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2.求关于潮汕人“过番”的俗语、童谣

3.水浒传第三十回故事内容

4.秦始皇采用哪些办法镇压“天子气”

5.半代表的成语是什么?

歇后语大全及答案

永清县半截河天气_永清县半截河天气预报查询

竹竿伸鸡窝——捣蛋

竹竿子搭桥——难过

竹篙里捻灯草——一条心

竹篮子打水网拦风——全落空

竹林里耍大刀——打不开场面

竹笼里的凤凰——有翅难飞

竹筛子兜水——漏洞百出

竹筒里点火——照管

竹筒敲鼓——空对空

竹筒子里看天——一孔之见;所见不广

猪苦胆扔井里——苦得深

猪猡出痘子——肉麻

猪脑壳——死不开窍

猪身上的肉——有肥有瘦

猪头挂在花椒树上——肉麻

猪油倒进水缸里——昏(荤)啦

竹虫咬断竹根——同归于尽

竹竿撑舰艇——划不来

竹竿打月亮——挨不上

竹竿上睡觉——难翻身;翻不了身

猪八戒耍大刀——不顺手

猪八戒弹弦子——自鸣得意

猪八戒听天书——一窍不通

猪八戒下山——不伺侯(猴)

猪八戒掀门帘——出头露面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猪八戒坐班房——不白之冤

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着倒美

猪鼻子插大葱——装相(象)

猪圈里养骆驼——突出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挎腰刀——邋遢兵

猪八戒吃西瓜——独吞

猪八戒吃小枣——囫囵吞

猪八戒初进高家庄——装好汉

猪八戒穿皮袄——死皮赖脸

猪八戒吹牛——大嘴说大话

猪八戒戴眼镜——冒充斯文;假斯文

猪八戒爬墙头——倒打一耙

猪八戒打蚂蚱——笨手笨脚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

猪八戒吃大肉——忘本

猪八戒吃面条——粗中有细;狼吞虎咽猪八戒的钉耙——倒打一耙

猪八戒的脊梁——无(悟)能之辈(背)

猪八戒掉到泔水桶里——大吃大喝

猪八戒跌进酒瓮里——饱餐一顿

猪八戒驾云——大显身手

猪八戒见到高**——改头换面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故弄玄虚

诸葛亮开口——尽是计谋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诸葛亮用空城计——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诸葛亮治蜀——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计上心头

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

重锤掉在钢板上——落地有声

周仓斗李逵——大刀阔斧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文王请姜太公——尽找明白人

周幽王戏诸侯——言而无信

周瑜病倒在芦花荡——气煞人

周瑜穿草鞋——穷嘟嘟(都督)

周瑜请蒋干——别有用心

朱德的扁担——有名有姓

珠穆朗玛峰上听鸡叫——高调

纸元宝——肚里空

纸做的雨伞——不顶用;不顶事

只说不练的把式——光耍嘴

指着秃子骂和尚——借题发挥

中秋过了闰八月——团圆过了又团圆

中秋节赏桂花——花好月圆

中药店的揩桌书——尝尽了甜酸苦辣

钟旭开饭店——鬼都不上门

众人拔河——同心协力

众人的马,公家的驴——谁爱骑谁骑

纸糊的喇叭——吹不得;别吹了

纸糊的拦杆——*不住;不可*

纸糊的老虎——吓不住人;不堪一击;不咬人;不用怕

纸糊的帽子——一戳就穿

纸糊的拳头——轻而易举

纸糊的扇车——担风险

纸糊的眼镜——遮人眼目

纸糊房子——不容人

纸糊洋娃娃——肚里空

纸里包火——瞒不住正晌午的太阳——光辉普照

知县跌粪坑——赃(脏)官

蜘蛛走路——私(丝)连私(丝)

芝麻地里打锣——敲到点子上

芝麻地里的烂西瓜——数你大

芝麻地里的老鼠——吃香

芝麻地里长苞米——高低不齐

芝麻里的绿豆——数它大

芝麻脸儿——好大的脸皮

卖木脑壳被贼抢——大丢脸面

卖瓦盆的——要一套有一套

卖瓦盆的摔跟头——乱了套

卖虾的不拿秤——抓瞎(虾)

卖盐的喝开水——没味道

卖棺材的咬牙——恨人不死

卖馒头的搀石灰——面不改色

卖豆芽的抖搂筐——干净利索

卖油的不打盐——不管(闲)事

卖油条的拉胡琴——游(油)手好闲(弦)

卖牛卖发娶回个哑巴——无话可说

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

卖花的,说花香;卖茶的,说菜鲜——各有一套。

卖鸭子儿的换筐——倒(捣)蛋

买了麦子习笼屉——不蒸馒头蒸(争)日气

卖水的看大河——尽是钱

麦秆吹火——小气

麦芒戳到眼睛里——又刺又痛

麦糠搓绳——搭不上手

麦茬地里磕头——戳眼

麦秆顶门——白费力

麦秆儿当秤——没斤没两

麦秆几吹火——小气

麦秆当秤——把人看得太没斤两

麦秸秆里瞧人——小瞧

麦秸堆里装炸药——乱放炮

吞了火炭——哑了口

扮秦桧的没卸装——谁没见过那二花脸

满天刷浆糊——湖(胡)云

满日黄连——说不完的苦

满日金牙——开口就是谎(黄)

满园果子——就数(属)你红

满身沾油的老鼠往火里钻——哪还有它好过的

盲人打——瞎摸

盲人开日——瞎说

盲人聊天——瞎扯谈

盲人买喇叭一一瞎吹

盲公打灯笼——照人不照己

盲公戴眼镜——装样子的

(比喻徒有其名而实际不起作用。)

盲人骑瞎马一~乱闯

猫不吃鱼一假斯文

猫儿抓老鼠…一祖传手艺

猫儿捉老鼠狗看门——。各守本分

(比喻份内事,各人有各人的职责。)

猫儿教老虎——留一手

猫钻狗洞一容易通过

猫钻鼠洞——通不过

猫捉老鼠——靠自己的本事

猫头鹰唱歌~…怪声怪调

毛驴拉磨…一,跑不出这圈儿

茅厕里啃香瓜…一不对味儿

茅坑里的石头一…又臭又硬

比匕喻名声不好,态度顽固/

茅坑里丢炸弹……激起公愤(粪)

比己喻引起大家的不满/

茅坑里安电扇…~出臭风头

茅坑里放玫瑰花一…显不出香味

茅坑里的大粪蛆——死(屎)里求生

茅坑里的孔雀——臭奏

茅坑里的秤砣——又自又硬

帽没儿做鞋垫儿——一贬到底

冒名顶替——以假乱真

没弦的琵琶——从哪儿弹(谈)起

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没牙老婆啃骨头——靠舔

煤球放在石灰里——黑白分明

煤灰拌石灰——黑白不分

眉毛上放爆竹——火(祸)在眼前

美食家聊无一一讲吃不讲穿

梅兰芳唱霸王别姬——拿手好戏

(比喻最擅长的本领J

门缝里看人——抒人看扁了

(比喻小看人。)

门槛下的砖头一一踢进踢出

(比喻谁出不愿意要,推来推去。)

门缝里看天——目光狭小

门槛上拉屎——里外臭

门上的封条——扯不得

门后面的扫帚——专拣脏事做

门角落里的秤砣——死(实)心眼

门背后抹死人——提心吊胆

门框脱坯子一一大模大样

门头上挂席子——不象话(画)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蒙在鼓里听打雷 ——弄不清东南西北

(比喻摸不着头脑,弄不清方向。)

蒙着被子放屁——独(奏)吞

(比喻独自占有)

孟姜女拉着刘海儿——有哭有笑

(比喻有高兴的,也有悲伤的)

孟获归降——口服心服

孟姜女寻夫——不远千里

梦里吃蜜——想得甜

(比喻想得很美,但不一定能实现。)

梦里坐飞机——想头不低

(比喻想法脱离实际,实现不了。)

梦里拾钱——瞎高兴

梦里过媳妇——想得很美

梦里结亲——好事不成

梦里讲的话——不知是真是假

梦里讲新郎——空喜一场

弥勒佛——笑日常开

米筛裆阳光——遮不住

米筛里睡觉——浑身是眼

米筛装水——漏洞多

米饭煮成粥——糊涂

米店卖盐——多管闲(咸)事

米汤盆里洗脸——糊涂脑袋

米锅刚开抽柴米——关键时刻不讲合作

米汤洗头——糊涂到顶

米仓里的老鼠——不愁没吃的

密封罐头——无缝可钻

密封的饮料——滴水不漏

密封的蜡丸——毫无破绽

棉花掉进水——弹(谈)不成

棉花里藏针——软中有硬

(比喻软的手段和硬的手段都有。)

面团滚芝麻——多少站一点

面糊糊手——碰到啥都沾一点

面汤里煮寿桃——混蛋出尖了

面汤里煮皮球——说你混蛋还有一肚子气

面汤里煮灯泡——说你混蛋还有一肚子邪火

庙里的和尚憧钟一鸣(名、声在外)

庙里的木鱼——合不拢嘴

庙里的*头——各有主

(比喻都已为人所有,没有多余。)

庙门日的旗杆——光棍一条

庙门前的石狮子——一对儿

(比喻两个人关系密切)

庙中的五百罗汉——各有各的一定的地位

摸着石头过河——稳当些

(比喻做事小心谨慎,稳妥可靠)

魔术师变戏法一一无中生有

做梦娶西施——胡思乱想

做梦讨老婆——想偏心了

做梦跳井——虚惊一场;一场虚惊

做梦招驸马——想偏心了

做泥人的手艺——蹑(捏)手蹑(捏)脚

做烧饼的卖汤圆——多面手

做知县的丢了印——糊涂官

做砖的模,插刀的鞘——框框套套

砸祸卖铁——豁出去了坐着火箭登天——直线上升

做大衣柜不安拉手——抠门

做梦吃黄连——想得苦

做梦吃馒头——梦里见面

做梦带救生圈——想得周到

做梦当长工——想得苦

做梦当司令——神气一时

做梦当总统——好事不成

做梦进棺材——想死

做梦骑老虎——想得出奇

坐飞机打靶——高标准坐飞机聊天——空谈

坐飞机弹琵琶——高调

坐飞机演讲——空话连篇

坐火箭上月球——远走高飞

坐井观天——小见识;眼光狭窄

坐木船打阳伞——没天没地

坐汽车看风景——走着瞧

坐在锅边吃煎米粑——急于求成

坐在屋里看电视——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嘴上抹石灰——白说;白吃

嘴咬肚脐——够不着

醉汉开车——不要命;玩命干

醉后——罪(醉)上加罪

醉翁之意不在酒——另有所图

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耳旁风

左脚穿着右脚鞋——错打错处来

左撤子写字——不顺手

作家的书包——里面大有文章

坐车不买票——白搭

嘴巴上挂笼嘴——吃不开

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嘴巴子戏——光说不练

嘴里吃了烂猪毛——乱糟糟

嘴里嚼大葱——说话带辣味

嘴里吞旋风——口气不小

嘴上安拉锁——说话保险

嘴上绑喇叭——走到哪儿吹到哪儿

嘴上挂天平——说话有分量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走路穿小鞋”——活受罪

走马扫电话——奇(骑)谈

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顾后

卒子过河——只讲不退;死不回头;横冲直撞

祖宗三代的家务事——一言难尽

攫着拳头过日子——憋气;憋得难受

钻头上加钢针——好厉害

嘴巴含钢针——说话带刺

嘴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嘴巴上戴竹筒——说直诸自大加一点——变臭了

自行车下坡——不睬(踩)

自行车下田坎——得过且过

棕树的一生——任人千刀万剐

走道喝稀粥——性大急

走江湖的耍猴——拿手好戏

走江湖耍魔术——变着法儿骗人

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尽管放心

走路拨算盘——手脚不闲

走路踩棉花——轻飘飘

锥子装在口袋里——露了锋芒

桌上的油灯——不点不明

自己碰钉子——忍气吞声

自留地里拉屎——泄私愤(粪)

自行车爆胎——气炸了;气崩了

桌子底下扬场——碍上碍下;碰上碰下

捉鱼拦上游——先下手为强

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啄木鸟找食——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资料室搬家——尽是输(书)

抓住耳朵过河——多此一举

抓住张飞当李逵打——看错了人;认错了人

专往肥肉上贴膘——势力眼

砖头砌墙——后来居上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庄户人办事——实实在在

庄户人家的孩子——土生上长

庄稼佬不识桂圆——外行(黄)

庄稼人种豆子——步步有点

装猫吓耗子——假的

竹席上晒甘蔗——甜蜜(蔑)

竹子当鼓——敲竹杠

竹子做篱笆——结缘(圆)

拄拐棍走泥路——步步有点

煮豆燃豆箕——自家人整自家人

煮熟的鸡瓜子——朝里弯;往里拐

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蛀虫咬黄连——自讨苦吃;自找苦吃

抓把红土当朱砂——不识货;糊糊涂涂;糊里糊涂

抓住蝙蝠说老鼠——不识货

报纸上的社论——句句讲真理

杯弓蛇影——自相惊扰

杯水车薪——无济无事;不济事

背鼎锅上山——吃不住劲

背篼里头摇锣鼓——乱想(响)

背鼓进祠堂——一副挨打的相

背鼓追槌——自讨打

背门板上街——好大的牌子

背菩萨下河——淘神

背石头上山——硬吃亏;自讨麻烦;自找麻烦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背油桶救人——惹火烧身;引火烧身

背着醋罐子讨饭——穷酸

背着粪筐上银行——臭钱

背着粪篓满街串——找死(屎);寻死(屎)

背着棺材上战场——往最坏处想

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背着黑锅做人——直不起腰;伸不起腰

背着喇叭赶集——揽差事

背着灵牌上火线——要拼命;拼啦

背着棉絮过河——越背越重

背着唢呐坐飞机——吹上天了

背着梯子骂街——发贼横

背着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劲

北京的萝卜——心里美

北门外开米店——外行

被虫子咬过的果实——未老先衰

被猎人追赶的金鹿——慌里慌张

被埋没的陶佣——永无出头之日;难出头

被窝里不见了针——不是婆婆就是孙

被窝里放收音机——自得其乐

被窝里磨牙——怀恨在心

被窝里伸出一只脚——你算老几

被窝里养老虎——留下祸根;留下后患

被窝里捉跳蚤——瞎抓

背后藏茄子——有外心;生了外心

背后拉弓——暗箭伤人

背集摆摊子——外行

背靠背睡觉——体贴人

背人偷酒喝——冷暖自己知

背水作战——断了后路;不留后路

背阳坡上的太阳——不久长;难长久

背着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笨狗撵兔子——不沾边;沾不上边

笨姑娘纳鞋底——坑坑洼洼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笨牛吃麻雀——不好捉弄

笨鸭子——上不了架

笨贼偷法官——自投罗网

崩了群的马——四处逃散

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有意为难;办不到;没法办

逼人跳海——害人不浅

逼上门的生意——没有好货

鼻尖上吊镰刀——挂不住

鼻尖上抹黄连——眼前苦;苦在眼前

鼻孔喝水——够呛

鼻孔里的汗毛——了(燎)不得

鼻孔里长瘤子——气不顺

鼻梁碰着锅底灰——触霉头(倒霉〕

鼻梁上放菜刀——好险;冒险;危险

鼻梁上挂眼镜——四平八稳

鼻梁上挂钥匙——开口

鼻梁上推小车——走投(头)无路

鼻涕流进喉咙里——吃亏沾光没外人

鼻头搽白粉——一副好相;好相;装丑

鼻头上摆摊子——眼界宽

鼻头上挂粪桶——不知香臭;闻不着香臭

鼻头上抹蜂糖——干馋捞不着

鼻头上耍木偶——面上人

鼻头上长犄角——出格

鼻眼里钻跳蚤——好进难出

鼻子里插葱——装相(象)

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鼻子上安——眼前就是祸;祸在眼前;急在眼前

鼻子上挂秤砣——抬不起头来

鼻子上挂肉——油嘴滑舌

鼻子上冒烟——急在眼前

鼻子下面挂电灯——闻名(明)

比赛场上的运动员——争先恐后

比着被子伸腿——量力而行

笔杆子吞进肚——胸有成竹

壁画上的耕牛——不中用

壁上的耕牛——离(犁)不得

闭了眼和面——瞎搀和;乱搀和

闭着眼睛鼓风——瞎吹

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有谱

闭着眼睛卖布——瞎扯

闭着眼睛摸田螺——瞎碰;瞎撞

闭着眼睛趟河——听天由命

闭着眼睛跳舞——盲目乐观

闭着眼睛训话——瞎说

闭着眼睛走路——瞎摸

闭着眼睛走南墙——瞎碰

蝙蝠看太阳——颠倒黑白;傻了眼

鞭打快牛——忍辱负重

鞭打千里驹——快马加鞭

鞭打死鸟——劳而无功;有劳无功

鞭杆做大粱——不是正经东西

鞭梢上拴两个蛤蟆——经不起摔打

扁担打跟头——先一头落地

扁担倒了也认不出来——一字不识

扁担窟窿插麦茬——对上眼了

扁担搂柴——管得宽

扁担挑柴火——心(薪)挂两头

扁担挑水走滑路——心挂两头

扁担无钉——两头滑脱;两头耍滑

扁担砸杠子——直打直

扁担做桅杆——担风险

扁豆绕在竹竿上——有靠了

扁鹊开处方——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挂起贞节牌——假正经;假装正经

立牌坊——假正经;假装正经;不要脸

裱糊店里的纸人——一点就透;一戳就破

裱糊匠上天——胡(糊)云

鳖蛋上抹香油——圆滑;又圆又滑

鳖咬手指头——抓住不放;揪住不放

瘪肚臭虫——要叮人

瘪粒儿的麦穗——头扬得高

瘪嘴吹萧——走漏风声

殡仪馆里的棺材——装人

兵营里养——乱了军心

冰雹砸了棉花棵——尽光棍;全是光棍

冻河上赶鸭子——大家耍滑

冰窖里嬉耍——冷笑

冰库里点蜡——洞(冻)房花烛

冰凌当拐杖——靠不住;不可靠

冰凌挂胸口——凉透心;冷透了

冰凌调豆腐——难办(拌)

冰面上盖房子——不牢靠

冰山上画画——好景不长

冰糖葫芦——一串一串的

冰糖调黄瓜——干脆;干干脆脆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

冰雪埋到肚皮上——凉了半截

并列第一名——不相上下

病鬼开药店——自产自销

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病猫的尾巴——翘不起来

病人拍皮球——有气无力;少气无力

病人遭雷打——天灾人祸

病重不吃药——等死

拨好的闹钟——不到时候不打点

玻璃窗里看戏——一眼看透;一眼看穿

玻璃蛋子变鸡蛋——有一套

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玻璃缸里的金鱼——掀不起大浪;翻不了大浪;无山路,没有出路

玻璃缸内关苍蝇——乱窜

玻璃猴子——成不了气候;不成气候

玻璃镜上的人儿——有影无踪

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玻璃瓶子装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玻璃瓶装宝物——一眼看透;一眼看穿

玻璃菩萨——神明

玻璃球上拴麻线——难缠

玻璃上放花盆——明摆着

玻璃娃娃——明白人

玻璃心肝水晶人——明白人

玻璃做鼓——经不起敲打

菠菜煮豆腐——一清(青)二白

伯乐挥鞭——骑马找马

博物馆的陈列品——老古董

脖颈上拴头驴——不是正庄(桩)

脖子上挂——太悬乎

脖子上围裹脚布——臭了一圈子

跛脚驴子追兔子——赶不上;撵不上

跛脚马上阵——没有好下场

跛脚毛驴——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跛子拔萝卡——歪扯

跛子踩高跷——早晚有他的好看

跛子打秋千——一处拐腿,处处拐腿

跛子打围——坐着喊;坐地呐喊

跛子赶马——望尘莫及

跛子骑瞎马——各有所长

跛子上台——立场不稳

跛子走路——左右摇摆;摇摆不定;一步步来

簸箕里的蚂蚁——条条是路;条条是道;路子多

补锅匠的脊梁——背黑锅

补锅匠栽跟头——倒贴(铁)

不挨皮鞭挨砖头——吃硬不吃软

不吃羊肉羊膻臭——自背臭名

不出鸡的鸡子儿(鸡蛋〕——坏蛋

不出芽的谷子——坏种;孬种;不是好种

不倒翁得相思病——坐卧不安;坐卧不宁

不倒翁骑兔子——没有稳当劲

不饿带干粮——有备无患

不恨绳短,只怨井深——错怪

不见兔子不撒鹰——做事稳当

不敬东家敬伙计——认错了主

不碰南墙不回头——倔强;顽固到底

不熟的葡萄——酸得很;酸气十足

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有你无我

不听曲子听评书——说的比唱的好听

不听使唤的套筒枪——卡壳了

下长毛的家雀——飞不了

不栽果树吃桃子——坐享其成

布袋里买猫——不知底细

布上的棉线——千头万绪

布娃娃——缺乏生气

卡了壳——不响

八百铜钱穿一串——不成调(吊)

八斗的小垂缸——装不下一石

八个钱买碗馄饨——没有面

八斤半的老鳖吞了个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十岁老翁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十岁跳舞——老天真

八仙聚会——神聊

八月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

八月十五种花生——瞎指挥

把妖猜当成菩萨——善恶不分

白骨精演说——妖言惑众

白蜡做的心——见不得日头见不得火

白糖包砒霜——毒在里面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半空中的火把——高明

半路开小差——有始无终

半夜吃烧鸡——思思想想(撕撕响响)

半夜里的被窝——正在热乎劲上

扮秦桧的不卸装——谁没见过你个二花脸

棒打鸭子——刮刮(呱呱)叫

棒槌当针——粗细不分

包公断案——认理不认人

包子咧嘴——美出馅了

剥皮的树——不长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爆竹脾气——一点就着

背手后挂胡琴——拉不着

背后作揖——反礼

背石头下河——摸底

背手上鸡窝——不简单(拣蛋)

被面上刺练——绵上添花

被窝里划拳——没掺外手

被窝里踢皮球——不见起

逼出来的口供——信不得

逼楚霸王寻死——心理战术

鼻孔喝水——够呛

鼻涕往上流——反了

鼻头上涂白粉——一副好相

鼻子上吊秤锤——捣嘴

比干丞相——没心

闭着眼睛走路——净想歪道儿

闭着眼睛卖布——胡扯

壁虎尾巴——节节活

鞭杆当笛吹——没心眼

府官进县衙——大摇大摆

放了气的皮球——软蛋

放了血的猪——趴下了

房檐上玩把戏——玩命

房檐上吊的鱼——干起来了

房檐上的流水——上头的事

房顶上的窟窿——不是门儿

房顶上种麦子——刺激(脊)

房梁上挂鸡子儿——悬蛋

房顶上放风筝——起手高一层

房顶上长苗苗——野种

房上的草——刮来的种

粉球滚芝麻——多少沾点儿

粉刷的乌鸦——白不久

粉条泡在滚水里——直不起腰来

求关于潮汕人“过番”的俗语、童谣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此言虽夸大了些,但“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也有一个潮汕”,那是千真万确的事。海内外潮人把“过番歌”称为“潮人思乡曲”,是不无道理的。

天顶一只鹅,阿弟有(老婆)阿兄无,

阿弟生仔叫大伯,大伯听着无奈何,

背起包袱过暹罗(泰国),走去暹罗牵猪哥(牵公猪配种),

赚有钱银加减寄,寄来唐山娶老婆。

这首歌表现潮人有“生性好聚,聚必有乐”的品性。他们过洋在外谋生,既相互团结帮助,又不强求于人,靠自己“骨头生肉”、刻苦勤奋和聪慧才智。乐时乐,苦时也乐,歌为心声,这就是潮汕“过番歌”的内涵。

无可奈何炊甜粿

“无可奈何炊甜粿”是一句潮汕俗谚。清代潮人到南洋谋生者,每次过洋,快者须十几天,如遇大风浪行程则难预料。故潮人过番者,定叫家人炊甜粿(红糖年糕),因甜粿不易变质,携带方便,可以它作粮。

潮汕地区向海外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载元代以前就有,故历来乡情、亲情、族情甚重。潮人“父母在,不远游”、“骨肉相附”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谁愿远离家乡谋生?但韩江三角洲,古时方圆不足900平方公里,仅占全区总面积的30%,余者均为山地丘陵,东南面则是一望无边的大海,故有“其为屿者十之三,其为水者又十之四,可耕之土无几”之说。

正因如此,潮汕人虽聪慧勤奋,把山坡、路旁、池边、田沟、墓隙均变为耕地,种田如绣花,一年四季,间种插种,也获几收。可是地狭人众,怎能维持生计?故长期以来,过着半饥半饿的生活。居山乡地的潮人,每日两餐番薯一餐粥是常见之事,真如有关史籍所记述那样:“纵有丰年,也不足供三月之食。”加上暴政、乱世、天灾、人祸,离乡别井,海外谋生,就势成必然。

老一辈人说:“祖父那一辈人过番是很苦的,哪有什么大帆船?都是自缚竹排作舟,自炊甜粿作粮,撑起破被当帆,用绳子或水布,一头绑在自己腰部,一头缚在竹排之上,渡黑水过七洲洋。若遇大风浪,竹排被打翻,人落水,爬起来照样行驶。有幸者遇着洋船叫救命,才能脱险到暹罗。”那小小竹排,怎顶得住七洲洋的大风浪?不少人只能漂流到附近孤岛等待过往大船。故潮汕民间歌谣云:“断柴火,等饿死。无奈何,卖咕哩。”其中有“过番歌”是用潮州“活五调”(悲调)这样唱的:

一溪目汁一船人,一条浴布去过番。

钱银知寄人知返,勿忘父母共妻房。

火船驶过七洲洋,回头不见我家乡。

是好是劫全凭命,未知何日回寒窑。

清代末年,帝国主义在潮汕掠夺潮人过洋卖苦力,他们在潮汕设有各种各样的“招工局”,潮人称它为“猪仔贸易”。如英国德记和荷兰元兴等洋行,在汕头设有“猪仔馆”。卖身的“猪仔”被关进铁笼运往海外,死者不计其数。

1741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伐根年在爪哇巴达维亚对华工进行一次大屠杀,死者万余人,成为历史上震惊中外的“红河血案”。可是清政府不去谴责洋人,反说自己的国民“类顽愚凶悍,为天朝遗弃之莠民”,并向内外声称“天朝莠民不惜背诵祖宗庐墓,出洋谋利,朝廷概不闻问”。潮工的处境,可想而知。

1876年前后,潮汕各地的“猪仔馆”、“咕哩行”多达20余家。潮汕人走投无路,被迫过洋谋生,相关“过番歌”甚多,如:

暹罗船,水迢迢,会生会死在今朝。

过番若是赚无食,变作番鬼恨难消。

心慌慌、意忙忙,上山做苦工,

日出分伊曝(晒),落雨分伊淋。

所扛大杉楹(大木头),所做日共夜,

所住破寮棚,真真惨过虾。

渡过黑水(七洲洋),吃过苦水,

满怀心事付流水;

想做座山(基业),无回唐山,

终老尸骨归义山(坟墓群)。

“番批”钱银唐山福

据《潮汕侨批简史》载:仅仅在1869年到1948年,潮汕过番总人数就达580余万。到20世纪末,人数猛增至1000多万,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潮汕本土的人口数,故有“国内一个潮汕,国外一个潮汕”之说。

正是这样,国内的潮汕人,有相当一部分靠“番批”过日子,故有“番批钱银唐山福”的俗语,“番批”成为潮汕人生活之所系、亲情之纽带。

许多潮汕人渡洋抵岸之后,第一时间就给家里写信报平安。如潮安陈厝垅的陈金炳,他在1936年十一月初一抵达马来西亚之后,初三就给母亲寄出平安信,并向亲友先借6元寄给母亲,好让母亲放心。泰国潮侨杨捷寄给家乡澄海冠山乡妻子的“番批”中有国币5万元和一句血泪语———“见信切赎回我女”,这“番批”款成了救命钱。

早期,由潮人在同伴、同乡中推选出老实忠厚靠得住的人为他们代送信件和财物。这些人长期穿走于大洋水道,熟悉往返潮乡、南洋的路径,初时被称为“走水”,后来被称为“水客”。

随着“闯南洋”、“溜乌水”的人多了,行业性的“侨批局”应运而生,如较早期的有新加坡潮商黄继英创立的“致成批馆”和澄海黄松亭设在汕头的“余庄批局”。无论早期的“水客”还是晚期的“批局”,递送“番批”都是靠往返南洋、潮汕的“红头船”带送。据老辈人回忆:“往年农历九月,台风少,红头船从南洋返来,澄海樟林港就拍锣拍鼓迎接,比过年过节还热闹。”故民间有俗语云:“九月尾,铜锣澎澎叫。”有“过番歌”这样唱道:

洋船到,猪母生,鸟仔豆,带上棚。

洋船沉,猪母晕,鸟仔豆,生铺蝇(虫)。

信一封,银二元,叫(老婆)刻苦勿愁烦。

奴仔知教示,猪仔着知饲。

田园落力做,待到赚有钱,

我猛猛回家来团圆。

1940年至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番批”中断,在潮汕的侨眷求借无门,不少人沦为乞丐,流落他乡,有的被迫改嫁,有的卖儿卖女,境况凄凉……有一首“过番歌”用“活五”悲调,如泣如诉地唱道:

“番批”断,无火烟,

走四方,乞无食,

仔儿饿死娘改嫁,

一下提起目汁流。

“过番歌”的作者为广大潮汕民众,他们诉说着自己的苦难生活、悲惨遭遇,揭露旧社会的罪恶,以亲身体会唱出自己的心声,听者与歌者同悲、同愁、同欢乐……细细品味“过番歌”,对比潮人今天和往日的生活,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水浒传第三十回故事内容

第三十回 施恩三人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作者:施耐庵、罗贯中

诗曰: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

见机而耐性,妙悟生光明。

佛语戒无论,儒书贵莫争。

好条快活路,只是少人行。

话说当时武松踏住蒋门神在地下,指定面门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依我三件事便罢。”蒋门神便道:“好汉但说,蒋忠都依!”武松道:“第一件,要你便离了快活林回乡去,将一应家火什物,随即交还原主金眼彪施恩。谁教你强夺他的?”蒋门神慌忙应道:“依得,依得!”武松道:“第二件,我如今饶了你起来,你便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蒋门神道:“小人也依得。”武松道:“第三件,你从今日交割还了,便要你离了这快活林,连夜回乡去。不许你在孟州住。在这里不回去时,我见一遍打你一遍,我见十遍打十遍。轻则打你半死,重则结果了你命。你依得么?”蒋门神听了,要挣紥性命,连声应道:“依得,依得!蒋忠都依!”武松就地下提起蒋门神来看时,打得脸青嘴肿,脖子歪在半边,额角头流出鲜血来。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量你这个值得甚的!快交割还他。但迟了些个,再是一顿,便一发结果了你这厮。”蒋门神此时,方才知是武松,只得喏喏连声告饶。

正说之间,只见施恩早到。带领着三二十个悍勇军健,都来相帮,却见武松赢了蒋门神,不胜之喜。团团拥定武松。武松指着蒋门神道:“本主已自在这里了。你一面便搬,一面快去请人来陪话。”蒋门神答道:“好汉且请去店里坐地。”武松带一行人都到店里看时,满地尽是酒浆。这两个乌男女,正在缸里扶墙摸壁紥挣。那妇人才方从缸里扒得出来,头脸都吃磕破了,下半截淋淋漓漓,都拖着酒浆。那几个火家酒保,走得不见影了。

武松与众人入到店里坐下,喝道:“你等快收拾起身。”一面安排车子,收拾行李,先送那妇人去了,一面叫不着伤的酒保,去镇上请十数个为头的豪杰之士,都来店里,替蒋门神与施恩陪话。尽把好酒开了。有的是按酒,都摆列了桌面,请众人坐地。武松叫施恩在蒋门神上首坐定。各人面前放只大碗,叫把酒只顾筛来。酒至数碗,武松开话道:“众位高邻都在这里。小人武松,自从阳谷县杀了人,配在这里,闻听得人说道:‘快活林这座酒店,原是小施管营造的屋宇等项买卖。被这蒋门神倚势豪强,公然夺了,白白地占了他的衣饭。’你众人休猜道是我的主人。他和我并无干涉。我从来只要打天下这等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不怕!今日我本待把蒋家这厮一顿拳脚打死,就除了一害。且看你众高邻面上,权寄下这厮一条性命。只今晚便教他投外府去。若不离了此间,再撞见我时,景阳冈上大虫便是模样。”众人才知道他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都起身替蒋门神陪话道:“好汉息怒!教他便搬了去,奉还本主。”那蒋门神吃他一吓,那里敢再做声。施恩便点了家火什物,交割了店肆。蒋门神羞惭满面,相谢了众人,自唤了一辆车儿去了,就装了行李起身,不在话下。且说武松邀众高邻直吃得尽醉方休。至晚,众人散了。武松一觉,直睡到次日辰牌方醒。

却说施老管营听得儿子施恩重霸得快活林酒店,自骑了马,直来店里,相谢武松,连日在店内饮酒作贺。快活林一境之人,都知武松了得,那一个不来拜见武松。自此重整店面,开张酒肆。老管营自回安平寨理事。施恩使人打听,蒋门神带了老小,不知去向。这里只顾自做买卖,且不去理他。就留武松在店里居住。自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加增三五分利息。各店家并各赌坊、兑坊,加利倍送闲钱来与施恩。施恩得武松争了这口气,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施恩自此重霸得孟州道快活林,不在话下。正是:

恶人自有恶人魔,报了冤雠是若何。

从此施恩心下喜,武松终日醉颜酡。

荏苒光阴,早过了一月之上。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以及深秋。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当日施恩正和武松在店里闲坐说话,论些拳棒枪法,只见店门前两三个军汉,牵着一疋马,来店里寻问主人道:“那个是打虎的武都头?”施恩却认得是孟州守御兵马都监张蒙方衙内亲随人。施恩便向前问道:“你等寻武都头则甚?”那军汉说道:“奉都监相公钧旨,闻知武都头是个好男子,特地差我们将马来取他。相公有钧帖在此。”施恩看了,寻思道:“这张都监是我父亲的上司官,属他调遣。今者武松又是配来的囚徒,亦属他管下。只得教他去。”施恩便对武松道:“兄长,这几位郎中,是张都监相公处差来取你。他既着人牵马来,哥哥心下如何?”武松是个一勇之夫,终无计较,便道:“他既是取我,只得走一遭,看他有什话说。”随即换了衣裳巾帻,带了个小伴当,上了马,一同众人投孟州城里来。到得张都监宅前,下了马,跟着那军汉直到厅前,参见张都监。

那张蒙方在厅上见了武松来,大喜道:“教进前来相见。”武松到厅下,拜了张都监,叉手立在侧边。张都监便对武松道:“我闻知你是个大丈夫,男子汉,英雄无敌,敢与人同死同生。我帐前见缺恁地一个人。不知你肯与我做亲随梯已人么?”武松跪下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钉,伏侍恩相。”张都监大喜。便叫取果盒酒出来。张都监亲自赐了酒,叫武松吃的大醉。就前厅廊下,收拾一间耳房,与武松安歇。次日,又差人去施恩处取了行李来。只在张都监家宿歇。早晚都监相公,不住地唤武松进后堂,与酒与食,放他穿房入户,把做亲人一般看待。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武松见了,也自欢喜。心内寻思道:“难得这个都监相公,一力要抬举我。自从到这里住了,寸步不离,又没工夫去快活林与施恩说话。虽是他频频使人来相看我,多管是不能勾人宅里来。”武松自从在张都监宅里,相公见爱,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浼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外人俱送些金银财帛段疋等件。武松买个柳藤箱子,把这送的东西都锁在里面,不在话下。

时光迅速,却早又是八月中秋。怎见得中秋好景?但见:

玉露冷冷,金风淅淅。井畔梧桐落叶,池中菡萏成房。新雁初鸣,南楼上动人愁惨。寒蛩韵急,旅馆中孤客优怀。舞风杨柳半摧残,带雨芙蓉逞妖艳。秋色平分催节序,月轮端正照山河。

当时张都监向后堂深处,鸳鸯楼下,安排筵宴,庆赏中秋。叫唤武松到里面饮酒。武松见夫人宅眷都在席上,吃了一杯,便待转身出来。张都监唤住武松问道:“你那里去?”武松答道:“恩相在上,夫人宅眷在此饮宴,小人理合回避。”张都监大笑道:“差了!我敬你是个义士,特地请将你来一处饮酒,如自家一般,何故却要回避?你是我心腹人,何碍。便一处饮酒不妨。”武松道:“小人是个囚徒,如何敢与恩相坐地?”张都监道:“义士,你如何见外?此间又无外人,便坐不妨。”武松三回五次谦让告辞,张都监那里肯放,定要武松一处坐地。武松只得唱个无礼喏,远远地斜着身坐了。张都监着丫环养娘,斟酒相劝。一杯两盏,看看饮过五七杯酒。张都监叫抬上果桌饮酒,又进了一两套,食次说些闲话,问了些枪法。张都监道:“大丈夫饮酒,何用小杯!”叫取大银赏钟斟酒与义士吃。连珠箭劝了武松几钟。看看月明光彩,照入东窗。武松吃的半醉,却都忘了礼数,只顾痛饮。张都监叫唤一个心爱的养娘,叫做玉兰,出来唱曲。那玉兰生得如何?但见:

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那张都监指着玉兰道:“这里别无外人,只有我心腹之人武都头在此。你可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教我们听则个。”玉兰执着象板,向前各道个万福,顿开喉咙,唱一只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唱道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高卷珠帘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万里共婵娟。

这玉兰唱罢,放下象板,又各道了一个万福,立在一边。张都监又道:“玉兰,你可把一巡酒。”这玉兰应了,便拿了一付劝杯。丫环斟酒,先迟了相公,次劝了夫人。第三便劝武松饮酒。张都监叫斟满着。武松那里敢抬头。起身远远地接过酒来。唱了相公、夫人两个大喏,拿起酒来,一饮而尽。便还了盏子。张都监指着玉兰对武松道:“此女颇有些聪明伶俐,善知音律,极能针指。如你不嫌低微,数日之间,择了良辰,将来与你做个妻室。”时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张都监笑道:“我既出了此言,必要与你。你休推故阻我,必不负约。”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约莫酒涌上来,恐怕失了礼节,便起身拜谢了相公、夫人,出到前厅廊下房门前。开了门,觉道酒食在腹,未能便睡,去房里脱了衣裳,除下巾帻,拿条稍棒,来厅心里月明下使几回棒,打了几个轮头。仰面看天时,约有三更时分。

武松进到房里,却待脱衣去睡,只听得后堂里一片声叫起有贼来。武松听得,道:“都监相公如此爱我,又把花枝也似个女儿许我。他后堂内里有贼,我如何不去救护?”武松献勤,提了一条稍棒,迳抢入后堂里来。只见那个唱的玉兰,慌慌张张走出来,指道:“一个贼奔入后花园里去了。”武松听得这话,提着稍棒,大踏步直赶入花园里去寻时,一周遭不见。揽翻身却奔出来,不堤防黑影里撇出一条板凳,把武松一交绊翻。走出七八个军汉,叫一声:“捉贼!”就地下把武松一条麻索绑了。武松急叫道:“是我。”那众军汉那里容他分说。只见堂里灯烛荧煌,张都监坐在厅上,一片声叫道:“拿将来!”

众军汉把武松一步一棍,打到厅前。武松叫道:“我不是贼,是武松。”张都监看了大怒,变了面皮,喝骂道:“你这个贼配军!本是个强盗,贼心贼肝的人!我倒要抬举你一力成人,不曾亏负了你半点儿。却才教你一处吃酒,同席坐地。我指望要抬举与你个官,你如何却做这等的勾当!”武松大叫道:“相公,非干我事!我来捉贼,如何倒把我捉了做贼?武松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不做这般的事。”张都监喝道:“你这厮休赖,且把他押去他房里,搜看有无赃物。”众军汉把武松押着,迳到他房里,打开他那柳藤箱子看时,上面都是些衣服,下面却是些银酒器皿,约有一二百两赃物。武松见了,也自目睁口呆,只得叫屈。众军汉把箱子鶗出厅前。张都监看了,大骂道:“贼配早如此无礼!赃物正在你箱子里搜出来,如何赖得过?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原来你这厮外貌相人,倒有这等贼心贼肝!既然赃正明白,没话说了。”连夜便把赃物封了,且叫送去机密房里监收。“天明却和这厮说话。”武松大叫冤屈!那里肯容他分说。众军汉扛了赃物,将武松送到机密房里收管了。张都监连夜使人去对知府说了。押司孔目,上下都使用了钱。

次日天明,知府方才坐厅,左右缉捕观察,把武松押至当厅,赃物都扛在厅上。张都监家心腹人,赍着张都监被盗的文书,呈上知府看了。那知府喝令左右,把武松一索捆翻。牢子节级,将一束问事狱具,放在面前。武松却待开口分说,知府喝道:“这厮原是远流配军,如何不做贼!以定是一时见财起意。既是赃证明白,休听这厮胡说,只顾与我加力打这厮!”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本月十五日,一时见本官衙内许多银酒器皿,因而起意。至夜,乘势窃取入己。”与了招状。知府道:“这厮正是见财起意,不必说了。且取枷来钉了监下。”牢子将过长枷,把武松枷了,押下死囚牢里监禁了。正是:

都监贪污重可嗟,得人金帛售奸邪。

假将歌女为婚配,却把忠良做贼拿。

且说武松下在大牢里,寻思道:“叵耐张都监那厮,安排这般圈套坑陷我!我若能勾挣得性命出去时,却又理会。”牢子狱卒,把武松押在大牢里,将他一只脚昼夜匣着,又把木扭钉住只手,那里容他些松宽。

话里却说施恩已有人报知此事,慌忙人城,来和父亲商议。老管营道:“眼见得是张团练替蒋门神报仇,买嘱张都监,却设出这条计策,陷害武松。必然是他着人去上下都使了钱,受了人情贿赂,众人以此不由他分说,必然要害他性命。我如今寻思起来,他须不该死罪。只是买求两院押牢节级,便好可以存他性命。在外却又别作商议。”施恩道:“见今当牢节级姓康的,和孩儿最过得好。只得去求浼他如何?”老管营道:“他是为你吃官司。你不去救他,更待何时。”

施恩将了一二百两银子,迳投康节级。却在牢未回。施恩叫他家着人去牢里说知。不多时,康节级归来,与施恩相见。施恩把上件事一一告诉了一遍。康节级答道:“不瞒兄长说,此一件事,皆是张都监和张团练两个同姓结义做弟兄,见今蒋门神躲在张团练家里,却央张团练买嘱这张都监,商量设出这条计来。一应上下之人,都是蒋门神用贿赂;我们都接了他钱。厅上知府,一力与他做主,定要结果武松性命。只有当案一个叶孔目不肯。因此不敢害他。这人忠直仗义,不肯要害平人,亦不贪爱金宝。只有他不肯要钱,只此武松还不吃亏。今听施兄所说了,牢中之事,尽是我自维持。如今便去宽他。今后不教他吃半点儿苦。你却快央人去,只买叶孔目,要求他早断出去,便可救得他性命。”施恩取一百两银子与康节级。康节级那里肯受。再三推辞,方才收了。

施恩相别出门来,迳回营里,又寻一个和叶孔目知契的人。送一百两银子与他,只求早早紧急决断。那叶孔目已知武松是个好汉,亦自有心周全他。已把那文案做得活着。只被这知府受了张都监贿赂嘱托,不肯从轻勘来。武松窃取人财,又不得死罪。因此互相延挨,只要牢里谋他性命。今来又得了这一百两银子,亦知是屈陷武松。却把这文案都改得轻了。尽出豁了武松,只待限满决断。有诗为证:

赃吏纷纷据要津,公然白日受黄金。

西厅孔目心如水,海内清廉播德音。

且说施恩于次日安排了许多酒馔,甚是齐备,来央康节级引领,直进大年里看视武松,见面送饭。此时武松已自得康节级看觑,将这刑禁都放宽了。施恩又取三二十两银子,分表与众小牢子,取酒食叫武松吃了。施恩附耳低言道:“这场官司,明明是都监替蒋门神报仇,陷害哥哥。你且宽心,不要优念。我已央人和叶孔目说通了,甚是周全你的好意。且待限满断决你出去,却再理会。”此时武松得松宽了,已有越狱之心。听得施恩说罢,却放了那片心。施恩在牢里案慰了武松,归到营中。过了两日,施恩再备些酒食钱财,又央康节级引领入牢里,与武松说话。相见了,将酒食管待,又分表了些零碎银子与众人做酒钱。回归家来,又央浼人上下去使用,催趱打点文书。过得数日,施恩再备了酒肉,做了几件衣裳,再央康节级维持,相引将来牢里请众人吃酒,买求看觑武松。叫他更换了些衣服,吃了酒食。

出入情熟,一连数日,施恩来了大牢里三次。却不堤防被张团练家心腹人见了,回去报知。那张团练便去对张都监说了其事。张都监却再使人送金帛来与知府,就说与此事。那知府是个赃官,接受了贿赂,便差人常常下牢里来闸看。但见闲人,便要拿问。施恩得知了,那里敢再去看觑武松,却自得康节级和众牢子自照管他。施恩自此早晚只去得康节级家里讨得信,知长短,都不在话下。

看看前后将及两月,有这当案叶孔目一力主张,知府处早晚说开就里。那知方才知得张都监接受了蒋门神若干银子,通同张团练,设计排陷武松。自心里想道:“你倒撰了银两,教我与你害人!”因此心都懒了,不来管看。捱到六十日限满,牢中取出武松,当厅开了枷。当案叶孔目读了招状,定拟下罪名,脊杖二十,刺配恩州牢城。原盗赃物,给还本主。张都监只得着家人当官领了赃物。当厅把武松断了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取一面七斤半铁叶盘头枷钉了,押一纸公文,差两个壮健公人防送武松,限了时日要起身。那两个公人,领了牒文,押解了武松,出孟州衙门便行。有诗为证:

孔目推详秉至公,武松垂死又疏通。

今朝远戍恩州去,病草凄凄遇暖风。

且说叶孔目从公拟断,决配了武松。原来武松吃断棒之时,却得老管营使钱通了。叶孔目又看觑他,知府亦知他被陷害,不十分来打重,因此断得棒轻。武松忍着那口气,带上行枷,出得城来。两个公人监在后面。约行得一里多路,只见官道傍边酒店里,钻出施恩来。看着武松道:“小弟在此专等!”武松看施恩时,又包着头,络着手臂。武松问道:“我好几时不见你,如何又做恁地模样?”施恩答道:“实不相瞒哥哥说,小弟自从牢里三番相见之后,知府得知了,不时差人下来牢里点闸。那张都监又差人在牢门口左近两边巡看着,因此小弟不能勾再进大牢里来看望兄长。只在得康节级家里讨信。半月之前,小弟正在快活林中店里,只见蒋门神那厮,又领着一夥军汉到来厮打。小弟被他又痛打一顿,也要小弟央浼人陪话。却被他仍复夺了店面,依旧交还了许多家火什物。小弟在家将息未起。今日听得哥哥断配恩州,特有两件绵衣,送与哥哥路上穿着。煮得两只熟鹅在此,请哥哥吃两块了去。”施恩便邀两个公人,请他人酒肆。那两个公人那里肯进酒店里去,便发言发语道:“武松这厮,他是个贼汉!不争我们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须惹口舌。你若怕打,快走开去。”施恩见不是话头,便取十来两银子送与他两个公人。那厮两个那里肯接,恼忿忿地,只要催促武松上路。施恩讨两碗酒,叫武松吃了,把一个包裹,拴在武松腰里,把这两只熟鹅,挂在武松行枷上。施恩附耳低言道:“包裹里有两件绵衣,一帕子散碎银子,路上好做盘缠。也有两只八搭麻鞋在里面。只是要路上仔细,提防这两个贼男女不怀好意。”武松点头道:“不须分付,我已省得了。再着两个来,也不惧他。你自回去将息,且请放心。我自有措置。”施恩拜辞了武松,哭着去了。不在话下。有诗为证:

朝磨暮折走天涯,坐趱行催重可嗟。

多谢施恩深馈送,棱棱义气实堪夸。

武松和两个公人上路。行不数十里之上,两个公人悄悄地商议道:“不见那两个来?”武松听了,自暗暗地寻思,冷笑道:“没你娘乌兴!那厮倒来扑复老爷!”武松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武松就枷上取下那熟鹅来,只顾自吃,也不采那两个公人。又行了一二里路,再把这只熟鹅除来,右手扯着,把左手撕来,只顾自吃。行不过五里路,把这两只熟鹅都吃尽了。

约莫离城也有八九里多路。只见前面路边先有两个人,提着朴刀,各跨口腰刀,先在那里等候。见了公人监押武松到来,便帮着做一路走。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武松早睃见,自瞧了八分尴尬,只安在肚里,却且只做不见。又走不过数里多路,只见前面来到一处,济济荡荡鱼浦,四面都是野港阔河。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有牌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武松见了,假意问道:“这里地名唤做什么去处?”两个公人应道:“你又不眼瞎,须见桥边牌额主写道:‘飞云浦’!”

武松踅住道:“我要净手则个。”那一个公人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里去。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嗵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提朴刀的汉子,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扯开封皮,将来撇在水里。赶将下桥来。那两个先自惊倒了一个。武松奔上前去,望那一个走的后心上,只一拳打翻,便夺过朴刀来,搠上几朴刀,死在地上。却转身回来。这个才挣得起,正待要走。武松追着,劈头揪住,喝道:“你这厮实说,我便饶你性命。”那人道:“小人两个是蒋门神徒弟。今被师父和张团练定计,使小人两个来相帮防送公人,一处来害好汉。”武松道:“你师父蒋门神今在何处?”那人道:“小人临来时,和张团练都在张都监家里后堂鸳鸯楼上吃酒。专等小人回报。”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解下他腰刀来,拣好的带了一把。将两个尸首都撺在浦里。又怕那两个公人不死,提起朴刀,每人身上搠了几朴刀。立在桥上,看了一回,思量道:“虽然杀了这四个贼男女,不杀得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如可出得这口恨气!”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

不是这个武松投孟州城里来,要杀张都监,有分教:画堂深处,尸横厅事阶前。红烛光中,血满彩楼阁内。共动乾坤,大闹寰宇。正是:两只大虫分胜败,一双恶兽并输赢。毕竟武松再奔回孟州城里来怎地结末?且听下回分解。

秦始皇采用哪些办法镇压“天子气”

秦始皇东巡镇“天子气”一事,发生于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从正史上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载,这一年秦始皇确实出行东游,“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当时丞相李斯陪同出游。从西安出发以后,十一月到达云梦泽,向九疑山方向遥祭虞舜,然后沿江而下。

到达南京附近时,从江乘渡口(一说幕府山西南,一说栖霞山附近)上岸,进入市区,然后过小丹阳,再顺太湖水道南下,到浙江境内。返回时,也是从江乘过江的。

因为秦始皇东游,南京还出现了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皇驰道,此道是当时的秦国国道,专供皇家使用。在上面跑马十分风光潇洒,一路奔驰,就像今天在全封闭高速公路开私家车一般爽快神气,故名“驰道”。

秦始皇为何选择这样的东游路线?据《舆地志》记载,主要是镇压东南地域上的“天子气”。之前身边擅长望气的术士告诉秦始皇,“江东(南京这边)有天子气”,秦始皇这才决定以自己的真龙天子之身,东游镇压。

据《景定建康志》(卷六)载,秦始皇在过江时,术士又望了气,并把这股天子气的详细地点,会在何时孕育出新天子,一一报告给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意思是在500年后,南京将会有新的王朝诞生。传说,这名术士是前一年去东海仙境,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曾是秦始皇的御医,一说是今江苏省连云港赣榆县金山镇人,该地尚有“徐福村”。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自他开始,嬴姓要做万世皇帝呢。秦始皇于是在南京停了下来,让术士给金陵风水“动动手术”,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于秦汉时期的最为著名的一桩风水事件。

让河流改向

秦始皇是如何镇压金陵天子气的?原来采用的是古代巫术色彩很浓的厌胜手法。根据史料和传说,其法术有三,一让河道改变流向;二鞭凿藏气大山;三易名,降低当地名望。

这也是古人所谓镇王气“三板斧”。秦始皇的一板斧,便是让河水改变流向,泄金陵地脉。秦淮河本名“藏龙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流经南京市区,是孕育出六朝文明和南京帝王文化的最重要水道。同时也是一条有“气节”的河,东晋明帝二年,沈充、苏峻之乱时,有三千人跳秦淮河自尽殉国。

秦淮河的源头地有两处,东源出于句容茅山,西源出自?水东庐山,到了江宁境内的方山埭汇合。传说水本来并不流经南京城区,秦始皇令人将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让水改向北流,穿过全城,把南京的王气冲泄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所为。

今天在方山附近有石跪山,传说就是当年秦始皇断长陇之处。秦淮河也因秦始皇制造的这次风水事件,而姓“秦”。

鞭打灵山

秦始皇的术士为何选择在方山这个地方下手?这其中是有风水方面的原因的。

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此山位于今江宁区东山镇南部的秦淮河畔,是南京五大风水宝地之一,四周历代墓葬众多。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顶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的石玺,故称“天印山”。

“玺”是秦以后皇帝印章的专称,与皇帝自称为“朕”一样,独此一份。方山上还有“龙眼”,即“八卦泉”一处,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响,常年汩汩不断。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脚周围是红土,有人称是散落的印泥。

如今到方山风景区,游人可能会听到这样的传说:有一天,玉皇大帝把玩自己的金印,一不小心,金印掉到脚下,落下凡尘。不偏不倚正掉在今天的方山这个方位上,化为一座大山。后来,玉皇大帝派殿前侍卫青龙、黄龙下凡护守此山,于是方山东西又形成了青龙、黄龙二山。因此,方山又是一座“灵山”。秦始皇泄了地气后,还恐断得不彻底,又用神鞭,抽打这座灵山,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二招法术。

据说秦始皇希望把山根抽断,但鞭子挥落处不是要害,山根未断,却把方山齐腰抽断。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还有几块,较大的落到10里外,形成了今东山镇上的“土山”;较小的形成了“竹山”。另外1946年3月17日,国民党大特务戴笠坠机的岱山,传说也是这次事件中形成的。

青龙、黄龙二山本连在一起,靠近方山,也让秦始皇用鞭子抽断了,形成了“半边山”(青龙山俗名),青龙的眼也伤了,一直不断流泪,形成了后来蒋介石与喜欢沐浴的“汤山温泉”。

很显然,这是民间传说。方山及其周边地貌的形成,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结果,哪是一个秦始皇所为?但从中却透露出,当年秦始皇确实可能到过方山“镇天子气”。

易名糟蹋

秦始皇凿断南京“天子气”后,为永绝后患,让人们忘记这个地方,又改楚威王的金陵为“秣陵”。秣陵是什么意思,这对南京来讲可是不太光彩的一个曾用名,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三招法术――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有个成语叫“秣马厉兵”,意思是打仗前喂饱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里,就是他喂马的地方。此招甚为歹毒,人为破坏后,又让牲畜来糟蹋南京这块本有天子气的风水宝地。如今江苏一带仍有牧马习惯,南宋奸相秦桧死后,其墓地也被后人拿来放马羊,以作践他。秦将秣陵置于鄣郡辖下,后有“秣陵关”、“秣陵桥”。到西汉时,秣陵属郡。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江都王刘缠为秣陵侯。但是秦始皇的一番苦心用错了地方,在镇了南京的“天子气”之后不久,就病死于东游途中,魂丧外域,他的秦帝国在其死后三年便轰然倒下。

但是南京的帝王气根本未被秦始皇断掉,到汉时便有术士称,“黄旗紫盖,见于斗、牛之间,江东有天子气”。果然,此后不到500年,南京就出了第一位皇帝。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后,不久即迁都于南京――东吴大帝由此诞生。

再后,司马睿来到南京。当时有术士发现,东郊的蒋山上常有紫云出现,有会望气者告诉他,这是江东“犹有帝王气”。正好当时有“五马游席江,一马化为龙”的传言,公元317年,司马睿很高兴地在南京当了皇帝,开创了在南京建都时间最长的朝代――东晋。

在刘邦老家挖沟埋剑断“龙脉”

秦始皇制造的风水事件远远不止这一起,只不过以断“东南天子气”最为著名罢了。

在东游外巡过程中,秦始皇都要带着善于着望、堪舆的术士,到哪都首先察看地理,弄清风水。传说秦始皇巡游到彭城(今徐州)丰邑一带时,术士发现这里有“水龙之势”,于是秦始皇令人挖沟埋剑以断“龙脉”。

刘邦能当皇帝,在徐州那边有不少传说。最流行的是刘邦祖坟葬到风水宝地一事。

刘邦出生于徐州沛县丰邑。其祖父叫刘清,从魏国首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远迁于此,所居的村落后人称为“金刘庄”。

刘家的房前不知何时自生一棵梧桐树,此树不几年就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一天狂风大作,飞来一只金凤凰,在树上筑起了窝巢。后来金凤凰飞走,很奇怪,刘清也跟着病死了。家人便把梧桐树刨倒,给刘清打副棺材。

临下葬时,原来晴好的天气,忽然变了,风雨大作、电闪雷鸣。但棺材刚出家门,又不能抬回来,便暂时停在梧桐树坑旁。待雨停送葬人再来抬棺时,发现棺材不见了,梧桐树坑上出现了坟头。人们看见,坟头上竟是黑压压的蚂蚁,正忙着往坟上运土。这便是刘邦祖坟“凤凰点穴”、“蚂蚁圆坟”的传说。此事自然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的附会之说。附带的传说是,刘邦出生时,正碰上秦始皇巡幸到丰邑。术士看了这里地气旺,便上报秦始皇,称此处有“水龙之势”。堪舆术上龙分两种,一是山龙,再是水龙。据著名堪舆宗师、三国时著名术士管辂的《管氏地理指蒙》载,中国除了三条大山龙外,还有五条水龙――

北以河汾为宗,东以江海为宗,西以川洛为宗,南以闽浙为宗。谓山不独贵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黄河)水出昆仑山,汾(汾河)水出太原、晋阳山,江(长江)水出岷山,洛水出冢岭,浙水出歙县玉山。其中,以长江、黄河两条水龙气势最盛。黄河之水发源最远,但河水四时皆浊,造化不可妄测,五百年一澄清,明主应之;长江之水为四渎之长,其势浩荡,九曲回肠,为养水龙之水。

沛县有淮泗之水,处江淮之间,丰邑就因为有丰富的水源而得名“沛”。古时,当地土人以蛇为图腾。“龙”即蛇的化身,“蛟龙”就是一种水蛇。刘邦在当了皇帝后,民间便据此说他是“蛟龙之子”。

听术士说当地诞生了“水龙”,秦始皇下令把丰邑最近一段时间出生的男婴全部杀掉。同时,又在当地垒筑高台,镇压王气;挖沟埋剑,以断“龙脉”。凑巧的是,刘邦的父母亲当时带着刘邦去了沛县,逃过劫难,“丰生沛养汉刘邦”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但秦始皇的所作所为枉费了。死后三年,天下就开始造反。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刘邦、项羽随后跟上。最终,嬴姓天下让刘邦这位“蛟龙之子”夺得~

半代表的成语是什么?

Ⅰ 什么半什么半半的成语

半的成语 :

半半路路、

半半拉拉、

以半击倍、

半涂内而废、

半低不高、

半死半生、

鹤知夜半、

三更半夜、

一差半错容、

半丝半缕、

事半功百、

半梦半醒、

半大不小、

一言半句、

半路出家、

毁誉参半、

半生半熟、

一知半解、

半壁山河、

半截入土、

八两半斤、

深更半夜、

思过半矣、

疑信参半、

半零不落、

一肢半节、

半生不熟、

半斤八面、

半吞半吐、

半青半黄

半身不遂、

一星半点、

一知半见、

半三不四、

一丝半粟、

半推半就、

力倍功半、

半壁河山、

一阶半职、

半壁江山、

半上落下、

半路修行、

寸丝半粟、

一官半职、

囫囵半片、

半饥半饱、

半明不灭、

半斤八两、

一些半些、

一言半辞、

半吐半露、

一年半载、

半痴不颠、

片鳞半爪、

半懂不懂、

一支半节、

一言半字、

黑天半夜、

一斑半点、

半文不白

得失参半、

一时半晌、

半老徐娘、

事半功倍、

半上半下、

半面不忘、

半路夫妻、

一鳞半瓜、

半部论语、

半死不活、

半夜三更、

半文半白、

半涂而罢、

一男半女、

一鳞半爪、

一言半语、

一时半霎、

黑更半夜、

半筹莫展、

土埋半截、

一阶半级、

半疑半信、

一班半点、

半工半读、

徐娘半老、

减师半德、

东南半壁、

一点半点、

一长半短、

半真半假

Ⅱ 半什么半什么表示颜色的成语

半青半黄——庄稼半熟半不熟,也比喻其他事物或思想未达到成熟阶段。

Ⅲ 半什么半什么,猜成语

(1)半推半就,读音是bàn tuī bàn jiù,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回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答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回:说着,就要拉胡巡捕坐下谈天。胡巡捕也半推半就的坐了。

(2)半信半疑是一个词语,读音是bàn xìn bàn yí,意思是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处: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译文:什么是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呢。

(3)半梦半醒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àn mèng bàn xǐng,意思是指睡眠尚未清醒,出自倪匡《卖命·半梦半醒》。

(4)半生半死,读音是bàn sǐ bàn shēng,未全死。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出处: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译文:龙门的桐树,高一百多尺,却没有枝叶,说明它的根半生半死了。

(5)半饥半饱,读音是bàn jī bàn bǎo,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译文:谈起吴衙内,只能算一个吃不饱饭的人。

Ⅳ 半什么半什么成语颜色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半青半黄。

Ⅳ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半梦半醒、半死半活、半丝半缕、半吐半露 、半推半就。

一、半梦半醒

拼音:[bàn mèng bàn xǐng]

白话释义:指睡眠尚未清醒。

出处:《卖命·半梦半醒》:“说来说去,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做了些甚么呢?”

朝代:近代

作者:倪匡

二、半死半活

拼音:[bàn qíng bàn yīn]

白话释义: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出处:《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朝代:清

作者:刘鹗

三、半丝半缕

拼音:[bàn sī bàn lǚ]

白话释义: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出处:《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朝代:清

作者:朱伯庐

四、半吐半露

拼音:[bàn tǔ bàn lù]

白话释义: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出处:《红楼梦》第五十回:“因贾母尚未说明,自已也不好拟定,遂半吐半露告诉贾母道:‘可惜了这孩子没福!前年他父亲就没了。’”

朝代:清

作者:曹雪芹

五、半推半就

拼音:[bàn tuī bàn jiù]

白话释义:形容表面推辞,但内心愿意接受,假意拒绝的样子。

出处:《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Ⅵ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半吞半吐、半饥半饱、半死半生、半信半疑、半推半就。

一、半吞半吐

白话释义: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朝代:清

作者:·袁枚

出处:《随园诗话》第五卷:“而半吞半吐者。”

翻译:而说话含糊不清。

二、半饥半饱

白话释义: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翻译:只算做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没能称心如意

三、半死半生

白话释义: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朝代:汉

作者:·枚乘

出处:《七发》:“其根半死半生。”

翻译:他们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四、半信半疑

白话释义: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朝代:宋

作者:朱熹

出处:·《朱子语类》:“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

翻译:如果他们听过了;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五、半推半就

白话释义:又要推开又要靠近,形容心里愿意,表面却装出不愿意而推辞的样子。

朝代:元

作者:王实甫

出处:·《西厢记》第四本一折:“半推半就。”

翻译:又要推开又要靠近

Ⅶ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半信半疑来: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源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推半就: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Ⅷ 半什么半什么的成语

半瞋半喜瞋:通“嗔”,发怒。一半生气,一半欢喜。形容又怒又喜。

半工半读一面劳动一面学习的个人学习方案。

半间半界①不彻底,不深透。②不明确。③犹言不上不下。④谓平庸。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半明半暗光线不充足。

半梦半醒指睡眠尚未清醒。

半青半黄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半晴半阴又晴又阴,阴晴不定。形容春天至初夏季节阴晴不定的天气。

半死半活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半丝半缕缕:线。半根丝,半缕线。形容数量少,价值极其微小的东西。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半生半熟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半上半下指两可之间。

半推半就推:抵拒,推托;就:靠拢,迎上去。一面推辞,一面靠拢上去。形容装腔作势假意推辞的样子。

半吐半露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吞半吐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半文半白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伪半真伪:虚假;真:真实。一半虚伪,一半真实。指真假混杂,难以分辨。

半新半旧指不新不旧。

半信半疑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心半意指对人或事物缺乏诚心,只是敷衍应付。

半疑半信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半真半假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Ⅸ 半半成语有哪些

半半成语有哪些

半半路路、

半半拉拉、

半涂而废、

半低不高、

半死半生、

鹤知夜半、

毁誉参半、

事半功百、

半丝半缕、

半梦半醒、

三更半夜、

以半击倍、

半路出家、

一差半错、

半生半熟、

半壁山河、

思过半矣、

一肢半节、

半青半黄、

八两半斤、

半截入土、

一官半职、

半零不落、

半吞半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