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2.求文档:1998-2000年黄河旱情次数多少

3.青岛的面积、位置、人口、天气、历史、景点、吃的

4.宁夏吴忠历史气候

5.周家洼历史

为什么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文安滩里镇历史天气_文安滩里镇历史天气查询

一、我们自称炎黄子孙,尧庙就在山西临汾,大禹乃是山西运城人,而且临汾和运城挨得很近。

二、华夏族发源于山西,从尧帝时代,炎黄子孙就从山西这块地方上发扬光大了。

三、三皇五帝中唐尧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而时间是发生在公元前4700年,也就是从尧舜禹时代到现在大约是5000年,所以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扩展资料: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根据

1、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省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2、中国历史上,山西仅在为数不多的时间作为某些朝代首都,但是回顾历朝历代,山西都作为边关要塞为历任君王所重视。

历朝历代都有君王在山西境内修筑长城,在山西境内最有名的长城关城有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关等,而全国唯一的宋代长城也在山西境内。

3、明清两代可谓是山西人最为活跃的时代,晋商在明清五百年间将中国古近代金融业做到了真正的"汇通天下"。

简而言之,从古至今,山西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而且一度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留存下来的众多文物古迹也诉说着千年中国的漫漫历程。

百度百科-山西

求文档:1998-2000年黄河旱情次数多少

历年降雨分布不均,易形成旱涝灾害,90年代呈旱涝并存、交替出现状况。1991-2000年,有7个年份出现15次长时间旱象,其中大面积旱灾6次。1994年春旱面积25万亩。1994年12月至1995年5月,黄河枯水期引不出水,全县受灾37万亩、重灾12万亩,三官庙、冯堂等乡镇受灾面积86.8%、重灾三分之一。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受灾27万亩。19年6-9月,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旱情,超过1942年特大干旱,全县受灾40万亩、重灾15万亩,局部出现水井断水现象。1998年9月至1999年2月,仅降水12.9毫米,全县受灾77万亩、重灾47万亩,是10年中范围最广、面积比例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严重干旱。2000年是中牟县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降雨最少的一年,且降雨分散,上半年基本无有效降雨,期间发生干热风天气15天,扬沙天气9天,浮尘天气7天,土壤抽样调查0~50厘米耕作层含水率均在7.5%以下,全县受灾74万亩、重灾12.6万亩。

抗旱纪实

各干旱年份中,影响最大的是1994年冬至1995年春、1998年秋至1999年春和2000年上半年,其共同特点是上一年度或前一阶段出现旱情,中间降雨仅缓解了部分旱情,接着出现持续无雨天气,黄河引水困难,地下水源紧缺,旱情迅速蔓延加剧。

1994年冬至1995年春,县抽调400名干部包村组织抗旱,全县投资450多万元,开机电井8680眼,投入机械8900台(套),出动劳力8万人,浇麦、蒜49.7万亩次,挽回损失7800多万元。水利局投放抗旱经费30万元,修复机井1800多眼,新打机井231眼,为抗旱服务队配备移动喷灌机4台,提高日浇地能力100亩。

1998年秋至1999年春,170多天持续无雨,机井出水量急剧下降,黄河无水可引,南部乡镇出现人畜吃水困难。春节后,县召开的第一个会就是抗旱工作会。其间,全县组织4次抗旱高潮,投入资金2700多万元,出动劳力18万人,累计灌溉280万亩次。

2000年上半年,由于1999年冬降水多、底墒好,旱情前期群众思想麻痹,后期干热风频繁,小麦早熟减产,秋作物不能及时播种。为保收抢种,县组织开挖引黄引渠,并抽调400多名干部组织抗旱,全县共出动劳力11万人,抗旱浇地63.95万亩次。

人畜饮水工程

1992年开始实施人畜饮水工程。1992-1995年,取以工代赈方式建设工程项目,市县财政匹配、乡村自筹部分资金。工程的主要形式是打中深井,安装压力罐、集中供水;期间共利用以工代赈专项资金56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17处,打中深井18眼,安装压力容器17台(套),解决冯堂、刁家、三官庙、黄店4个乡17个村17969人、6331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1996-1998年,项目款改为市财政投资,县财政匹配、受益村自筹部分资金,期间,市财政共投资60万元,建人畜饮水工程5处,新打机井5眼,安装压力容器5台套,解决三官庙、刁家、大孟3个乡4个村庄6453人、299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防 汛

中牟县年际和季节降水量变化大,降水多集中在夏季,由于部分地形不平、排水不畅,极易成涝,加上黄河、贾鲁河影响,防汛任务较重。1994年、1996年、2000年夏曾连降暴雨,1996年8月黄河流量达7650立方米/秒,均造成重大损失。为做好防汛工作,县委、县成立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防汛指挥部,下设县防汛办公室和黄河、内河、县城各防汛办公室。各乡镇、县直及驻县各单位都建立防汛机构,组织抢险突击队,并做好防汛抢险的料物准备工作和汛期值班、抢险工作。

黄河防汛

中牟段黄河大堤防守战线长、险工险点多,是下游防洪工程最薄弱堤段之一,属国家防洪确保堤段。中牟段黄河历史上曾决口25次,每次都带来沉重灾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虽多次对堤防和防洪设施进行加固,但因该段河道宽、浅、散、乱,主流摇摆不定,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势日趋严重,防洪形势严峻。90年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固堤防、整修险工、淤背固堤,严格防汛责任制,确保花园口站出现2.2万立方米/秒洪水时,境内河堤不决口,遇到超标准洪水有准备、有对策,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防汛准备:常年做好抗大洪、抢大险的准备,每年汛前认真做好准备,搞好落实。

思想落实:广泛宣传《防洪法》,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提高全县人民对黄河防汛的紧迫感、责任心,自觉投入防汛和抗洪救灾中。

组织落实:组织五个层次的防汛队伍。2000年,河务局339名职工组成专业队伍,分为机动抢险队、机关抢险队、物料供应组、后勤保障组,群防队伍、技术指导人员及通信保障人员。沿黄3乡镇和大孟、刘集乡1.9万人为一线群防基干队,其他乡镇2.8万人为二线。群防队伍包括防汛抢险基干队、巡堤防守队、运输队、护闸队、防汛照明队、迁安救护队。县直及驻县单位防汛队伍2700人,负责巡堤查险、交通运输、治安防范、通讯供电、后勤保障。驻军防汛队伍800人,1991-1998年以驻军某部和武警三支队为主,1999-2000年以驻军和郑州武警指挥学校为主。

技术落实:每年组织技术培训,河务局技术人员负责授课及操作训练,提高抢险操作能力,增强临阵战斗力。10年中,主要通过办学习班、发资料、组织演练等形式进行。

工具、料物落实:分专业备料、社会备料、群众备料。2000年,专业备料由县河务局储备,包括石料9万立方米、铁丝44吨、麻料23吨、木桩4000根、编织袋2万条、冲锋舟3只、发电机123千瓦,其他专业工具、料物工具。社会备料由县物资公司、供销社等单位储备,主要包括麻料10吨、铅丝50吨、编织袋10万条、油料200吨、彩条布1.5万米、运输车辆200台,及铁锨、雨具等。群众备料由各乡镇存储,包括柳秸料1500万公斤、草捆2.5万个及木桩、铁锨、机动车等。工具料物使用原则:专业备料备足管好、随时使用;社会备料摸清料源、分散保管,统一调用;群众备料备而不集、用后付款。

责任制度落实:建立县、乡(镇)、村“三长责任制”,强化以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层层签订防守责任书,达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黄河抢险

1991年,受来童寨控导工程影响,黄河主流进入杨桥后北移,出赵口险工后,在九堡控导工程134坝形成南北斜河,大溜顶冲该工程下端,在134~138坝之间上提下挫。3月26日至6月11日134坝以下5道坝不断出险,9月下旬139坝、140坝连续出险,九堡控导全年共有6道工程出险51次,投入抢险石料6390立方米、土方2111立方米,其中抛柳石枕1677个,推铅丝笼284个,抢险投工3132个工日、投资44.74万元。

1992年共有17道坝出险41次,抢险用土方0.79万立方米、石料0.21万立方米,用铅丝2900公斤、麻料1730公斤、柳秸料12.49万公斤、草袋1.94万条,投工0.36万个、投资34.05万元。8月上中旬出现1982年来最大的洪峰,最大含沙量535公斤/立方米、仅次于17年的546公斤/立方米;水位高,最大洪峰时杨桥水位90.55米、九堡87.9米,均为1949年来的最高水位;运行慢,首次洪峰8月14日8时进入杨桥,17日13时通过下界。8月14日18时,九堡控导140坝上跨角出险;15日8时河水涨到3440立方米/秒,119-140坝全部靠河;16日8时涨到6260立方米/秒,九堡控导水位高87.9米,超过设防标准;17日4时九堡控导全部漫顶,坝顶水位平均高出0.3米。16日18时,组织民工5000人,县直单位、武警三支队400人连夜加高南仁村围村堰,24小时将4800米围村堰加高1米,顶宽2米,完成土方8000多立方米,用编织袋10万条、柴油30吨,投工1.2万个,投资20万元。17日4时,九堡控导丁坝全部漫顶过流,124~125、136~138坝之间连坝漫溢过水,大部分子埝渗水。河务局500名职工及群防队伍不顾连日疲劳、连续作战,4-7时再次加高防护子埝。14-21日抢险,共投工2635个、投资9.39万元,完成土方6030立方米,用草袋19420条、编织袋665条、麻袋50条、柳秸料80436公斤。

1994年7月初至10月17日,中牟段共有15道坝出险67次,抢险用柳秸料56.86万公斤、石料7377.6立方米、铅丝77.4公斤、麻料51.9吨、木桩3772根,完成土方3671立方米,投入技工2498个、民工6719个,投资166.17万元。

7月上旬至8月中旬,黄河上中游普降大到暴雨,第一次洪峰花园口实测流量4650立方米/秒,7月10日21时到达杨桥,10-13日,九堡控导137坝、141坝出险6次。8月初黄河上中游河水猛涨,8月8日8时20分,花园口实测流量6260立方米/秒,8日12时到达杨桥,九堡控导着大溜,141坝上跨角出险。8月17日,主流自赵口闸以下外移,形成北圈河势,在九堡控导136坝以上形成南北斜河,主溜顶冲工程下首,在136~141坝之间上提下挫,回溜淘涮严重,17日21时至19日下午,141坝出险6次。20日24时30分,138坝迎水面坍塌60余米、宽8.6米。21日9时30分,137坝8米长圆头全部坍塌,138坝、139坝相继出现大险。9月2日凌晨1时,九堡控导134坝、135坝相继出险,河务局200名职工连续奋战26小时才得到控制。9月30日至10月1日,九堡控导124~126坝受大溜顶冲相继出险,河务局职工昼夜抢护。

1995年抢险有两大特点:一是非汛期抢险多,2月下旬至3月中旬,主溜顶冲九堡控导,125坝、134坝、141坝多次出险。7月17日至10月27日共有4道坝出险15次,抢险投资37.6万元。二是流量不大但水位高、漫滩多。7月20日21时流量3160立方米/秒,杨桥水位89.91米,杨桥险工部分偎水,万滩、赵口、九堡3个险工全部漫滩,万滩滩地水深1米以上,险工段滩区庄稼全部被淹,经济损失800万元。

1996年,加固工程抛石9100立方米,回填堤防水沟浪窝土方58760立方米,修复坝、垛、护岸、坦石垫险1167.3立方米,整理塌方备防石8600立方米;修复围墙350米。完成防汛总投资775.37万元。

1998年7月16日13时,郑州花园口实测流量4700立方米/秒,最高水位94.38米,超警戒水位0.08米。九堡控导138~141坝靠河着溜,全县滩区淹没耕地2.9万亩。整个汛期有6道坝出险42次,抢险用石6229.7立方米、柳秸料4.16万公斤、麻料0.31吨、土方904.2立方米,抢险投工3269个,投资104.62万元。

2000年属极罕见的枯水年份,未出现1000立方米/秒以上洪水,仅赵口控导新修的7坝、8坝出险37次,抢险抛石4578立方米,用柳秸料1万公斤,铅丝6866公斤,抢险投工2108个,投资66.68万元。

“96?8”抗洪抢险

1996年8月2日出现5000立方米/秒洪峰,3日流量达7650立方米/秒,是1982年以后黄河出现的最大洪峰。4日,县防汛指挥部指挥长康培元带领抢险队伍驻守滩区,在受到洪水威胁的一线前沿村孙拔庄-东狼城岗筑起长7500米、顶宽1.5米、高2.5米防洪堰;4日晚,在九堡控导122坝以下沿联坝打子埝一道,避免了顺堤行洪的危险局面。5日14时,花园口水位达95.33米,中牟段4处险工全部着河,部分工程靠大溜,赵口险工74坝受大溜顶冲。九堡控导工程水位超出坝顶高0.3米;滩区耕地水深2米以上,洪水沿大堤临河低洼处东窜,平工堤防及滩区8个村受险。6日10时,洪水漫越滩区,沿大堤桩号50+000处临河低洼处东窜至59+000处,造成9公里平工段大堤偎水2米多深,并将59+000处东漳上堤路口下部掏空,造成交通中断,切断了滩区8个村庄1.9万人迁安出路。12日6时开始将滩区8个自然村向堤外安全转移,是50年代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滩区群众安全转移,共出动机动车4700台,转移1.5万人,1.5万头(只)大牲畜和990万公斤粮食。

洪水期间,河务局300多名职人冒雨昼夜巡堤查水,群防一线乡镇抢险队在偎水堤段每公里驻守200人。此次抢险,县直单位及县责任单位出动抢险队5000人次,武警官兵650人次,乡村群众1.5万人次;投入油料150吨,机动车辆1200辆,编织袋20万条,动土方20万立方米,投入资金300万元。

内河防汛

每年汛前,县防汛指挥部都召开专题会议,内河防汛办公室(简称内防办)制订详细的防汛预案,做到“标准以内洪水保安全,超标准洪水有对策”。每年对贾鲁河及县管河道、水库、滞洪区进行拉网式检查,清除影响行洪的建筑物、林木,修复危险工程。每年汛期、内防办开通专线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一旦出现险情,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汇报、组织人员抢险,险情较大或出现河道决口,由县防汛指挥部组织力量抢险。内河防汛物资由县防汛指挥部指定单位定量储备,汛期结束,防汛储备物资方可销售。需维修的度汛工程及时修复,1995年护砌贾鲁河城西弯道420米,完成砌体634立方米;1996年护砌贾鲁河城东弯道300米,完成土方2.16万立方米。

内河抢险 1994年6月下旬连降大到暴雨,贾鲁河水位猛涨,7月3日在中东公路桥下游右岸形成决口。200多名武警官兵、4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抢险堵口。因水势猛、流量大,决口没有堵住,淹没农田800亩,直接损失40多万元。

1996年8月4日早上,大孟乡大衡庄村南、靠县城一侧的贾鲁河大堤(县林场负责构筑),因高度和宽度都不达标而决口。武警官兵、机关干部职工、农民群众1000余人抢险堵口,调运沙袋1.2万个,当晚18时将决口堵复,保住了6000亩国有林(含国家林业部设立的2000亩蛀杆害虫防治实验林)。

2000年7月5日20时至6日8时降特大暴雨(详见19页《2000年特大水灾纪实》条)。6日8时召开县四大班子领导紧急联席会,宣布全县进入防汛抗洪紧急状态,要求各乡镇、县直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抗洪救灾工作,重点做好被围困群众的迁移安置和救护,确保群众生命安全。200多名干部职工、1000名公安干警、150名武警官兵,连夜搬迁重灾区东漳乡15个村被洪水围困的2100户6000多人,7日凌晨1时迁移完毕。至7日晚,全县共迁移安置灾民1.5万人,无一人伤亡。

2000年内河防汛料物储备 圆木5万根(木材公司),彩条布7500米、麻绳1000公斤、竹竿5000根、铁锨2万把(县供销社),铁丝4000公斤(县供销社、商业总公司、物资公司),编织袋30万条(化肥厂),麻袋1万条(县供销社、粮食局),架子车1200辆(商业总公司、物资公司、粮食局),照明用具2000套(商业总公司、电业局),电缆5万米(电业局),柴油100吨、汽油80吨(石油公司),雨具5000套(商业总公司),水泥150吨、钢材50吨(物资公司)。

县城防汛

中牟县城地面高程76~80米,出水主要排往贾鲁河,但排水口标高仅稍高于贾鲁河正常水位,一旦出现超常量降水、贾鲁河出现20~50年一遇标准洪水(水位高78.74~79.54米),河水就会倒灌县城。每年汛前组织人员对县城下水道进行全面清淤,并经常检查清理;城关镇、化肥厂、警校、纸厂、建设局抽调500人组成抢险队进行防汛演练。汛期化肥厂、纸厂负责贾鲁河排水口挡水工作,建设局负责县城主要街道积水清除,县城其他单位负责本单位的防汛工作,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2000年汛期后,在贾鲁河排水口修建防洪闸门,贾鲁河涨水时落闸挡水、防止倒灌。

青岛的面积、位置、人口、天气、历史、景点、吃的

青岛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又被誉为“东方瑞士”[1] ,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南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青岛是山东省省辖市,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紧排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位列第三。

青岛属北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包括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奥帆中心,金银沙滩,大小珠山等著名景点,每年还会举办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国际钢琴与小提琴大赛等活动。

青岛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东夷人开始在此繁衍生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18-1919年间,青岛沦为德国、日本殖民地。巴黎和会后,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全国爆发了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2] ,一大批历史名人包括老舍、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人曾在青岛讲学。

面 积 11282平方公里 人 口 904.62万、市区487.59万(2014年)

著名景点 :崂山、五四广场、八大关、栈桥、奥帆中心、金银沙滩、大小珠山等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位于东经119°30′~121°00′、北纬35°35′~37°09′,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总面积为11282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市南、市北、李沧、崂山、黄岛、城阳等六区)为3293平方千米,即墨、胶州、平度、莱西等四市为7989平方千米。

地貌

青岛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凹。其中,山地约占青岛市总面积(下同)的15.5%,丘陵占2.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青岛市海岸分为岬湾相间的山基岩岸、山地港湾泥质粉砂岸及基岩砂砾质海岸等3种基本类型。浅海海底则有水下浅滩、现代水下三角洲及海冲蚀平原等。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青岛市出露十分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市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自第三纪以来,区内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山脉

青岛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是崂山山脉,山势陡峻,主峰海拔1132.7米。从崂顶向西、北绵延至青岛市区。北部为大泽山(海拔736.7米,平度境内诸山及莱西部分山峰均属之)。南部为大珠山(海拔486.4米)、小珠山(海拔724.9米)、铁橛山(海拔595.1米)等组成的胶南山群。市区的山岭有浮山(海拔384米)、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岛山(海拔128.5米)、北岭山(海拔116.4米)、嘉定山(海拔112米)、信号山(海拔99米)、伏龙山(海拔86米)、贮水山(海拔80.6米)等。

河流

青岛市共有大小河流224条,均为季风区雨源型,多为独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较大河流33条,按照水系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水系,包括主流及其支流,主要支流有小沽河、五沽河、流浩河和南胶莱河。大沽河是青岛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招远市阜山,由北向南流入青岛,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和城阳,至胶州南码头村入海。干流全长179.9千米,流域面积6131.3平方千米(含南胶莱河流域1500平方千米),是胶东半岛最大水系。大沽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该河20世纪70年代前,径流季节性较强,夏季洪水暴涨,常年有水;之后,除汛期外,中、下游已断流。

北胶莱河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总流域面积1914.0平方千米。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千米,流域面积38.6平方千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千克/立方米。

沿海诸河系,指独流入海的河流,较大者有白沙河、墨水河、王哥庄河、白马河、吉利河、周疃河、洋河等。

气候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蒸发强;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据1898年以来100余年气象资料查考,市区年平均气温12.7℃,极端高气温38.9℃(2002年7月15日),极端低气温-16.9℃(1931年1月10日)。全年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0.5℃。日最高气温高于30℃的日数,年平均为11.4天;日最低气温低于-5℃的日数,年平均为22天。降水量年平均为662.1毫米,春、夏、秋、冬四季雨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17%、57%、21%、5%。年降水量最多为1272.7毫米(1911年),最少仅308.2毫米(1981年),降水的年变率为62%。年平均降雪日数只有10天。年平均气压为1008.6毫巴。年平均风速为5.2米/秒,以南东风为主导风向。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3%,7月份最高,为89%;12月份最低,为68%。青岛海雾多、频,年平均浓雾51.3天、轻雾108.2天。

土壤

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分类系统,青岛市土壤主要有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盐土等5个土类。

棕壤,面积4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9.8%。是青岛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及山前平原。土壤发育程度受地形部位影响,由高到低依次分为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等3个土属。棕壤性土因地形部位高、坡度大、土层薄、侵蚀重、肥力低,多为林、牧业用;棕壤和潮棕壤是青岛市主要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土壤。

砂姜黑土,面积17.6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21.42%。主要分布在莱西南部、平度西南部、即墨西北部、胶州北部浅平洼地上。该类土壤土层深厚,土质偏粘,表土轻壤至重壤,物理性状较差,水气热状况不够协调,速效养分低。

潮土,面积14.49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55%。主要分布在大沽河、五沽河、胶莱河下游的沿河平地。因距河道远近不同,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差异较大。近海地带常受海盐影响形成盐化潮土,土壤肥力和利用方向差异较大。

褐土,面积6333.3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77%。零星分布在平度、莱西、胶南的石灰岩残丘中上部。

盐土,面积3666.67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4%。分布在各滨海低地和滨海滩地。

海洋

海岸线:青岛市海域面积约1.22万平方千米,其中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8405平方千米;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16.98千米,其中大陆岸线710.9千米,大陆岸线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海岸线曲折,岬湾相间。

海湾: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海湾,自北而南分布着丁字湾、栲栳湾、盐水湾(又称横门湾)、崂山湾(又称北湾)、小岛湾、王哥庄湾、青山湾、腰岛湾、太清宫口、流清河湾、崂山口、沙子口湾、麦岛湾、浮山湾、太平湾、汇泉湾、前海湾(又称栈桥湾)、胶州湾、唐岛湾、灵山湾、利根湾和古镇口、斋堂湾、董家口湾、沐官岛湾等;胶州湾内又有海西湾(包括小叉湾、薛家岛湾)、黄岛前湾、红岛湾、女姑口、沧口湾等49个海湾。

海岛:青岛市原有海岛70个。1987年,把斋堂前岛和斋堂后岛以人工堤连接为斋堂岛,千里岩划归海阳市;2006年,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分析与实地踏勘,确认3个未正式报告的海岛(石岛礁、大桥岛、小桥岛),而黄岛和团岛已失去海岛属性,不再列为海岛。青岛市现有海岛69个。其中,水岛、驴岛、小青岛、小麦岛、团岛鼻岛、牛岛和吉岛是人工陆连岛,只有62个岛四面环海。69个海岛总面积为13.82平方千米,岸线总长度为106.08千米。海岛的面积大部分较小,只有田横岛和灵山岛的面积大于l平方千米,其余各岛面积都在0.6平方千米以下。在69个海岛中,只有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

潮汐:青岛属正规半日潮港,每个太阴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平均潮差为2.8米左右,大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出0.5米。中国以青岛验潮站观测的平均潮位作为“黄海平均海水面”,其高度在青岛观象山国家水准原点下72.289米。中国自1957年起,大陆国土的地物高程即以此为零点起算。

宁夏吴忠历史气候

1.宁夏 吴忠为什么叫吴忠

吴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其地名得于明朝洪武初年(公元1368--1398年),是当时灵州守御千户所领十三个屯堡之一,以屯长吴忠命名为吴忠堡。 吴忠这个地名始见于明朝,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洪武(1368—1398)初为安定边塞,防御西北少数民族的侵扰,“尽徙宁夏之民与他地,迁秦晋江淮之人以实之,分屯建卫,筑堡以居。”

该志又引述《宁夏旧志》云:“宁夏堡寨,以人名、事名、地名、……即以其屯长姓名命堡,如叶升、李俊、王太之类是也。”吴忠之地名名便是明朝中期某位屯长的姓名,故,自灵州数易城池,远离谷地后,原地名便称古城、吴忠堡。

2.吴忠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

关于吴忠市经济发展 :位置面积:吴忠市位于宁夏 *** 自治区中部,东邻陕西定边县,西北和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鄂托克前期接壤,西南和东南与甘肃靖远县、环县毗邻,北连永宁、陶乐两县,南接海原、固原两县,面积33994平方公里,约占自治区种面积的52%。

行政区划:1998年5月11日经院批准,撤销原宁夏 *** 自治区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将原县级吴忠市更名为利通区。吴忠市辖利通区、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盐池县、代管青铜峡市、灵武市。

利通区是吴忠市市 *** 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有悠久历史的塞上古城。人口民族:人口约181.1万人,其中 *** 人口6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4%,是中国 *** 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地形地貌:吴忠市东西长而南北窄。东西最宽处2公里,南北最长处200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北为银川平原,南为中卫平原和丘陵山地。

川区平均海拔1100米,山区1300—1900米。全市地貌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黄河卫积平原和山地。

河流山脉:黄河是吴忠最主要的河流,流经川区五县(市),流程254公里,平均年过境水量315亿立方米。黄河沿岸地势平坦,自秦汉先后开掘了秦渠、汉渠等渠道,灌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沟渠纵横,林带成网,旱涝无虞,农业发达,沃野数百里,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盛产小麦、水稻、瓜果、蔬菜、是宁夏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南部黄土高原,宜林宜牧,是宁夏滩羊、沙毛山羊的重要产地。主要山脉有罗山、牛首山、香山、其中罗山是宁夏三大天然林区。

气候特点:吴忠地处内陆,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在260.7毫米,年蒸发量2018毫米,平均气温9.4℃。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雨雪稀少,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2955小时,无霜期163天,是全国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特别适宜农作物及瓜果生长。

5—10月间,吴忠山川宜人。风景如画,果鲜瓜甜,稻香鱼肥,是旅游观光的黄金季节。

3.我要银川的介绍

长途车站就有,1000公里需要20个小时,气温和北京差不多,属于甘肃最东部,饮食一般是面食,还有暖锅,味道不错。全年比较干旱。西峰区位于甘肃省东部、泾河上游,位于陇东黄土高原董志原腹地,在东经107°27′42〃至107°52′48〃和北纬35°25′55〃至35°51′11〃之间,东邻西安、咸阳,西连兰州,南通天水、宝鸡,北接银川。全区总面积996.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亩。属黄土高原沟壑区,海拔1421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形南北呈一扇形,长约47.7公里,东西宽约34.8公里,以董志、彭原两乡镇为中心的董志原,原面完整,地势平坦,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黄土高原区。气候为半干旱大陆气候,年日照总时2400--2600小时,年降水量4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年无霜期160--180天,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总面积99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区人民 *** 驻九龙南路,邮编:745000。代码:621002。区号:0934。

行政区划

西峰区辖3个街道、2个镇、5个乡:北街街道、南街街道、西街街道、肖金镇、董志镇、后官寨乡、彭原乡、温泉乡、什社乡、显胜乡。

4.宁夏吴忠2016年4月1日至31日所有天气预报

宁夏吴忠 历史天气

2016-04-01星期五 22℃/ 6℃ 多云~小雨

2016-04-02星期六 13℃/ 2℃ 阵雨~阴

2016-04-03星期日 12℃/ 1℃ 多云

2016-04-04星期一 17℃/ 6℃ 多云~阴

2016-04-05星期二 20℃/ 10℃ 阴

2016-04-06星期三 19℃/ 6℃ 阴

2016-04-07星期四 21℃/ 6℃ 多云

2016-04-08星期五 18℃/ 8℃ 阴~多云

2016-04-09星期六 21℃/ 10℃ 多云

2016-04-10星期日 23℃/ 12℃ 阴

2016-04-11星期一 22℃/ 10℃ 阴~小雨

2016-04-12星期二 24℃/ 5℃ 晴

2016-04-13星期三 23℃/ 7℃ 晴~多云

2016-04-14星期四 24℃/ 11℃ 多云~小雨

2016-04-15星期五 17℃/ 7℃ 小雨~阴

5.宁夏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银川,和大部分首府一样,有一个世界 *** 城,没建好,况且商业化严重

看民俗,去吴忠,网上说的旅游景点,那只是景点,商业化严重,为什么很多人都向往欧洲小城?因为那里是一块处女地,很少开发,不为经济效益,所有东西都保持原貌。吴忠也是这样的一座城市,只是在中国的大环境下,容易被歧视。城区面积60平方公里,遍地的 *** 寺风格迥异,进去了解一下沐浴、礼拜,你会感到 *** 的虔诚。观赏一下 *** 的武术,记得世博宝钢大舞台上那精彩的表演,绝对不是花架子,还有穆林扇,刚柔并济的舞蹈。60平方公里能塞下什么?旅游的乐趣在于寻找,不是吗?甚至当地都鲜为人知的地方也比比皆是。兰州的黄河低头看,郑州的黄河抬头看,吴忠的黄河就在眼前。不能再说了,保留神秘感。

民俗文化:吴忠各地(一半以上人口是 *** ),永宁中华回乡文化园

黄河水韵文化:吴忠黄河两岸及108塔、鸟岛、大峡谷,中卫沙坡头,平罗沙湖,石嘴山星海湖,千年古渠秦渠、汗渠、唐渠,泾源老龙潭(其实宁夏平原处处有水,用Googleearth看看就知道了)

红色文化:六盘山,盐池

古文化:灵武水洞沟古人类遗址,贺兰贺兰山岩画,西夏王陵,董府,高庙,海宝塔,承天寺

饮食文化:吴忠大街小巷(宁夏美食的发源地,一个徐州人对这里的美食难以忘怀),张裕国际酒庄

自然景色:苏裕口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化:镇北堡城(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红高粱、大话西游、周迅版画皮等)

特色农业:硒砂瓜、枸杞、红酒、滩羊(正宗的几乎没了,很贵),二毛皮

宁夏其实很美,个人觉得没到过吴忠就没有到过宁夏!

周家洼历史

1.“司”姓的起源是

1、神农为上古部落首领时,有一位专事占卜的大臣名司怪,其后代子孙以司为姓,称司氏,见《元命苞》。

2、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名司成,其子孙以祖字为姓。为司氏一支。见《左传》。

3、春秋时,晋国有大夫叔虎,被封于郄,建立郄国,下有卿士司臣,其后亦姓司氏。见《通志-氏族略》。

4、春秋时有程国,伯爵,时称程伯。至程伯休父时,为周王室司马官,受赐为官族,其支庶子孙遂为司姓。见《尚友录》。

5、春秋时卫国卫灵公有子公子郢,其子孙世为卫国司寇,后裔以官为氏,姓司寇氏,后改为单姓司。见《世本》

6、历史上的复姓司德、司城等,其后裔亦改为单姓司,称司氏。

2.毛坦厂镇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皋陶(陶读“摇”)部落就曾在此活动。

西周时,毛坦厂镇曾是古六国伯爵级贵族的封地,当年周天子巡游天下,就曾到过离毛坦厂不远处的钓鱼台一带,上世纪80年代,在毛坦厂镇西部的汪家冲曾发掘出一座周代墓葬,并出土了数件青铜礼器。

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孙膑、伍子胥等,都曾在毛坦厂附近有过活动,在镇西南的青山堰,文物考古人员曾于上世纪90年代发掘出数座战国木椁墓,如今镇南也还保留有汉代的房屋遗址。有资料表明,最迟在春秋时期,毛坦厂地区已经是大山深处一个人丁兴旺的地方了。

元朝末年,随着和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穷苦百姓的反抗此起彼伏,当时,毛坦厂周边的皇姑寨、响锣寨、鸡鸣岭、三尖寨和抱儿岭等地,都成了农民起义军的营地,毛坦厂一带不仅成了义军与元朝军队相互撕杀、角力的地方,也成了朱元璋与陈友谅这两支义军相互逐鹿天下的战场。

自明朝以来,这里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

民间传说鸡鸣岭是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到此时,正好天亮,朱元璋怎么也砍不下陈友谅的头,朱元璋没有办法大喊一声:我为人雄,你去做鬼雄,此时,陈友谅才跌下马来死于该地。这儿就成都市鸡鸣岭。正是这一时期,百姓离乡背井,四处流离,加上瘟疫横行,这一带被称为“茅滩场”,意思是这儿因土地被大量抛荒,成了人烟稀少、茅草丛生的荒凉之地。

朱元璋是从马背上夺得天下的,当政后对养马一事,给予了很高的关注。便积极推行“马政”。他认为马匹拥有量的多少,是国家富强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他大力倡导在全国各“水草丰旷之地”养马。由于安徽是朱元璋的老家,他对安徽境内的养马业便显得尤其重视,据有关史料记载:“明在内地养马计有十四监所,其中在安徽境内有五监三十三群。”“茅滩场”由于水草丰茂,逃难的百姓们纷纷从外地回来了,他们大量为朝廷喂养军马,以代税粮,不久这一带又渐渐繁荣了起来。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茅滩场”被人们根据谐音,改称为了“毛坦厂”,并从此定名。

3.莱芜有几个镇叫什么杨庄镇有几个村叫什么

莱芜有5个街道、14个镇、1个乡,101个管理区,1070个村(居)委会,1282个自然村。

寨里镇位于莱城区西部。辖寨里东、寨里西、寨里南、前枯河、后枯河、贾庄、公家庄、郗渔池、大渔池、东渔池、戴渔池、公王庄、前裴王、后裴王、北峪、金井、方家庄、张家埠、宋家埠、孔家埠、薛家埠、北庵、和平、唐王许、周王许、韩王许、边王许、魏王许、苏家坡、小下、宜山、吴家洼、燕家汶、王家诖、周家洼、郝家沟、太平街、赵官庄、涝坡、刘大下、王大下、曹大下、陈大下、水北东街、水北西街、卞官庄、王围子、大高庄48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

4.有谁知道轩辕皇帝的传说,或关于轩辕的传说,说详细点,谢谢

轩辕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因土是**,能生成物,故称黄帝。

他战蚩尤,降神龙,统一了中原部落,建立了部落联盟;又和臣民一道做衣冠,造舟车,务桑蚕;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发明指南车等,普天之下国泰民安。黄帝深受人民拥戴,在天下享有极高的威望。

轩辕黄帝见天下太平,也心满意足,渐渐便不理政事,而是注重于调剂身体,耳目。结果弄得他面色憔悴,头昏眼花,情乱神迷。

时间一长,社会混乱不堪,他如坐针毡,忧虑不安。虽竭尽全力挽救残局,然而仍制止不了混乱的局面。

这时,轩辕听说崆峒山上住着一位道术高明的仙人广成子,他非常钦佩,于是就带上文武官员前来问道。第一次广成仙为了试验他是否心诚,就把上山的路全部变成了悬崖绝壁。

轩辕黄帝无法上山,只好带着兵马全部退下,耐心等了三个月,后因天气变寒,粮草将尽,只得回到宫里。又过了三个月,到了春暖花开之际,轩辕黄帝第二次带上人马又前来问道。

这一次广成子没有难为他,轩辕见到了广成仙。他双膝跪虔城地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

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使五谷丰登,来养活百姓;我又掌管阴阳奉阴的变化来顺应万物。您说我该怎么办?”广成仙听了他的话,便严肃地回答道:“你要问的东西乃是万物的本质;你要掌管的东西,只是万物的残渣。

从你治理天下后,云气不待凝聚就下雨,飞鸟不待季候就迂翔,草木不待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越来越暗。你这样的人,心境这般浅陋,又怎能谈‘至道’呢?” 黄帝听了广成仙的严厉指教,退回宫中,反复思考。

于是,他抛弃政事,走出宫殿,辞去随从,筑一间陋室,铺上白茅,独居三个月。对广成仙说的话思索品味,觉得自己没有治理好天下,就想掌管天下,改变阴阳变化,一则是由于骄狂,二则是由于孤陋寡闻。

于是他怀着一定要亲聆“至道”的决心,第三次又去崆峒山请教广成子。 来到广子的住处,见广成子头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匍匐过去,再次叩头拜礼后问道:“听说先生明达‘至道’,请问怎样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听后,立时坐直身体说:“问得好,来,我告诉你‘至道’。

持守你内在的虚静,弃绝你外在的纷扰;如果追求智巧,形神便容易败坏。如此,我帮你达到异常光明的境界上,到达‘至阳’的根源;帮你进入极度深远的门径中,到达‘至阴’的根源。

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谨慎守护你自身,万物就会自然茂盛。我持守‘ 至道’的纯一而把握‘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一千二百年了,我的形体却还没有衰老。”

黄帝听了广成仙修身一千二百年的经历,深为感动,他当即说:“大仙可说与天合一了,真是了不起啊!” 广成仙听了黄帝的赞赏,又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但人们都以为存在终结;‘至道’深不可测,但人们都以为可以究极。

得到我的‘ 道’,在上可以为皇,在下可以为王,丧失我的‘道’,在上只能显露光芒,在下只能附于泥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复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无穷的门径,以遨游无极的广野。

我与日月同光,我与天地合一,迎我而来的人,泯然无迹,背我而去的人,昏然无知,人不免于死,唯我独存啊!” 黄帝两次问道,得到广成仙的指教,最后才领悟了最高的道理,一心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去,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他以顺其自然的方法,使天下实现了大治。轩辕黄帝活了110岁。

在他谢世前,他派人开铜矿,并在荆山下铸造铜鼎,当铜鼎铸成那天,天上游下一条巨龙,垂着龙髯,来迎接黄帝上天。当时他的群臣们不忍离开黄帝,有的抓住龙髯,有的抓住他的靴子和衣服,结果龙髯拔断了,衣靴拉掉了,黄帝还是乘龙升天而去。

现在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葬的是他的衣冠。 黄帝黄城的传说 战胜蚩尤回来,黄帝就在中部建都,修了一座“黄城”。

这黄城的大小,说出来人都要惊奇,四、五千年前就有这样大的城?的确,它南北相连方方七十里,都用一丈八尺厚的城墙围起来。中宫(也称“九龙宫”)在桥山顶上,金色的宫殿巍峨壮观,连成一片;东宫在东五里的周家?,与中宫遥遥相望;西宫在西二十里的故城,清静宜人,是另一番景象;正宫居南城,距桥山二里,高高的梳妆楼像一个女人站在那里,嫘祖在楼上梳妆打扮,一斜眼,就能看到中宫;南面的原上是校场坪,士兵的喊杀声时时传来;印台山是黄帝放玉玺大印的地方……单说这桥山顶上的中宫就这样的气派: 它是九间宫殿式房子相套而成,据说只有九根柱子九个梁,就撑起了这么大的建筑。

东三间中三间西三间相通;中间三间是议事厅,朝王台修得很高,九盘金龙上下左右围了一圈,中间是黄帝的虎皮宝座,那“九龙朝凤”的九个龙头就在议事厅朝王台前;西三间是文官,东三间是武官,后土、仓颉、雷公、岐伯在西,仓颉手执兽毛笔,在兽皮背面记录;力牧、应龙、女魃在东,顶盔冠甲。黄帝高坐在宝座中,和大家商议大事。

黄帝在这里为天下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他命大挠造历,雷公、岐伯作《内经》,伶伦作乐,嫘祖养蚕,还来首山的铜,在这里铸鼎……人们至今还流传着赞颂黄帝功绩。

5.下关区的历史沿革

下关得名于始明朝。1368年(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附近);1429年(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

春秋战国时期,下关区境,先属吴后属越。自周始,区域全部或部分先后属金陵邑、江乘县、相武县、秣陵县、建邺县、建康县、琅琊郡、蒋州江宁县、金陵县、上元县、江宁县。

下关建区始于1933年(民国22年),南京划设8个行政区,下关为第七区,始称南京市第七区。1938年(民国27年)伪南京自治委员会置下关为第五区。1945年(民国34年),国民 *** 恢复南京市 *** 建置,第五区改称第七区。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6月2日第七区(下关)人民 *** 成立。1950年6月15日,南京市区划调整,第七区改称第六区。1955年8月,第六区更名下关区,以境内清初所改明代“龙江关”而命名“下关”。

1955年9月,下关区设立三汊河、宝善街、二板桥、商埠街、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8个街道和三汊河水上办事处。1957年9月,宝善街街道更名为中山桥街道,撤销商埠街街道,全区辖三汊河、二板桥、中山桥、热河路、车站、四所村、宝塔桥7个街道。

1958年11月,原燕子矶区的燕子矶镇、迈皋桥乡、小市镇划归下关区。1961年6月,小市镇、迈皋桥乡、燕子矶镇划归鼓楼区。

1967年3月更名为东方红区。13年11月恢复下关区名称至今。

年,划出定淮门外秦淮河滩地,划进原属栖霞区的迈皋桥公社金陵大队、大桥大队和小市镇的水关桥地段和建宁路地段,又划进原属鼓楼区的多伦路、黄土山、盐仓桥3个地段,下关区辖区进一步扩大。

年11月,成立兴中门街道。1987年底,8个街道调整合并为热河南路(三汊河、二板桥街道合并)、中山桥(热河路街道并入)、车站、建宁路(四所村街道和兴中门街道部分合并)、宝塔桥5个街道。

1995年,将雨花台区江东镇中保村北半部分和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归下关区管辖。4月,栖霞区的小市镇、迈皋桥镇的五塘村和中保村一部分划入下关区,形成新的区界:东以窑上村十字街为界与栖霞区相连,东南与玄武区接壤,南以定淮门大街为界与鼓楼区毗邻,西、北均以长江中心线为界与浦口区相望。1996年1月,撤销小市镇,成立小市街道。

1996年,下关区面积31.4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含流动人口)。辖6个街道:热河南路街道、中山桥街道、车站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区 *** 驻南埠街17号。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关区(辖6个街道)总人口365433人,其中:中山桥街道42405人、热河南路街道61877人、车站街道38024人、建宁路街道50369人、宝塔桥街道72761人、小市街道999人。

2002年3月,撤销车站街道、中山桥街道,合并设立阅江楼街道;撤销小市街道,设立小市街道、幕府山街道。调整后,下关区辖6个街道:阅江楼街道、热河南路街道、幕府山街道、建宁路街道、宝塔桥街道、小市街道,驻地阅江楼街道。

2009年末,下关区总面积28平方千米、总人口30.65万人。

2010年,全区总面积30.91平方千米,其中,陆地总面积24.29平方千米,长江水域面积约6.62平方千米。

2012年8月,将幕府山街道原张王庙社区的孙家洼路以南划入小市街道;将幕府山街道原白云新寓社区的五塘村1号划入宝塔桥街道;将小市街道河路道社区的汽轮五村(托管)、汽轮七村,安怀新村社区的军犬队家属区、绿苑小区、防化大队小区、一干所、北崮戎院、安怀村455号小区、军械修理所家属区、总装试验场宿舍、六干所、南汽宿舍及安怀东路以北散居划入幕府山街道。

2013年3月根据院、江苏省 *** 批复同意的方案,撤销鼓楼区、下关区,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 名称由来 有关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还叫做龙江关。明洪武元年在龙江置征税机构,称龙江关(今鲜鱼巷龙江桥附近),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下关由此而得名。

6.固原的历史遗迹有哪些呢

历史遗迹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古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早已不闻,瓦亭古城也早已隐没,惟留下斑驳的古迹供人凭吊:秦长城壮迹蜿蜒百里,雄风犹在;始建于北朝,兴盛于唐代的须弥山石窟规模宏大,造像精美,是我国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被誉为“宁夏敦煌”。

目前保存完整的是雕凿于唐代(公元849年)的巨大坐佛像了。仰望大佛,无论刮风下雨,他千年来一直以慈祥的微笑面感化众生;此外,固原的六盘山也十分著名。

它既是战略要地,又是避暑盛地。1935年10月, *** 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清平乐?;六盘山》,1961年9月又亲笔书写了这首词,“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仅诗句气贯古今,而且书法也是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堪称一绝。

同时,六盘山上自然风光也是饶有特色,“六盘鸟道”、“盘山晓翠”、“美高苍松”也早已名声在外,美不胜收。 固原主要旅游景点:泾源旅游区 ·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火石寨 ·战国秦长城 ·安西王府 ·沙沟拱北 ·百泉故址 ·隆德城 ·秦汉萧关 ·唐制胜关 ·无量山石窟 ·北象山 ·北联灵湫 ·固原城 ·须弥山石窟 ·盐湖 ·堡子山 ·云雾山草原 ·朝那湫渊 ·东岳山·固原 *** 寺 ·西安州古城 ·璎珞宝塔 ·朝那城 ·二十里铺拱北 ·灯盏山 ·天都山石窟。

固原古城,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多姿的 *** 建筑与多彩的民族风情让这座古城在西北边塞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旅游景点六盘山旅游区 又称陇山,地处宁夏南部,位于西安、银川、兰州三省会(首府)城市所形成的三角地带中心。

主峰在宁夏固原、隆德两区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

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名。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

泾源旅游区 泾河发源于六盘山腹地的马尾巴梁,它水势洪大,湍湍急流,在六盘山脉中可谓是最大的一条河。泾河以清澈著称,奔流千里与混浊的渭河相汇,仍能见到它清澈的一半,"泾渭分明"、"泾清渭浊"的成语由此而生。

六盘山造就了泾河,泾河孕育了六盘山在泾河发源地绵延数百里的范围内,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百花争妍,鸟雀嘤嘤,被国家列为自然保护区。 须弥山石窟 别名圆光寺石窟,坐落在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西北30公里处须弥山南麓。

须弥山是红色砂岩构成的山地,山势雄伟而壮观,现有20多个保存较为完整的石窟。须弥山石窟遗存的石窟,反映了我国从北朝中期到隋、唐以来各朝代的佛教石刻艺术,是丝绸之路北线的珍贵文化遗存,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见证。

朝那城 秦、汉时期朝那县治古城遗址,位于彭阳县城西15公里处的古城镇境内。地处茹河与任山河交汇处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东濒店洼水库,西临朝那湫,北依罗家山,四野群峰环抱,形仅龙腾虎跃。

城区良田千顷,乃河水库北干渠穿城而过,渠水潺潺,绿树成荫,蝶飞蜂舞,美丽如画。朝那城,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为通往长安的战略要地,今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城境,阳春桃红柳绿,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红叶满目,隆冬青松苍翠。朝那古城断垣残墙,古朴浑厚;新建的商贸大楼与庭院民宅相映成趣;宽阔的沥清公路与僻巷小径并存;繁华的街市与恬静的农舍别具一格;幽静肃穆的东山 *** 寺与书声琅琅的古城中、小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构成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

盐湖 盐湖在海原县城西部偏北,四面为群山环抱,海原--靖远公路横穿东西。盐湖为唐代十八盐池之一--河地,西夏人称之为碱隈川,盐湖东南缘有北宋定戒堡(今名东堡子)和明代于盐池城(今名老城),现属海原县盐池乡盐池村。

盐湖位于盐池盆地中心,海拔1980米,总土地面积950调。其四周为西华山和甘肃省靖远县黄家洼山所环抱,山中泉涧,溪流尽入湖中,天降雨雪之水汇集盐池,虽经百代而不枯竭。

盐湖四周土壤中含有丰富的芒硝、氯化钠等矿物质,极易溶于水,并向洼地中心运移富积。其流域面积52平方公里,地下水排汇于地表,形成内陆湖泊--盐湖。

1920年冬,海原地区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地震,致使盐湖以西的唐家坡一带的石块垒田埂出现严重错位,错位距离有1.5米,方向为北西50度;干盐池盐湖也因地震而地势被抬高,并向北移动了1000多米。 火石寨 火石寨,在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境内,由于它的山峦呈现暗红色,尤其在绿树的掩映下,如同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每当春夏时节,满山遍野花草丛生,色彩斑斓,蜂恋蝶舞,生机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间,还生长着一簇簇箭竹,为北方山水增添几分南国姿色。

在火石寨方圆百里之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其中著名的有扫竹岭、石寺山、照壁山等,尤以天然石城最为奇特。火石寨不但有令人神迷的自然景观,还有十多处石窟建筑,它是和须弥山石窟一脉相承的。

禅佛寺石窟位于西吉县火寨乡蝉窑村,因其与固原县须弥山相连,又称"须弥山禅佛寺",为唐朝佛教禅宗派流传圣地。 石窟凿造在一座尖顶宝塔式的石峰上,石峰。

7.卢氏家族族谱字辈

范阳有雷氏,以卢氏为著,又以雷、卢音相近,所以在后周初改姓卢氏。

北宋初,后周忠臣卢琰,为保柴荣血脉,将其子柴熙诲收在膝下,取名为卢璇。还有,唐时,三原(今属陕西)有闾氏,讹为迁徙分布 卢氏的发源地有多处,而以地为氏立姓最早的是在今天的山东清县的西南地。

秦时,齐国的卢邑也很出名。自田氏代齐,卢氏便散居燕秦之间,其后卢姓主要在河北省境涿郡(治今北京西南)一带繁衍,其中以涿郡的范阳最为旺盛。

至汉时,又有卢绾,原从山东迁入江苏丰县,其后裔世居涿郡。同时,有卢氏已迁至宁夏固原与甘肃平凉间地。

此外,战国后期,卢蒲氏改为单姓卢氏后,繁衍于今河北大兴县一带,以后属涿郡。至三国魏时,涿郡改为范阳郡,卢氏便以范阳称,俗称"范阳卢氏"。

之后,范阳卢氏历代显赫,一举成为"四海大姓"之一,世称"崔卢王谢",其社会地位高于皇族。魏晋南北朝之际,卢姓开始大举南迁。

西晋末年因"永嘉之乱",卢氏大族有随晋室南迁;又有一支卢氏迁居东北,后成为辽西卢氏大族。唐代,卢姓在北方的繁衍区域更广,其中以河南繁衍最为著称,南迁主要繁衍于江西、江苏、四川、福建等地。

卢姓于唐末入闽,宋时入粤。元明清之际,卢姓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卢姓仍以居北方居多,故历代卢姓名人也多出自北方,尤以河北最为突出。可见,历史上卢氏是我国。

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