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的气候北方人能适应吗

2.南京气候怎么样

南京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是什么_南京的地理天气类型

南京特别炎热的原因是南京地处我国华东地区的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的襟江近海地带。导致其温度偏高的原因主要是南京以低山缓岗为主(也可说成四面环山),对夏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同时距离副热带高压中心较近,下沉气流和伏旱天气较为明显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无霜期237天。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 。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南京春秋短、冬夏长,冬夏温差显著,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南京不断的植树造林,南京夏天的炎热程度与其他城市相比大为减轻,故已摘去“火炉”的称呼。

南京的气候北方人能适应吗

南京会有很多雨的原因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影响。南京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南京气候怎么样

看个人的体质,大多数人能够适应。

南京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水域面积达11%以上,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仍为直辖市。1952年9月,南京直辖市与苏南、苏北行署区合并,成立江苏省。1953年1月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1994年2月,中央明确南京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截至2019年,南京下辖11个市辖区和1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94个街道、6个镇。南京市人民政府驻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41号(原南京武庙遗址)。

早在2007年《中国国家地理》的第3期“江南专辑”,编辑部请来诸多历史、文化、地理、气象等各方面的专家阐释各自心中的“江南”时,人们便生出过这样的疑惑。

收集上来的“江南”定义各有各的不同理由,指定范围亦不尽相同。于是编辑部另制地图,请各类学者把他们心目中的“江南”在地图上圈出,最后再找到这些“圈”的交集部分,将这一区域认定为“真正的江南”。

这个“江南”是哪里?最终的结果是太湖和西湖流域——也就是苏州和杭州周边地区,而将南京,这一老牌历史文化古都排斥在了“真正的江南”范围之外。

若以一名普通北方人的视角来看,南京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南方”,也是不可分割的江南。但若以历史文化、地理气象的眼光重新审视南京,会很容易发觉“秦淮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差异,发觉南京文化与方言中不可忽视的北方特征。

本是长江以南的南京,为什么常常给人北方城市的错觉?

从金陵士音到北方官话

在地理层面上,南京是毋庸置疑的“南方”。

按照我国对南北方的界定,根据800毫米等降水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划分,南京是南方;按照以长江区分南北的民间习惯,南京大部分地处长江以南,是不折不扣的“江南”,下辖的浦口、六合虽地处长江以北,但属于江淮地区,总体上来看,江淮和江南也都依旧属于“南方”。

在气候上,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而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显然不会是北方。即便按照今日社交网络上笑谈南北方区别的重要“民间依据”——是否有暖气,不集中供暖的南京,也绝对是南方无误。

但在方言区的划分上,南京又是“北方”。如果你是北方人,便常常会在标榜为“南京话”的方言词汇里看到熟悉的北方表达,比如“毛辣子”(毛毛虫)、“脑门”(额头)等;比起其它江浙城市,在南京旅行,听懂方言也显得更为轻易。

若是按照我国“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的划分,南京是被官方划分到了北方方言区,而非人们第一反应中的吴方言区。

没有暖气的南京,却像极了北方

《金陵十三钗》里的吴音方言,是道地老南京话,但其实属于北方方言

南京成了北方方言在长江以南的重要据点,“南方”的南京人似乎说的是“北方话”。这种略显尴尬的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上,南京地区通行所谓“吴音”的时间本就十分短暂。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作为官方标准语的“金陵雅言”,本身就不是印象中的吴侬软语。

南京地区在六朝之前短暂通用吴音,但随着西晋末期“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大量北方中原贵族南迁,建都南京,中原音受本地语音影响形成金陵士音,成为中古汉语音系的一大代表音之一,现今的南京话便也在那时形成。

所以,我们今日所说的“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并非“原生”的吴音,而是特指曾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以南京语音为标准的国音。清代中叶之前,历朝的中国官方标准语均以南京官话为标准。

没有暖气的南京,却像极了北方

《红楼梦》里的对白,一大半是南京话

既然是长期通行的“官话”,便也不难理解为何南京话听来与普通话很像,甚至比一些北方地区的方言更显“周正”,更接近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事实上,现今的普通话语音是以清代雍正时期的北京官话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而若是继续追根溯源,会发现“北京官话”的起源其实本就是南京官话: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带去的大量贵族、百姓均以讲南京官话为主。有明一朝,始终以迁移过去的南京官话为国语正音,北京官话便是这样的环境中形成。

也就是说,现今的普通话、“北方官话”,虽然是以清代北京官话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但究其根本,清代的北京官话是以南京官话为基础生发的。

所以,与其说南京是“方言上的北方”,不如说“北方官话起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