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看云识天气》

2.四年级语文上能力训练63页第六题怎么做

3.如何看云识天气?

4.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5.大班幼儿为什么要指导日期星期天气预报

6.17看云识天气的课后问答题2

口才天气预报训练_口才班天气预报播报词

家长您好10岁不晚,口才班应该是就宝宝的语言能力方面,进行提高的一个提高班。家长给宝宝选择兴趣班要慎重,要观察宝宝的兴趣和擅长的类别,不能盲目的进行选择。当然选择以后,长期的坚持也很重要,所以既然要选兴趣班,一旦选定不要随意更变。

关于《看云识天气》

题文答案

题文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听天气预报别只注意温度

关心天气变化的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_______不少人往往习惯只以气温的高低作为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是片面的。?

气温适中时,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对人体冷热感觉的影响较小。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使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人们对环境的“不感温”是不同的,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对水的不感温为34℃,这就是说在24℃的空气和34℃的水中,人们会觉得不冷不热,十分舒适。因为人正常体温为37℃,在空气中,24℃的空气会带走人体一部分热量,而体内产生的热量则会弥补空气带走的那部分热量,使得人体向外散失的热量与体内产生的热量正好相等,人体保持了相当的热平衡,使人们感觉良好。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比如,当气温25℃、相对湿度30%时,人体没有什么冷热的感觉(即舒适);同一气温,若相对湿度增大到95%时,人体就感觉闷热了……

人体的冷热感与风力也有重要的关系。冬季当你静止或徒步行走时,本来穿着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如果坐上奔驰的卡车或窗户大开的汽车、电车,立刻就会觉得风声大作,周身寒冷。这是因为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空气保温层吹散,把热量带走的缘故。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从实验中,大致可以计算出这样的结果:当气温在0℃以上时,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3℃~5℃;气温在0℃以下,风力每增加2级,人的寒冷感觉会下降6℃~8℃

1.第一段空缺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___________。

2.本文通过指出“人们一贯以气温的高低来作判断环境冷热的惟一指标”这一说法的片面性,说出人体的冷热感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在24℃空气中,人们会感到不冷不热,十分舒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本文运用下定义说明方法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般风力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中“一般”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同步题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1.但是

2.空气中的相对湿度风力。

3.如人体对空气不感温为24℃。

4.作比较、列数据、举例子当环境温度低于或高于不感温度时,人们就会有明显的冷感或热感。这时,相对湿度便会对人体冷热感起很大的作用。?

5.所谓气温适中,是指人既不觉得热,又不感到冷,这个温度叫做“不感温”。

6.不可以。因为“一般”表示经常情况下,不含特殊情况。去掉后,表达就不准确了。

(意对即可)

四年级语文上能力训练63页第六题怎么做

17 看云识天气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文章先说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是概述,语言很有特点。先总说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接下来,作者运用比喻和排比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能够激发读者的想像。学习这段语言,教师要让学生熟读,细细体味语言的美妙,尽情想像蓝天白云的奇妙变化,甚至可以让学生模仿写作。

接下来的4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此处为什么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不用行不行?)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这就是文章的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个思路理清。理清了思路,看文章才不盲目。

具体到一段文字中,也是有思路的。第3段对应第2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几类呢?薄云有什么特点呢?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它们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这一段分四层,非常清晰,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写出来。作者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来表现的。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写作思路与上面几段相同。从第6段开始,文章转入了另外一层意思,即“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应该说,“云的光彩”是被第1段中“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所涵盖的,所不同的是3、4、5段是从云的形态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的,第6段转为从云的光彩与天气的关系的角度来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看出说明角度的变化,并且总结写作经验: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事物。按照云的不同的光彩,作者把云分为四种:晕、华、虹、霞。作者还把它们之间的差别作了介绍,这是比较说明。作者还引用了谚语,说明这是经过人民群众实践检验了的,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一段的层次也很清晰。由此可启发学生总结出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1.层次清楚,有纲有目;2.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3.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4.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问题研究

1.这是一篇科普文,教学重点应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呢?还是放在说明文的学习上呢?还是两者兼有呢?如果放在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上,很容易上成地理课,应该以学习文章的阅读规律为重点,把握这一类文章的特点。对天气知识的学习可适当进行,一点不学也是不可能的。但要把对天气知识的学习渗透在阅读的训练中。

2.对于云的名称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可结合课本前面的彩色插页加深理解。比如“卷云”的中,卷云呈现出卷起的样子,有一个小钩。另外,文中看云的角度是从地面往上看,不是从飞机上往下看。

练习说明

一 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两题。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参考答案:

1.这道题检查学生把握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解题思路是:本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第1段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云的千姿万态,最后一句话总结,点明中心,后面的文字是对它的具体说明。

2.云的种类繁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设计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云的种类,从而更加清楚地理解课文。解答这道题的思路是,先把云分成两大类:按照云的形态可分为晴天的云和雨雪天气的云;再按照云的光彩分为四种。列表如下: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征兆

卷云 像羽毛像绫纱,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象征晴朗

卷积云 像水面的鳞波,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棉花团,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 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扁球状,排列整齐 2 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云名

变化过程

形状

位置

天气征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白绸幕蒙住天空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毛玻璃遮着太阳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云的光彩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产生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部分 里紫外红

华环由小变大,转晴;由大变小,转阴雨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二 有些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在形式上还应该是排比句)。

参考答案:

1.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2.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解答此题主要靠想像和联想。从形状入手,既考虑静态,又考虑动态。

三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开展活动。

1.从现在开始的几十天内,每天抽个时间,练习看云识天气,判断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轮流发布天气预报,看谁预报得准确。

2.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在课外搜集一些(可以查阅资料或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分类积累。

此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答案从略。

教学建议

一、复习巩固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

二、建议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云的,加强感性认识。

三、教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通过学生的读书、讨论和教师的答疑来完成。

四、结合“有关资料”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运用于生活中。

有关资料

一、看云识天气的一些谚语

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编成谚语。我们在这里将这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汇总在一起,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示着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像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二、看云识天好出游

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为了享受快乐的户外生活,旅游者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这里介绍10种云层形式,有“积”字表示云的形状是块状(无关大小),有“层”字表示天空布满阴沉的云。每种类型都给出了分布的大约海拔高度,云层越高,天气越好。在极地地区,同种类型的云层会在更低海拔的天空出现。

卷积云:小圆块积云,看上去如同波纹状,常被称为“鱼鳞天”,通常海拔高度5 000~8 000米,一般预兆晴朗天气。

高积云:类似于卷积云,预兆天气良好,但它的覆盖范围更广,云层更厚,白中有暗。通常出现于暴雨之后,悬浮在5 000~6 000米的高空。

积雨云:为低层雷云,云色乌暗。塔形云层高可达6 000米,顶部平云层被称作砧顶。积雨云常带来强风暴雨、雷鸣和闪电。上层类似假卷云,顶层类似假雨云。

积云:很易于识别,蓬松状白云,如同团团棉絮,飘浮在空中。如果彼此分开意味着又是美好的晴天,可是如果发展得越来越大,前端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带来一场突然降临的暴雨。位于海上碧空中的积云,通常表明离陆地已经不远,高度一般不超过2 500米。

卷云:由冰晶形成的高层缕状云,这也是它看上去纯白色的原因,经常称作马尾云。它们也通常意味着天气晴朗,高5 000~9 000米。

卷层云:由冰颗粒形成,看上去像白云的纹路,这些是惟一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光晕的云层。如果卷层云扩展,意味着天气晴朗;如果卷层云缩小,意味着将要下雨;如果天空笼罩着卷云,卷云上部的天空变暗,逐渐形成卷积云,这预示着雨雪的来临。

高层云:在阳光或月光照耀下,看上去像灰色的幕幔。如果湿空气靠近,云盘消失,云层变厚、变暗,直至下雨,高可达2 500~6 000米。

雨层云:为低层乌云,笼罩在空中,意味着4小时之内会有降雨,通常会持续几小时。

层积云:低层覆瓦状云层,通常覆盖整个天空。云层较薄,阳光可以透射下来。它们可能会带来雷阵雨,但一般会在午后消失,留下一片晴朗明亮的蓝天。高度低于2 500米。

层云:云层最低,犹如浓雾笼罩在空中,刚开始出现时经常会被误认为是高山浓雾。它们并非很自然的雨水云,但也可以形成蒙蒙细雨。如果在夜间它越来越厚,覆盖在清晨空中,通常这会是晴朗的一天,高度不超过2 500米。

如何看云识天气?

1 、经过努力,终于学会了使用电脑。(缺少主语)

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使用电脑。

2、风向标显示,明天傍晚可能下一夜的雪。

天气预报显示,明天晚上可能下一夜的雪。

3、日全食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十点一刻左右。

日全食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在早上十点一刻左右。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指钓卷云,这种云的后面,常有锋面(特别是暖锋)、低压或低压槽移来,预兆着阴雨将临;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象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鱼鳞天指卷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高层大气层不稳定,如果云层继续降低、增厚,说明本地区已处于低压槽前,很快会下雨或刮风。

"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鲤鱼斑指透光高积云,往往处在由冷变暖的变性高压气团控制下,云层如果没有继续增厚,短期内仍是晴天。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系统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睛。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持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兆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睛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反来复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象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大班幼儿为什么要指导日期星期天气预报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关心天气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1

  一、 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象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

 意识到天气如何影响每天的生活的;

 意识到测量和长期的记录有助于我们学习更多的关于天气的知识

 1-1 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五、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我们关心天气”除了书上的全国天气情况图,增加了从网络了解天气信息的内容,打开新浪的“天气”看当天全国天气情况图,打开QQ上的天气标志,了解近三天当地的天气,及城市指数。贴近实际生活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全国的天气是不同的,天气不断地在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调节我们的生活。网络呈现的头脑风暴式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2

  设计思路

 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教学目标

 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各种天气的,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学生准备:

 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

  教学过程

 预测未来的天气

 (1)了解明天的天气。

 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今天的天气的。

 ②要想知道明天的天气如何,你有哪些办法?

 (2)了解天气预报。

 (3)推测本地未来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

 我们在收看天气预报的时候,电视、广播还会发布一些与天气有关的预报。

 (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

 (2)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晨练指数,晾晒指数,旅游指数……)

  阅读和拓展

 (1)通过今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天气的话题,你有什么收获?

 (2)气象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呢?

 (3)课后同学们要设计一个全天测量的计划,它包括天气气温,风,云,雨等内容,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我们要开一具科学讨论会,会上请同学展示测量成果。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3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内容共分4个部分:不同的天气,生物预告天气,预测未来的天气,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及阅读与拓展。

 2、不同的天气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学生们尝试用简单的图画来记录天气情况。

 3、生物预告天气是简单介绍生物中为什么能预告天气的道理,有很多生物都有比我们人类更早地知道天气的本领。让学生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谚语、儿歌等。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使学生养成长期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良好习惯。

 4、预测未来的天气是让学生讨论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了解明天的天气,利用课本第40页两幅卫星云图,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本地区当天的云层情况,尝试推测当地第三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5、了解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关注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生活行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

 2、激励学生去观察动物和植物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

 3、使学生能坚持观测天气和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

 4、在观察和研究天气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教师和学生观察天气,认识天气,预测天气。

 教学难点

 推测天气变化的经验和用物象预告天气的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天气的,生物预告天气的谚语和,各种了解天气情况的途径和方法的资料,卫星云图的放大图,各种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0xx年9月3日、4日的当地报纸。

 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天气,你有没有关心天气的变化?你看过(听到)天气预报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关注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天气的一些问题(板书:我们关心天气)

 2、不同的的天气

 (1)小组交流对不同天气的体验

 ①说说自己曾经遇到过哪些天气。

 ②在不同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你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把这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2)讨论:在不同的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同学们知道的生活常识可真不少!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在好天气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②当你遇到恶劣的天气时又该怎么办?

 (3)用图画记录天气

 ①看来天气的好坏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老师想每天都在日历上记录天气的情况,怎么记大家帮助我想一个既方便又形象的办法吗?

 ②为各种天气设计一种符号来记录。

 出示记录天气的表格。

 ③谁愿意把你们设计的符号拿到前面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实物投影仪展示)看看天气预报中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各种不同的天气。

 ④请同学们用符号记录当天的天气。

 (4)鼓励学生坚持用简图记录一周的天气。(或者长期记录)

我们关心天气教案4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

 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养成坚持观察天气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晋城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板书设计:

 1、我们关心天气

 云

 量

 降水量

 风

 温

 度

  教学后记:

 很显然,学生对天气符号的认识最感兴趣。并且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做了一些改动,把有教师介绍改为学生自己交流,把黑板作为他们交流的平台,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由全体同学做评价,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大家较快地认识天气符号。

17看云识天气的课后问答题2

 (一)提高感知时间的能力

根据大班幼儿对时间顺序认识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特点,在幼儿前期认识的短时时间包括今日、昨日、明日的基础上可以拓展对更长时间概念即周、月、年等时间概念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帮助幼儿将已有的零星经验进行梳理、提升,如何将日常活动与时间有机的整合起来,促使幼儿初步理解时间顺序和其他相关的特性,突破原有思维提升新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时间概念。

1、由近及远,感知时间概念

一年中有许多熟悉的节日和特别的活动。大班伊始,在环境创设中就将一学期所包含的所有月份的日历呈现出来,并与幼儿一起将熟悉的节日和重要的活动标注在日历上,每当这些节日或活动来临前夕,就带领幼儿开展期待活动,从先认识月开始,然后采用倒计日的方式关注时间的推移,活动结束再将这些富含意义的照片一一对应展示在日期上,当新年到来和毕业前夕,和幼儿们共同回忆过往的美好时光,讲述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在幼儿对过去和现在怀揣喜悦和感恩的过程中,对年月日的顺序关系也更加完整和清晰了。

在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美好时光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过去和现在的时光虽好,但是不会再回来了,在畅想未来时,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小目标,锁定完成时间,同时结合文学作品等形象的内容让幼儿理解时间的宝贵,通过阅读《金老爷买种》,理解时间是在不断地流逝的,通过故事《等明天》和古诗欣赏《明日歌》等,让幼儿明白今天的事儿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的道理。

2、突破难点,理解时间概念

通过调研发现(见附件):大班幼儿对时间精确性的认识能力虽已开始发展,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大班幼儿刚开始接触时钟,他们对时钟上1—12的数字要读作5分钟、10分乃至55分钟难以理解,我便在挂钟1—12的数字旁对应标上了5、10、15—60的数字,并引导幼儿根据钟面上的数字对应读,还创编一首《识钟顺口溜》:先看短针是几点?超过几就是几,再看长针是几分?几点几分连着念。能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当幼儿学着记录时间时,不会将钟面时间转化成数字时间,我就配上电子钟,看看时钟,看看电子钟,进行对比学习记录。同样在认识月份中幼儿对上月结束与下月开始是周几总是不会衔接,我就采用过渡法让幼儿学习填写,先将上月的最后一天写在本月的开始点,让幼儿接着填写,随后再让幼儿自己填写上月的最后一天,接着填写本月的日期,最后才过渡到不填写上月最后一天直接填写本月的日期。

(二)增强珍惜时间的意识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面临入小学的大班幼儿,同样需要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但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幼儿常常会无视时间的存在,因此让幼儿在生活中理解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都是不可忽视的,更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重要方法之一。

进入大班后阶段,我们也时常会开展一些模拟小学生的活动。在规定时间里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学习活动,当小朋友初次尝试,常常手忙脚乱,有的文具盒忘带了,有的即使带来了,一会儿削铅笔,一会儿看看、玩玩别人的文具,时间就这样流逝掉了。我思索着如何让小朋友理解在单位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于是我设计了两次让小朋友在一分钟内选择做件事情。第一次小朋友很习惯的按常态做事,一分钟做事的效率很低,大家认为是因为时间太短造成的。但是当我把身边老师、小朋友在一分钟做事的速度展示给小朋友,特别是看到同伴一分钟跳绳能达96个时,小朋友们由惊讶转而恍然大悟了:其实一分钟我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时间白白浪废掉。

我还通过文学作品等形象的故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时间的宝贵,《金老爷买种》是一本绘本,通过和幼儿共同阅读理解时间是在不断地流逝的,通过故事《等明天》和古诗欣赏《明日歌》等,让幼儿明白今天的事儿要今天做,不能等明天,因为流逝的时间是不会再回来的。在此基础上我还选择幼儿熟悉的名人珍惜时间的励志小故事作为学习的榜样,进一步激励幼儿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三)学习管理时间的方法

1、做事要守时

我们发现午餐前有些小朋友一进盥洗室就玩耍,吃饭还要讲话,一顿饭总要超出规定时间很多。为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告诉小朋友午餐的时间是30分钟,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个时间概念,我和小朋友约定凡在30分钟内吃完饭的,就可以奖励一颗小红星,这一招很管用,许多小朋友一改往日常态,进餐明显加快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洗手争先恐后,有的连肥皂液也不涂,毛巾也不擦就去吃饭,还有的狼吞虎咽,五、六分钟饭就吃完了,真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怎么办?老师抛出问题:洗手不涂肥皂液、不擦毛巾算不算动作快?吃饭狼吞虎咽有什么害处?还请来了保健老师给大家上课,让小朋友明白进餐过快过慢都会影响身体健康。接下来我们就和小朋友商定用红、蓝笔记录自己用餐的时间,15-30分钟之间用红笔记录表示抓紧时间,超出或没到这段时间则用蓝笔自我警示。有意思的是一些平时吃饭过快的小朋友速度一下子还真降不来,可是当他们提起蓝笔记录时又很不甘心,于是他们就开始注意看时间来调节吃饭的速度,在限时的吃饭时间中幼儿渐渐的建立起来了遵守时间的概念,大部分幼儿会调节自己的进餐时间了。

2、做事有条理

大班幼儿的独立性比较强,在生活中许多事情都能自己独立完成,但是在日常的观察中却发现有些幼儿对若干件事情放在一块儿来完成就显得无头绪、无章法,以至于拖延时间,影响后续的活动,每天早晨来园环节就遇到这样的情形。于是我就带领幼儿一起将来园所要做的事情一一罗列,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将这些事情排列先后的顺序,取名为“来园五件事”,还将其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配上图示张贴在教室门口,每天当幼儿来园时,在图示的引导下和顺口溜的提示下幼儿就能有序自如的做好“来园”各项事情,再由“来园环节”引申到离园环节和其他生活环节中,从而让幼儿逐渐建立有序规范的做事行为。

3、做事有计划

寒假来临之际,幼儿将面临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老师和家长都有担心:松散的家庭生活常常使幼儿生活作息没有规律,看电视、玩游戏便成了生活的主旋律,往往使一部分幼儿浪费了假期这段宝贵的时间,甚至造成在家庭中懒散的生活方式。如何安排好假期生活?又如何调动幼儿自主管理意识、学习在假期中自主安排假期生活,养成良好的假期生活习惯,主题活动“寒假计划书”由此诞生。基于寒假既是一个身心放松、有可以做一些喜欢有意义的事情,我们的定位就是从幼儿、家长、老师三方考虑来选择寒假中的活动内容,包括“我喜欢做的事情”、“爸爸妈妈希望我做的事情”和“老师安排的事情”,在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幼儿解读寒假的日期、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作息时间老师安排的事情,通过家长开放活动,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制定寒假计划书,对每天的作息时间、活动内容都作了具体的约定,寒假期间,请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每天予以评价。寒假结束,再组织幼儿交流、介绍自己在寒假中按照作息时间所完成的任务。

在家长反馈中,家长都纷纷肯定了寒假计划书促进了孩子在家里也能合理的安排每一天的生活,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规律,自我约束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4、重要的事要先做

参观了小学以后,重点培养幼儿自主、合理的安排好课间十分钟又成了我们新的切入点,幼儿们知道了一分钟的长短后,很快就能推算出十分钟就是十个一分钟。接着和幼儿一起列出课间十分钟哪些事情是重要的,需要先做,哪些不重要的可以缓做,我们制作了一块“课间十分钟”的牌子,当休息开始时,用“课间十分钟”的牌子和语言提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然后过渡到只出示牌子,语言不提示,渐渐地孩子们的行为发生变化了,当集中的音乐响起,没有幼儿再往厕所里跑了,为了加快速度,好多幼儿带一些便于整理的玩具、图书等,还有些幼儿在家长的支持下干脆自己佩戴手表来试着掌握时间,孩子们开始学着掌控时间,做时间的主人意识增强了。

(四)养成家园一致的习惯

1、以专题沙龙为导向

针对幼儿普遍存在的做事拖拉、不守时的问题,我们定期开展专题讨论,比如“来园不迟到”、“不做小拖拉”、“寒假计划书”、“三方合作制定个人挑战书”等。在开展沙龙的过程中,首先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家长共同学习关于幼儿时间观培养的重要性,从家长自身问题进行剖析,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孩子的问题反映的是家长的不重视。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从家长中寻找有效地资源进行经验分享,智慧的传递,对于家长在培养中遇到的困惑共同支招,从而帮助家长真正树立起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坚定信念,为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建立时间观奠定基础。

2、以家庭日常生活为基础

在培养幼儿家园一致的行为习惯中,专门寻找和设计幼儿园与家庭相关联的环节和活动,携手和家长可以共同引导幼儿学习管理时间。在准时上幼儿园的活动开展以后,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制定早睡早起的计划书,如指导督促幼儿每天晚上整理自己的小书包,摆放好衣物,早晨起床限定洗漱时间等,每周由家长带领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评价的结果在同伴中进行反馈和交流。久而久之幼儿就养成了上幼儿园不迟到的好习惯。在生活活动中,如:穿衣、洗脸、吃饭等环节,我们请家长也同步进行,有意识地让幼儿看时钟,每次都给他们规定完成的时间,尤其是进入幼小衔接的冲刺阶段,让幼儿在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不受干扰的完成学习任务等。

3、以关注幼儿个体为突破

由于每个幼儿的时间观念养成都会有差异性,在感知时间中有困难幼儿,一方面老师通过个别化学习加强认知,另一方面发挥家长的作用,在孩子经常出入的地方悬挂日历、摆放时钟,让幼儿经常将事件与时间联系,对于认识时钟有困难的幼儿将老师有效的指导方法推荐给家长,然后再由家长来指导自己的孩子。

对于因为依赖性强、慢性子、动手能力弱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加家园一致的训练,老师经常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时间建议家长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穿脱挂衣服等,家长更多的是提醒、督促、指导幼儿自己完成,同样家庭中请家长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完成的过程中以时间来计算等等。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现的钩钩云,则会连续出现晴天或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谚语。

“炮台云,雨淋淋”:炮台云指堡状高积云或堡状层积云,多出现在低压槽前,表示空气不稳定,一般隔8~10小时左右有雷雨降临。

“云交云,雨淋淋”:云交云指上下云层移动方向不一致,也就是说云所处高度的风向不一致,常发生在锋面或低压附近,所以预示有雨,有时云与地面风向相反,则有“逆风行云,天要变”的说法。

“江猪过河,大雨滂沱”:江猪指雨层云下的碎雨云,出现这种云,表明雨层云中水汽很充足,大雨即将来临。有时碎雨云被大风吹到晴天无云的地方,夜间便看到有像江猪的云飘过“银河”,也是有雨的先兆。

“棉花云,雨快临”:棉花云指絮状高积云,出现这种云表明中层大气层很不稳定,如果空气中水汽充足并有上升运动,就会形成积雨云,将有雷雨降临。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灰布云指雨层云,大多由高层云降低加厚蜕变而成,范围很大、很厚,云中水汽充足,常产生连续性降水。

“云往东,车马通; 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根据云的移动方向来预测阴晴,云向东、向北移动,预示着天气晴好;云向西、向南移动,预示着会有雨来临。云的移动方向,一般表示它所在高度的风向。这一谚语说明的是云在低压内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它适用于密布全天、低而移动较快的云。

“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指太阳落山时,西方地平线下升起一朵城墙似的乌云接住太阳,说明乌云东移,西边阴雨天气正在移来,将要下雨。一般来说,如接中云,则当夜有雨;如接高云,则第二天有雨。但如西边的乌云呈条块状或断开,或本地原来就多云,那就不是未来有雨的征兆了。

“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指阴雨天时,西北方向云层裂开,露出一块蓝天,称“天开锁”。这说明本地已处在阴雨天气系统后部,随着阴雨系统东移,本地将雨止云消,天气转好。

“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指春、夏时节,雨天的中午,云层裂开,太阳露一露脸,但云层又很快聚合变厚,这表明本地正处在准静止锋影响下,准静止锋附近气流升降强烈、多变。上升气流增强时,云层变厚,降雨增大;上升气流减弱时,云层变薄,降雨减小或停止;中午前后,太阳照射强烈,云层上部受热蒸发,或云层下面上升气流减弱,天顶处的云层就会裂开。随着太阳照射减弱,或云层下部上升气流加强,裂开的云层又重新聚拢变厚。因此,“太阳现一现”常预示继续阴雨。这句谚语和“太阳笑,淋破庙”“亮一亮,下一丈”等谚语类同。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煞人):鲤鱼斑是指透光高积云,产生这种云的气团性质稳定,到了晚上,一遇到下沉气流,云体便迅速消散,次日将是晴好天气。但是,如果云体好像细小的鱼鳞,则是卷积云,这种云多发生在低压槽前或台风外围,近期会刮风或下雨,所以又有“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的谚语。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这里所指的云,是低压区里的低云。低压是自西向东的(实际上往往是自西南向东北移动)。云往西,说明该地处于低压前部,本地将因低压移来而降雨;云往东,说明低压已经移过本地,本地处于低压后部,天气即将转晴,转晴之前常常要刮一阵风。

“云钩向哪方,风由哪方来”:云钩指的是钩卷云的尾部,出现在高空,有时上端有小钩,也有排列成行的。上端小钩所指,是高空风的方向,而高空风往往又与地面相联,所以根据云钩方向大体可测知风的来向。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是说早晨东南方向有黑云遮日,预示有雨。因为早晨吹暖湿的东南风,温度较本地空气为高,形成上冷下热,水汽易上升成云,再加上白天地面受热,空气对流上升,更促使云层抬高,水汽遇冷成水滴,从而可能使天气变为不风即雨的情况。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黄云多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阵雨与冰雹。

“山戴帽,大雨到”:山戴帽是说气压低,空中水汽多在山顶形成云层。至于是否会降雨,一般要视情况而定,如云逐渐降低且加厚,降雨的可能性大,反之,云逐渐抬升变薄,下雨的可能性就小。

“云吃雾下,雾吃云晴”:见到雾之后来了云,可能低气压要来临,是要下雨的兆头。反之,如云消雾起,表示低气压已过,晴朗天气即将来临。

“日落射脚,三天内雨落”:指太阳从云层的空隙中照射下来,称“日射脚”,傍晚出现日射脚,说明对流作用强烈,预示有雨。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东方无云,西方有云,阳光照到云上散射出彩霞,表明空中水汽充沛或有阴雨系统移来,加上白天空气一般不大稳定,天气将会转阴雨;傍晚如出晚霞,表明西边天空已放晴,加上晚上一般对流减弱,形成彩霞的东方云层,将更向东方移动或趋于消散,预示着天晴。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指的是久晴之后出现雾,说明有暖湿空气移来,空气潮湿,是天阴下雨的征兆;久阴之后出现雾,表明天空中云层变薄裂开消散,地面温度降低而使水汽凝结成辐射雾,待到日出后雾将消去,就会出现晴天。

在暖季的早晨,如天边出现了堡状云,表示这个高度上的潮湿气层已经很不稳定,到了午间,低层对流一旦发展,上下不稳定的层次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形成积雨云而发生雷雨。所以有“清早宝塔云,下午雨倾盆”的谚语。

另外,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示着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此外,云的颜色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所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但云色均匀,不乱翻腾。还有不少谚语是从云色和云形来预兆要下冰雹的。例如,内蒙古有“不怕云里黑,就怕云里黑夹红,最怕黄云下面长白虫”等谚语,山西有“黄云翻,冰雹天;乱搅云,雹成群;云打架,雹要下”“黑云黄云土红云,翻来覆去乱搅云,多有雹子灾严重”等谚语。还有“午后黑云滚成团,风雨冰雹一齐来”“天黄闷热乌云翻,天河水吼防冰蛋”等说法,这些都说明当空气对流强盛,云块发展迅猛,像浓烟一股股地直往上冲,云层上下前后翻滚时,就容易下冰雹。

参考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