;菁菁,天气预报今天有雨,还是带着雨伞好,我抬头看着天空,万里晴空,怎么会下雨呢?我丢下伞,一溜烟跑出门去。

正当中午放学的时候,忽然电闪雷鸣,顷刻间暴雨骤然而下,带了雨具的同学都回家了,其他人也一个个被家长接走了。我爸爸在外地教书,中午从不回家。刚好,妈妈这几天正在发烧打点滴。我想不会有人来接我了。我一个人呆呆的在教室里坐着,又急又饿,又望着窗外哗哗直下的大雨,我不由得哭了起来。

这时,大雨中出现了一个我熟悉的身影,哦。是妈妈,狂风夹着大雨好像把妈妈吞没似的。妈妈挣扎着向我艰难地走来。

菁菁,快过来呀。穿好雨衣,妈妈边说边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此时雨越下越大,妈妈的头发、脸上、身上都被雨水淋透了,望着落鸡汤似的妈妈,望着她那青白的脸,我不禁哭了起来……

3、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常用周日休息时间去县郊农村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鱼很好吃,鱼汤也很鲜。孩子们吃鱼的时候,母亲就在一旁啃鱼骨头,用舌头舔鱼骨头上的肉渍。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不吃,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我不爱吃鱼!

生活中感动的细节范文

我坐在书桌上,漫无目的的翻着一本旧书,当我翻过一页后,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

我弯腰,拾起,惊觉这是初中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因此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的一丝一毫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

人啊,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感受感动的滋味呢?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

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它也就随之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让我们的心灵腾出一点空间吧,用来发现那些我不曾在意的小事,也许,就能发现一些自己不曾注意的感人的细节。

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

 同学们平时应该多看一些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总没有坏处的,那么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篇1:莫言妙言

 2012年10月11日,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中国第一位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不仅才华了得,口才更是了得,每每在访时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让人爆笑不已。

 答非所问,闪避有术:“这个奖给我带来了数百条贺信”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莫言便成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有记者问莫言:“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带有怎样的特征?”莫言答道:“得了奖之后要用10分钟忘掉它。即使10分钟忘不掉,也不能超过10天。”记者又问他:“请问这个奖能给你带来什么?此奖有多大的意义?”莫言故技重施地答道:“这个奖给我带来了数百条祝贺短信。真正的意义就是获奖并不代表能力最高,仅是让我今后的作品必须保持与这个奖一样的质量,甚至比其更高。”

 点评:作为中国大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的火热程度可想而知。然而,面对记者们的赞美,莫言并没有对自己吐露半句溢美之词,反而是接连施展闪避之术,可见其面对荣誉的清醒和谦逊敦厚的高尚品格。而这样的闪避妙语中,同样不乏幽默之词,让人滋生一种“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之欣喜!

 正话反说,话里有话:“它简直就是‘反人类’‘反社会’”

 2012年,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在一次访中,有记者问莫言谈谈《舌尖上的中国》的感想。莫言说道:“我对这个片子的评价就是两个字——‘讨厌’。为什么说它讨厌呢?因为它总在夜深人静,马上要入睡,而且肚子里已经消化得差不多的时候,它给你讲美食,它简直就是‘反人类’‘反社会’”。此言一出,场下的掌声经久不息。

 点评:正话反说,说话者故意从反处说起,用意思相反的话来表达本意,运用了,令话语含蓄风趣,别具趣味。莫言明明对纪录片欣赏万分,却用“讨厌”等反义词来评价,形贬实褒,跌宕起伏,不仅吊足了现场观众的胃口,提升了现场的互动氛围,更是彰显了自己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巧用对比,不卑不亢:“我就是中国的莫言”

 莫言曾被冠上“中国的马尔克斯”名号。对此,莫言幽默地说道:“其实每个作家都有师承,马尔克斯也不是从天而降的,他也有师承——马尔克斯从卡夫卡和福克纳那里汲取了许多灵感。我觉得我们就像是冰块,如果离他们太近,就很容易被迫融化。但是这两位风格化的作家,就像一样,一旦吸到之后,很容易上瘾。他们会产生极大的磁性,吸引你去模仿。这就像是《百年孤独》中,吉卜赛人带到马贡多的磁铁一样,会吸走许多东西。以前说我是中国的马尔克斯,我无所谓;但现在我会不高兴,因为我就是中国的莫言!”此语一出,台下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点评:面对“中国马尔克斯”这一赞誉,莫言并未接纳,而是巧用马尔克斯师承卡夫卡和福克纳这个例子来对比,言语中透露出自己作为一个作家的唯一性和自我性;接着,又巧用比喻,坦承自己受了马尔克斯的许多影响;最后,更是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是中国的莫言,是一个文品和人品都独立于世的作者,十足的底气与自信让人拍手称赞。

 妙用曲解,闪转腾挪:“莫言也没有睡着”

 2009年6月19日,莫言登上“农行金钥匙·读书论坛”。讲座后的互动阶段,有读者问:“有人说‘中国的作家除了余华之外,别的都睡着了’,您怎么看?”莫言捋了捋头发,机警地答道:“余华前一段时间确实失眠了,于是我告诉他我凌晨2点钟就醒了,这让他获得了极大的精神安慰。从这个意义上讲,除了余华,莫言也没有睡着。”莫言这一自信而又幽默的回答,引得全场哄堂大笑,随之更是掌声如雷。

 点评:读者刁问中国的作家除了余华之外都睡着了,实则是暗讽大多数作家对底层百姓生存状态关注不够。如果莫言生硬辩解,一来难以让对方信服,二来可能会造成言语冲突。对此,莫言巧妙地曲解了“睡”字,说余华没有睡着是失眠,更是受自己的点拨才让对方获得精神安慰,读来不仅让人捧腹大笑,更是在笑声中将一场本来难以避免的口角冲突化为无形,让人叹服不已。

 这就是莫言,文斐然,出语不凡。作为一名文学大家,莫言的幽默之语,完全没有大师的架子,更没有咄咄逼人的傲气,而是只要人静心便可听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莫言在文学界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赢得了“德艺双馨”的赞誉。

  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篇2:逆天40秒

 他已经是个当红主持人,但出于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在某档栏目里出任串场主持人,而且留给他的位置非常尴尬。由于节目结构的限制,主持人可以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其实极其有限,不客气地说,他的作用约等于一个报幕员,或者戏言一句,这纯属“打酱油”的差事。然而,这还不是最坏的,随着这档栏目收视率越来越高,广告商越来越多,他被逼加快语速念台词——1分钟内,要念完几页的赞助商名单。

 一个不尴不尬的角色,却接下了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要知道,普通人说话,语速一般不超过每分钟140字;按照播音员的专业考核标准,也不过是一分钟200字;就算是比较著名的快嘴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主持人语速达每分钟350字,已经接近极限了。而他,要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只能超越极限。

 没有人知道他在后台经过了多少苦练,人们只是在节目里看到他的惊艳亮相——以每分钟400多字的语速,在40秒内,播完了长达几页的广告台词,而且毫不卡壳!于是,有人惊呼他“逆天”了,随着这档名为《中国好声音》节目的热播,他也顺理成章地被尊为“中国好舌头”,由于这40秒太过经典,竟招来众多网友的模仿,他进一步在网络里爆红。

 40秒,他竟然把一个打酱油的角色,演绎成了“酱油帝”!而且,是在刘欢、庾澄庆、那英、杨坤等星光四射的大腕做主角,他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的情况下。

 但是,如果你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的奋斗史,你就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一直就是一个勤奋和认真的人。

 那时,他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在所参加的一场主持人选拔大赛中进入前十,获得了到电视台做嘉宾主持的机会。学校在郊区,而主持节目的地点在市中心,每天来回在路上的时间就要4个小时,为了赶时间,他连续两年的晚饭都是三块钱的蛋炒饭。

 然后,他成为一名电台主持人,但给他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主持人的本职,要策划,要组织,要拉赞助,要推广。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换做别人,或者拒绝,或者虽然接受,但只能说是勉为其难地接受。而他,既没有拒绝,也没有勉为其难,甚至是欣欣然地接受了。后来,他说自己是的,电台需要一个全能的主持人,也把他打造成了一个全能的主持人,从而给他的事业发展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而,难道不是靠他的勤奋和认真换来的吗?

 后来,他转行去了电视台。一开始他非常不适应,面部表情僵硬,没有镜头感。为了改变自己,他多看、多练、多揣摩。自己的节目每期都会重看,只要有时间,一天至少要看4档综艺节目。在录节目时,他可以从下午一直到凌晨,足足7个小时不休息,有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靠着自己搏命一般的努力,他终于华丽转身,成为一个电视主持人。

 他在博客中曾写过一句话:“上天眷顾勤奋和认真的孩子。”其实,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

 他叫胡乔华,别名华少。现在他有多火,甚至已无需赘述。他只是用他的经历告诉每一个人:

 只要足够努力,40秒也可以如烟花一般绚烂!

名人事迹素材励志故事篇3:活着就要再次出发

 她征服过无数的高山。任何一个看到李兰的人都不会相信,这么一个弱质纤纤的女子,竟然是一个职业登山人。在她多年的登山生涯中,她征服过无数险峰,两次目睹队友遇难的她,也没有就此止步。为了纪念队友,她打造了一部独一无二的登山**——《巅峰记忆》,以此勉励自己和其他登山人:活着就要再次出发,挑战极限、超越自我。

 两次直面队友遇难,梦魇

 挥之不去

 1996年9月,李兰考入北京大学广告专业。开学后,各种各样的社团均在招新。李兰直奔全国闻名的登山社团——山鹰社。

 1999年年初,山鹰社组建第一支女子登山队,征战5588米高的四川名山雪宝顶。李兰立即报名参加,并顺利入选。

 一路上的行动都算顺利,眼见登顶在即,意外却突然发生。队友周慧霞体力严重透支,身体失去平衡,手没抓牢,一下子跌进几百米深的悬崖。李兰眼睁睁看着队友在身边遇难,想伸手去救,却无能为力。

 李兰完全蒙了,不知道自己怎么从山上下来,又是怎么回到北京的。一闭上眼睛,周慧霞可爱的笑容就浮现在眼前,直到毕业,除了给社友们做后勤工作和训练新队员,李兰不再提登山的事。

 2002年5月,山鹰社向李兰发出邀请:他们将组织登山队,征战唯一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山峰——希夏邦马峰的西峰。“希夏邦马”是藏语,意为“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纵横交错的冰雪裂缝和时而发生的巨冰雪崩,为登山者设置了重重困难。

 李兰委婉地拒绝。队员们诚恳地说:“这次登山困难艰巨,我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在路上时刻指点,减少风险。”好友深知李兰的'犹豫:“这两年你的生活虽然平静,但我们许久没有见过你灿烂的笑容。你还年轻,如果登山可以焕发你对生活的,我们支持你。”李兰心动,答应同行。

 2002年8月,由15人组成的登山队抵达西藏。

 8月7日,A组队员先行出发,向顶峰迈进。11时许,A组队员翻过一座6700米高的大雪坡后,突然中断联系。根据他们遗留的痕迹,李兰等人寻找了一天一夜,并且向西藏登山协会求援,却始终找不到5名队员的身影。

 第二天上午10时许,在A组队员翻越的那座大雪坡下,发现了雪崩的迹象。李兰快速冲上去俯瞰,只看见两个小黑影:A组的两名队员静静地被埋在冰冷的雪下,永远停止了呼吸。经过搜索,5名队员的遗体先后被找到。

 昨天还在一起说话、一起嬉笑的队友又一次离自己而去,李兰备受打击,思维一直处于呆滞状态。直到超度的诵经唱起,清脆的摇铃声响起,她才痛哭失声。

 成为职业登山人,父母

 不解心难舍

 回到北京后,李兰常被噩梦惊醒,她变得浮躁易怒,工作也经常出错。她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参加各地山友组织的登山活动。站在山顶,李兰才觉得心脏有了活力,浑身的血液有了热度。

 李兰一直持续着周而复始矛盾的生活,一方面,她强烈地渴望登山,另一方面又走不出两次队友遇难的阴影。

 有一次,她从云南登山回来,父母把她的行李和证件藏起来,他们下定决心把女儿留在身边,不再让她出去玩命。

 面对女儿的固执,李母伤心不已。

 2009年,30岁的李兰依然孑然一身。这期间李兰又去了很多地方。走着走着,她常有一种恍惚感,今后的日子就一直这样过下去?她脑子里闪现出一个想法:拍一部关于登山的**。如果可以,她想重登希夏邦马峰,这部**不是为她而拍,是为那些在登山中牺牲的队友而拍,为那些挚爱登山事业的人而拍。

 活着就要再次出发,

 永不放弃超越自我

 **被命名为《巅峰记忆》,故事以李兰为原型,队友的两次遇难为背景,真实还原她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展现一个热爱登山的女性矛盾而纠结的山鹰梦。李兰和5名登山队员孙斌、白、饶剑峰、侯贤懿、严冬冬一起,向海拔8000米的希夏邦马峰发起挑战,摄制组全程跟拍。

 一些前期的拍摄必须在登山前完成。李兰天生是对镜头有距离感的人,面对镜头,她总是不自然,一个镜头需要重拍好几次。李兰独自“放逐”了自己几天,躺在蓝天白云下,任往事一遍又一遍侵蚀自己的心,在痛苦中寻找过去的感觉。李兰再次回到剧组时,大家都发现她变了,那种浓浓的忧郁悲伤打动了所有人。

 2009年9月20日,李兰等人出发了,身后是几名精挑细选的摄制人员。刚开始,路还算好走,同行的每个人都劲头十足。慢慢地,海拔逐渐增高,大家越走越吃力,在氧气稀薄的山峰上,有些人呼吸都变得费劲。

 2009年9月29日,距顶峰仅有百余米。李兰望着远处的西峰,鼻子一酸,那里曾经是她和队友们7年前渴望到达的地方。孙斌看着停下脚步的李兰,明白她此刻复杂的心情,提醒道:“平静心情,千万别大意。”10米、9米、8米……李兰第一个登上希夏邦马峰主峰,其他队友随后而上。站在山顶俯瞰远处,一片苍茫。李兰想大声呼唤,可她不能,她静静地站在山顶上遥望远方,摸着自己的心脏,感受它强而有力的跳动。“希望他们5个人的灵魂和我们一起回家……”李兰在心中暗暗祈祷。

 2010年中旬,《巅峰记忆》制作完成。李兰和孙斌等人静静地观看,影片结束后,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并没打算把它作为商业**对外推出,只是在各大登山社里播放。

 “只要活着,我就会再次出发。从无知的向往到知道代价的坚持之间,山高水长。”李兰相信,对于她挚爱的登山事业,父母总有一天会明白。

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的作曲是谁?

《渔舟唱晚》是由娄树华作曲的一首著名古筝独奏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实际确实如此。此曲不仅深受筝家们的喜爱和重视,也颇受其他门类音乐家的青睐。它先后被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古筝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i]等。此曲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如同钢琴独奏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曲根据《渔翁乐》曲调发展变化改编而成,引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ii]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为标题。全曲始终贯穿着“工尺上”、“工尺上四合”[iii]这一核心旋律,但在句式段落的结构安排上有很多新的变化,使此曲曲式简练严谨。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如何整合应用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随着课改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如何推进课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放在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多种新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层出不穷。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以迅猛发展的势头进入学校课堂教学,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提高了新的契机。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师生欢迎。但是,目前适用于课堂教学的现成课件很少,真正适合教师个性特点的课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教师必须自己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下面谈谈我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课题研究中课件制作的一些体会:

一、建立地理素材库

1、收集素材,制作素材

人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书到用时方恨少”,素材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从2002年开始,我就很重视收集各方面的地理素材,利用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光盘(如地理图库、中国地理杂志DVD等),通过上互联网下载了大量的教案、、声音、、特别是完整的课件(Powerpoint、Flash、Authoware等为主)。获取影像素材最为困难,由于所给资料庞大,不易在网上传输,所以网上课件一般无影像素材。在实践中,我发现从电视上获取资料较好,电视上对地理知识介绍的内容多,对课件制作很实用。我在电脑里安装了电视接收卡,接上了闭路电视,录制与地理相关的电视节目,如CCTV2“地球故事”,CCTV1“人与自然”“走近科学”、“动物世界”、“科技博览”,CCTV6“世界各地”,CCTV10“科学世界”、“绿色空间”“天气预报”等,特别是在CCTV10录制了科教文行动地理篇十八篇,成为珍贵的地理资料。刻录的光盘上百张。比如在4.6地质灾害一节课件制作时我引用的火山喷发、火山云、泥石流等材料都是在CCTV10录制的。在2.5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课件制作时我引用的天气预报和华南准静止锋的材料也是在CCTV10天气预报栏目录制的。

2、整理加工、建素材库。

收集、制作的素材开始是杂乱无章的,要充分利用就要及时地整理加工,建素材库,把收集起来的素材进行加工、分类整理,建立一个实用的素材库。制作课件时可随时调用。

二、能熟练使用课件创作工具,具有一定制作课件能力。

“工欲行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在掌握电脑操作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掌握并熟练运用以下软件则能帮助您制作课件,不断提高水平,制作出越来越多的精美课件。

1、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Wps等文字编辑处理工具。

2、学会使用声音处理软件:是指录制、编辑、播放声音或音乐媒体的工具软件,常见的音频工具软件有:Gold We、Sound Forge、Cool Edit Pro、Westudio、Sound Edit、Cakewalk、Midisoft等。

3、学会使用图形图像编辑软件:是多媒体的基本处理技术,常用的工具软件有:红蜻蜓抓图精灵2004、Acdsee5.0、Photoshop7.0等。

4、学会使用动画制作软件:常用的工具软件:Swishmax、FlashMX等,比如我在2.5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的课件制作时选用Swishmax软件制作平台,动画流畅、动态效果较好,交互控制灵活。但广大一线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制作动画,可通过HyperCam、超级屏捕专业版4.31等屏幕抓录工具,从课件中录制有用的动画片段,如在3.4海水运动一节中密度流的实验就是在一个洋流课件中抓录的。也可以通过反编译网上下载的动画课件或积件,但要尊重原作者的知识版权,只能在教学中引用这会省时省力,提高课件制作效率。如我在4.6地质灾害一节中引用网上的动画素材地震、火山、地震发生后选择自我保护方式等。

5、学会使用编辑软件:常用的工具软件:Premiere、Ulead Media Studio Pro、Adobe After Effects等。作为制作课件应选择Ulead Media Studio Pro7.0,操作简便,效果较好,无须使用专业性软件。

6、学会使用常用的课件制作软件:以页式或卡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PowerPoint、Look Book等,以图标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以时间为基础的工具软件有:Director、Action、Flash、Swishmax等,以程序语言为基础的有:Visual Basic、Visual C等,但以程序语言为基础的制作工具制作课件对于普通教师是很不现实的。我在制作课件中主要运用PowerPoint、Swishmax和方正奥思软件。现就这三种软件的优缺点作一下简单介绍:

PowerPoint是最易上手,应用最广的课件制作工具,它可以制成包合声音、文字、图像、动画或剪辑片段的多媒体文件。接的方法使用外部动画会出现烦人的对话框,通过SwiffPointPlayer20.exe插件的安装可直接插入动画解决了此问题,但动画不够流畅,播放中的放大缩小功能消失。如果插入的动画和量略大的活,运行速度太慢。另外其交互性较差,不能得到灵活的控制。

Swishmax功能强大,性能超群。智能水平高,易于操作,有强大的嵌入体外动画的能力,动画流畅,效果好,能灵活的进行交互控制,特别是特效文字制作即简单又方便。但在嵌入体外动画时,由于课件的移动电脑路径变化导致链结功能消失,另外不能直接导入或链接材料,影响课件的完整性,但可通过Flash MX将转化成Flas嵌入进去进行解决,不过图像清晰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方正奥思具有直观、简便、友好的全中文用户界面和很强的文字、图形编辑功能,支持丰富的媒体播放方式和动态效果,能实现灵活的交互操作和多媒体同步。此外,用奥思制作的软件可以很容易地制成EXE文或HIML网页格式,脱离奥思环境安排运行。但奥思本身的动画制作功能较弱,其插入的Flas播放时的放大缩小功能消失,其动画效果单一种类也较少。对FlashMX的兼容性很差,最好用Flash5.0及一下的版本兼容性很好。

如果在一个课件中,能使用多种软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制作,充分利用其优点,取长补短,运用链接技术互相嵌入、调用,就可以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制作优质精美的课件。

中央台有个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二十多年依旧不变,叫什么名?

中央气象台每天晚上的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是:“渔舟唱晚”的电声版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一般以为。此曲是娄树华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改编而成。《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每晚播出的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渔舟唱晚》与那首古典的《渔舟唱晚》的基调大有不同。 当年这首曲子是由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通过对“潜海姑娘”和“渔舟唱晚”两首曲子的改编下而产生的。年,中央气象台从浦琦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选取了其中1分43秒至2分48秒这一段做了无缝连接,从此这首名曲改编曲就成了陪伴了我们20年的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

墨迹天气分析报告

一、市场概况

墨迹天气是一款通过手机、平板或TV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天气信息的应用,2010年创建以来,累计装机用户达到5.56亿。易观数据统计表明,截止2018年,墨迹天气在应用全网排名31位,一级领域实用工具排名第二,二级领域天气类应用排名第一位,占据市场份额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气类独角兽。

2017年8/9/10三个月,墨迹天气月活跃用户量均破亿,其中九月份达到了11262.65万,接近淘宝用户的四分之一,远超其他同类应用。在品牌认知度和用户满意度方面,墨迹天气在行业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市场主要位置。

2018年初,据北京墨迹风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递交的创业板招股书显示:2017年墨迹天气的净利润是4729.32万元。

墨迹天气的主要营收来自广告收入,占据90%以上,营收单一。近年来,移动设备附带天气应用和其他应用增加天气预报类模块的比例越来越高,且精度也越来越高,墨迹天气的流量正在被侵蚀。此外,90%以上的用户只安装一款天气类应用,说明了市场上天气预报类应用的准度接近,一款应用就可以实现用户需求。尽管墨迹天气因为入门早,形成用户路径依赖,占据着庞大的流量,但和其他同类应用之间的核心功能差异并不明显,可替代性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

二、用户分析

1、用户画像

墨迹天气用户以中年及以上人群为主,高达90%,其中30~50岁的约占75%,50岁以上的约占15%,男女比例3:2,以男性为主,中年人对天气有更多的需求。在地域分布上,超越五层的用户来自华东和华中,主要集中在人口多,流动大的省份和地区,其中山东、河南、江苏的最多。

30岁以后,大多数人生活趋于稳定,关注点慢慢集中到家庭和工作上,他们开始工作和生活,关注能够影响的任何,中年男性更加注重规避风险,对生活的规划性的要求也较高。墨迹天气的用户画像是:男性为主,年龄30至50岁,人口多流动大地区,追求规划生活和生活品质的人群。

2、用户使用路径

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进入APP的场景有以下几种:早晚:确定天气,第二天着装,雨具,出行方式;外出:查看特定地点未来特定时间段的天气,随时关注;异常天气的关注:对自己的影响(担心亲朋好友,或者自己做好预防准备),或者好奇关注国家大事。

从中可以提炼出用户需求:

需要查询当地未来一天或几天的天气情况;需要查询异地天气,并有渠道获得当地的实时情况;需要能够了解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极端天气情况;需要一个能够记录,并分享好天气好心情的平台。

用户集中在30岁以上,这群人既要为事业,也要兼顾家庭,时间碎片化,没有整体的时间去关注外界。然而,这类人却更加渴望和外界的沟通,了解外界的信息。因此,有价值的信息也是用户的需求。

三、功能分析

墨迹天气最核心的四大板块:天气、时景、商城和我。用户进入墨迹天气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今天或者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在满足这一核心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衍生出时景社交和电商盈利的可能。

1、天气板块

作为一款天气类的工具型应用,相信所有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天气预测功能。我们来对比一下,墨迹天气和其他同类应用的天气预报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月活较高的墨迹天气,还是月活较低的7日天气预报,7天内的天气预测情况大体一致,这说明:天气预测方面,墨迹天气并不占优,天气是刚需,墨迹天气并不是刚需,功能上没有有效壁垒。

此外,特定时间的天气,同一款应用不同日期预测的结果也有所不同,这说明:天气预报还需要继续改进;用户需要时时关注天气,使用应用的机会多;不同应用的天气预测差异性小。作为一款应用,用户体验最重要。我们来看一下,墨迹天气在天气功能页面的排版。

墨迹天气天气功能页面整体呈蓝色,背景是一片湖泊,湖泊里有一座古亭,更远处是朦胧的山脉,画面唯美,呈现东方古韵。页面,最下方是当天和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右下角是一个穿衣助手,还有一个实时语音播报,左上角是当天的天气情况,右上角是三个功能入口。整体来说,天气功能页面给人的感觉很舒适,一眼就能看到当天的天气情况。

三个功能入口:

第一个是类的广告;

第二个点进去是空气质量情况,下拉则出现一个高德的地图;

第三个是短时天气情况,下面配有一张高德地图的动态云图。

天气功能页面,用户能够获得的信息,总结如下:天气信息,空气情况,穿衣建议以及广告内容。天气功能页面的输出内容少,有价值的信息也非常少。广告插入和广告入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体验,间接拉低了应用的专业性和专一性。

一款应用若想要提高用户使用时间并获利,最重要的是可信、可靠,即提供的咨询或服务是靠谱的,一款工具类应用的专业性、专一性、精细化是提高用户信任度的关键。

如果我是PM:

a、增加内容输出,丰富预测内容,让用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以图文形势推送天气元素:气压情况、云层运动,空气湿度等,估算可能对天气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时间长短;

b、建立‘天气+’的内容输出模式,让用户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建立天气类新闻版块,时时报导各地气候情况,加大对极端天气和气象奇景的信息输出。

c、增强核心功能,降低可替代性,形成明显的竞争壁垒和品牌效应,例如:统计各地区污染企业排放情况、车辆信息、建立模型、对未来空气情况作出预测(例如预测东北地区冬季的雾霾情况),做一个民间的天气监督和报导机构。

2、时景社交板块

时景功能是一个主打社交的版块,是墨迹天气搭建的一个时景社区,为用户提供气象信息的实时分享互动平台。也就是说时景社区是一个以天气为主题,以为载体的分享社交平台,核心功能是提供实时气象信息,然后基此衍生出交流互动。

墨迹天气时景版块分为:身边此刻、时景动态、时景专题、时景活动、明信片、热图推荐、排行榜单、观云识天、航拍专区、积分商城十个部分。此外在下面还分有:推荐、天空、风景、航拍、建筑、任务、植物、萌宠和其他九个版块。

下拉则是身边此刻、热门城市、城市排行榜、官方认证榜、官方推荐榜、摄影知识和世界此刻六个板块。

时景社区共有15个板块,显得有些乱,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怎么才能检索出有效信息,且内容多有重复。

交互方式:关注、点赞、收藏、转发和评论。

时景社区重在社交,从中随机选出30组用户进行统计,统计规则如下:建户时长6个月以上,发图量100张以上,‘身边此刻’10组,‘时景活动’20组。

统计得知:

a、用户男女比例接近3:2,和用户画像一致,女性集中在30到40岁,男性集中在50岁左右,且占总人数的30%;

b、发图数量,30左右女性和50岁上下男性用户发图量最大,平均超过500张,是时景社区的主要‘产粮’群体,并且在男性中,年龄越图量越大;

c、发图频率,以月为单位,交流互动较少;

d、女性发图地址多集中在一地或附近,男性多以旅拍为主;

e、高质量发图人数不足10%,数量不足5%;

f、高质量交互次数明显较高,活跃人群中经常出现50岁人群的身影。

从中可以得出,时景社区缺乏高质量,交流互动少,主要用户群体为50岁左右男性和30至40岁女性,男性用户年龄更加集中。

分析原因:30岁女性大多已经生儿育女成为宝妈,而且孩子已经2-5周岁,如果是全职太太,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生活,分享生活;而50岁左右的男性用户已经脱离了家庭生活的压力,这些人既有时间也有储蓄,开始关注生活质量,喜欢旅游。

个人对时景社区体验:交互功能单调,交流少,质量偏低,用户粘度低,交互频率低。

作为一款依附墨迹天气的社交版块,坐拥百万流量,为什么用户的粘度和交流频率如此低?

从时景社区的版块模型上可以看出,时景社区的关注点重在量,而不是质上,缺少深耕和分析主流用户群体的需求。

如果我是PM:

a、精准定位用户群日,提供针对性方案,以点破面,例如:50岁左右人群的旅行需求;

b、增加交互方式,使墨友之间更加方便交流,例如:增加私信、问询和同城墨友聚会,异地碰面功能;

c、精简社区模块,改为下拉式,增强搜索功能,例如,将天空,风景航拍等功能选项整合进搜索功能;

d、整理,形成优质素材库,增加用户使用粘度;

e、分析用户需求,增加优质来源,例如:与自由行爱好者、专业摄影合作,增加高质量作品;

f、开通一图一故事版块,单调的图是死的,故事才是活的,缺少故事的是失去灵魂的躯壳,人们更喜欢关注所带来的故事和联想;

g、增加输出内容,优质的有用的,等信息:可以参考微信中的腾讯新闻运营。

3、?商城版块

该版块已被删除。墨迹天气商城页面,也和时景版块存在一样的问题:分区太多,眼花缭乱。仔细看后,会发现这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淘宝和京东,卖的东西很杂,汽车配饰、钓具等,这些商品和天气的关联性不大,公信度和淘宝京东更是没法比。说好的“优选”呢?

据墨迹天气在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交的上市申请文件,墨迹天气的收入95%以上来自广告,商城的收入可以说微乎其微。也正是因此,墨迹天气才决定将其下架。

如果我是PM:

恢复商城,墨迹天气并非不能拥有商城,而是应该给商城一个更加精准的定位。

精细化运营,以点破面:初期,仅上架天气衍生商品,并提供性价比测试结果参考,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墨迹精选,例如:高质量的雨具、性价比高的空气净化器等。

4、我 板块

‘我’版块主要包括会员中心、墨迹资讯、皮肤小铺、个性助手、背景小铺、生活、、休闲和本地服务等。

小小的一个版块却包罗万象,资讯、皮肤、生活、、、明信片、二手车等等,几乎涉及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该版块犯了和时景社区以及商城同样的错误,表面上看似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其实并没有方便用户。不仅使应用显得臃肿,反而降低了用户体验,拉低墨迹天气应用的专业性。

一款优秀的应用绝对不会将问题复杂化,而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试想一下,当你打开墨迹天气的各个版块时,第一感受是什么?绝对是‘内容’太多,眼花缭乱,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各个板块,然后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选择’最难。因为能够满足用户同一需求的东西太多了,他们需要从中选出最好的,最合适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无处不在,选择无时不存,用户早已身心俱疲,怎么还会有耐心和时间去慢慢了解一款应用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他们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第一感官不佳,立马就会转向更加用户化的产品。一款应用,用户不能第一时间找到有效的信息,就说明已经偏离了航道。

如果我是PM:

简化版块,只保留核心功能:设置、皮肤等必要功能;

优化天气预报闹铃功能,使其更加的实用化,功能多样化,融入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开发小程序:墨迹移动端PC端桌面,早晚时播报天气。

想做好所有的事,最后却一件也没有做到完美。社会生产分工精细化,提高了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互联网精细专一化,是趋势,也是必然。精细专一不仅是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更是对用户情感上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