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号唐县天气_唐县天气情况
1.杭州历史气象
2.急!杭州历史
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多少人口
4.涨翻天!猪价豪横大涨,羊价“牛气冲天”,玉米跌惨!3.1日猪价
5.杭州在明代叫什么名字?
杭州历史气象
杭州的气候怎么样
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大气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全市的温、光、水、风等气候的地域分布不均,局地小气候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上的不稳定,特别是季风强度的较大变化,常导致冷热干湿异常,出现灾害性天气和气候。杭州市主要气候特点如下:
一、光温同步、雨热同季
杭州市由于受冬夏季风的影响,形成了光、热、水同季配合良好的气候特色。开春后,太阳总辐射量逐月增强,气温同步回升,雨热同季增加;5-6月由春入夏,杭州市的降水开始进入高峰期,气温适中。盛夏季节(7-8月)太阳总辐射量达最高值,也是一年中的高温期。由于受副热带暖性气团控制,梅雨结束后降水量较前期明显减少,易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历史上杭州市区日最高气温曾达39.9℃。9月由夏入秋,光温同步下降。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秋雨来临。10-11月则盛行秋高气爽天气。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温条件优于春季。冬季光、热、水均处在一年中的低值期。
二、春季回暖早、增温快、气温日较差大
杭州市低山丘陵面积广大,沿江平原、盆谷地依山傍水,因此具有明显的地形气候特点。东部的宁绍平原地区,冬季(以1月为代表)月平均气温较西部低丘谷地高0.9-1.3℃,但≥10℃的回暖初日临安与东部平原地区相同。而≥15℃回暖初日,临安较宁波早3天;从≥10℃回暖初日到≥15℃的初日,临安为22天,而东部宁波要25-26天,春季回温比宁绍平原早。比较宁波、萧山等地上半年前后两个月平均气温回温情况,从中可以看出,盆谷地2-4月平均气温回升值要大于平原地区。山间盆谷地的气温日较差明显大于平原,年平均气温日较差昌化为11.0℃,建德为10.1℃,而杭州东北部平原地区只有7.9-8.1℃,较山间盆谷地小2-3℃,这是杭州市又一个气候特色。
三、气候多宜、丰富
杭州市地跨两个热量带,南北仅跨1.3个纬距,而年平均气温却相差2.5℃,≥10℃的活动积温差1000℃,山区与平原降水量多寡相差700毫米以上,年日照时数相差300小时以上。这说明杭州市的气候,除地带性差异外,地形小气候差异更是十分显著。
杭州市西南部的新安江水库区、梅城两江小平原、寿昌盆地,四面环山,中间有水体调节,是杭州市降水量较多,热量条件最优,无霜期最长,越冬条件优越的气候区。
杭州市东北部的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形向北敞口,降水量偏少,光照充足,冬季寒冷,热量条件稍差。中部的河谷平原、盆地介于南北之间,气候多宜,降水量适中,热量条件较优。另外,三江流域优越的小气候,造就了十分秀丽的自然景色。山水相依,林木葱郁,名胜古迹分布其间,形成了杭州市主要的南线风景旅游区。
杭州市广大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显著,雨量丰沛,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千米以下的山区雨量随高度上升而增加,组成了复杂多样的立体小气候。
四、气象灾害频繁
以杭州市区为例,冬秋季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可差6℃以上,春夏季也差4℃左右;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可差1倍以上(952-2355毫米),而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更是多寡悬殊,可差十倍以上;年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也可差600小时以上(1576-2256小时)。正因为气候因子年际变化如此之大,就造成了有的年份盛夏久旱不雨,有的年份又暴雨成灾,带来了频繁的气象灾害。
春季的倒春寒、连阴雨;夏季的暴雨、强对流、高温干旱天气;秋季低温、早、晚霜冻;以及冬季的寒潮、大雪等气象灾害常会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1954、1983年、1994年、1996年和2001年的洪涝;1967、18年、1994年和2003年的大旱;1956、1961、1963、12、14、1988年和2005年受台风影响,都给杭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杭州位置 大小 人口 天气 历史 著名景点 吃的东西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16600平方公里,683.38万人口,杭州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西周之前,相传大禹到会稽(今绍县)赴诸侯大会,在此“舍航(杭)登陆”,因称“禹杭”,日后讹传成“余杭”。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又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域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于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本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这是钱唐之名最早见于正史记载。
汉承秦制,汉初时节实行道、邑、侯国并行制。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至六年春,钱唐县境属于韩信的楚王国。六年春,立刘贾为荆王,属荆王国。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属吴王国。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诛吴王濞,钱唐县复属会稽郡,隶属于江都国。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废江都国。会稽郡西部都尉治(郡级治安军事机构)从山阴县(今绍兴)迁治钱唐县。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会稽郡隶扬州刺史部。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王莽建立新朝承袭之。东汉初,复钱唐县旧名。
三国时,钱唐县属吴国,并为吴郡都尉治,隶属于扬州。两晋时期,钱唐县仍属吴郡。
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废钱唐郡,并桐庐、新城入钱唐县,割吴郡盐官(今海宁)、吴兴郡余杭,及富阳、於潜共5县置杭州,杭州之名始此。
唐朝时期,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余杭郡置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县为钱塘县。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
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是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避金兵自扬州南渡至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升杭州为临安府,亦称行在所。绍兴八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府,设两浙都督府,不久改为安抚司。次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至元十五年,又改为杭州路,置总管府。至元二十一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于杭州,次年改称江浙行省,杭州为省治始此。明朱元璋于元至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攻占杭州,十一月改杭州路为杭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直属浙江省,并为省在地。民国 26年12月24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杭州。沦陷期间,原8个区改为7个区。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杭州市为浙江省直辖市,并为浙江省省会。
著名景点西湖,吃的有西湖醋鱼 东坡肉 荷叶鸡 茶叶虾仁 宋嫂鱼羹。
杭州的发展,气候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
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河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
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市内有钱塘江、东苕溪、京杭大运河、萧绍运河和上塘河等江河。
钱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库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78亿立方米,库区内有大小岛屿1078个,故又称"千岛湖"。
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长3.3公里,东西宽2.8公里,水面面积5.66平方公里。西湖与钱塘江沟通后,每天引入钱塘江水约30万立方米。
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脉为天目山、白际山、千里岗山,东南部为龙门山。临安市西部与安徽省交界的清凉峰为最高,海拔1787米。
自然: 杭州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红壤分布在丘陵区,宜种茶树、果树,其中以西湖龙井一带出产的茶叶品质最为优异。
水稻土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区,该区是粮油棉麻桑和蔬菜的主要产地。 杭州市处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平均森林覆盖率为62.8%,生物种类繁多,丰富。
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1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动物有5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3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树种有18种。临安市的天目山和清凉峰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 矿产有萤石、白云石、石灰石、膨润土等大型非金属矿和铁、钼、铜等中型金属矿床。临安市昌化出产一种罕见的鸡血石,质地细腻,色彩鲜艳,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旅游] 2000年,来杭境外游客70.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旅游外汇收入2.92亿美元,增长23.4%;国内游客2305万人次,增长4.4%,国内旅游收入达到190亿元,增长14%。杭州及所辖临安、建德先后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西湖风景区列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之一;宋城、千岛湖两风景区获得全国首批"4A"景区称号。
杭州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自然赋予的独特环境和几千年人类文化积淀,使杭州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荟萃之地。杭州拥有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湖风景名胜区、"两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目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五个国家森林公园--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园;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区--之江国家旅游度区。
全市拥有年接待1万人次以上的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120余处。桐庐、临安、淳安都成为年接待景点游客上百万人次的旅游大县(市),杭州"旅游西进"战略轮廓初步显现。
以西湖为中心,"三江两湖一山"为主线,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区为重点,辐射全市的大杭州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总面积达60.8平方公里。
融名胜古迹、园林山水为一体,西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笼,溪涧幽深,一年四季各具秀色。西湖"双十景"交相辉映,灵隐禅寺、岳王庙、六和塔、虎跑等著名景点举世瞩目。
近几年新建成的宋城、未来世界、胡雪岩故居、城隍阁、满陇桂雨公园等景点,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西湖景区对游人开放的公园、风景名胜点达100余处。
西湖风景名胜区已被国家列入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西湖十景"之名,源于南宋画院的西湖山水画题目。
今存古籍《方舆胜览》记载:"好事者赏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岸(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之后,以这十景作画、作诗、写词者不断。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杭州,就"西湖十景各赋诗一首,其中,有两景改名为"雷峰西照"(后人又称"雷峰夕照")、"双峰插云"。
1985年,由10万中外游客和杭州市民投票评出"西湖新十景":虎跑梦泉、龙井问茶、满陇桂雨、云栖竹径、九溪烟树、阮墩环碧、吴山天风、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西湖双十景使西湖名扬天下。
以清澈的流水为主景,"山美、水清、境幽、史悠"为特色的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是杭州又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的平湖、峡川、群岛、奇山、溶洞、泉瀑和历史性。著名景点有鹳山、新沙岛农家乐、桐君山、瑶琳仙境、严子陵钓台、天目溪漂流、建德大慈岩、灵栖洞、九姓渔民婚礼、双塔凌云、七里扬帆、千岛湖等景点。
千岛湖上游为安徽屯溪,"两江一湖"旅游线连接着西湖风景名胜区和黄山风景区,是中国江南著名的一条"黄金旅游线"。 素有"大树王国"、"天然植物园"之美誉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由东、西两支天目山脉组成,西天目主峰仙人顶海拨1507米,东、西天目山两峰相距仅15公里,双峰雄。
急!杭州历史
秦始皇过钱唐
秦始皇过钱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设会稽郡,置钱唐、余杭、富春、海盐(今海宁)4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昙超首开玉泉
昙超首开玉泉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僧昙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开山筑庵。清康熙时改清涟寺,俗称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钱唐。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钱唐县治由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左右,是为最早的杭州城。
隋开凿江南运河
隋开凿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杨广凿通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杭州,800余里。自此与江北运河相接。明清时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称"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江南运河向为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桥为大运河水运的起讫点。
唐改钱唐为钱塘
唐改钱唐为钱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为避国讳,4年后将钱唐改为钱塘。
首创九里松
首创九里松唐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桥至灵隐植松九里。"九里云松"后为"钱塘八景"之一。
李泌开六井
李泌开六井唐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开相国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龟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决居民饮咸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职期间,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并重修六井。离任时留诗:"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又因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他,将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黄巢军入杭州
黄巢军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黄巢于九月攻陷广州后,十一月率20万人从江西进入浙江,掠余杭,入杭州,旋即离去。
钱癠筑罗城
钱癠筑罗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钱癠为镇海军节度使,雄踞杭州,发民夫20万及十三都军士,自凤凰山筑罗城,周长35公里,建有10座城门,3座水城门。
钱氏筑捍海塘
钱氏筑捍海塘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缴自月轮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门沿钱江筑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长二三十公里,世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桥时,挖至路面下5~11米深处,发现"钱氏捍海塘"遗迹,经考古发掘,柱长约6米,直径约13~39厘米,柱后为装满石块的竹笼,竹篾编织痕迹十分清晰,其后夯土,最后一排为木柱与竹编)。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专门浚治西湖。
钱元?慈云岭造像
钱元?慈云岭造像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吴越国王钱元在西湖慈云岭南坡资延寺右摩崖造弥勒、观音、势至佛龛和"唐僧取经"石龛。
钱弘?创建灵峰寺
钱弘?创建灵峰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至三年(944~946),吴越国王钱弘?为伏虎禅师在灵峰建鹫峰禅院。宋时改灵峰禅寺。为西湖探梅胜地之一。
吴延爽建保?塔
吴延爽建保?塔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国王钱弘?被赵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吴延爽为祝福钱弘?进京平安,特在西湖宝石山建塔,称为保?塔。现塔为1933年重建。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开宝三年(0),吴越国王钱弘? 在钱塘江边月轮山建六和塔,并建开化寺。北宋开宝八年(5),钱弘?为庆贺王妃黄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黄妃塔,俗称雷峰塔,内藏《宝箧印经》8.4万卷。"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毁。1983年5月院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批复重建。
苏东坡两次守杭
苏东坡两次守杭北宋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诗人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贬为杭州太守,见西湖淤塞荒芜几占面积之半,积葑约100公顷。干涸时,几至龟裂。次年上《乞开西湖》状。4月28日开工,用工20万,半年完工。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桃柳芙蓉,人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为"西湖十景"之一。开浚茅山、盐桥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离任时,百姓含泪送别,杭城家家有他的画像,饮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腊破杭城
方腊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起义,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寿昌、分水、桐庐等县,又分兵两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腊之妹方百花血战涌金门,破杭城,东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现凤凰山巅有"百花点将台"遗迹。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自安吉进杭州,钱塘县令朱跸大战金兵于葛岭,后战死天竺。尉曹金胜、祝威亦战死松木场。赵构逃越州、明州、定海、台州到温州。次年二月,完颜宗弼退出杭荩 莼鸱俪侨 铡*?
岳飞被害
岳飞被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罪岳飞于大理寺风波亭(现浙江医科大学内)。其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遇害。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筑凤凰山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开封、康王赵构逃到杭州,至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间,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以"堂"、"阁"、"斋"、"楼"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台20余座。杭州内外建行宫37处和御花园17处。
慧开创黄龙洞
慧开创黄龙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开自江西隆兴黄龙山来杭,在黄龙洞建护国仁王禅寺。为黄龙洞首创寺院。旧"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黄龙积翠"。今"黄龙吐翠"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凤凰寺于杭州羊坝头(现中山中路),为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进杭
元兵进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颜进攻杭州。2月,元兵进驻钱塘江沙滩。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宫失火
南宋故宫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为杭州。是年,南宋皇宫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烧殆尽。
马可.波罗游杭州
马可.波罗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处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扬州徙杭州,改称江浙行中书省,马可.波罗为枢密副使,在任3年,时时风问俗。1294年返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盛称杭州是"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东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闾舍焚荡其半,总计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5755间,107户38116人受灾,烧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烧毁民舍4万余间,火灾之甚前所未有,数百年浩繁之地,日渐凋敝。
红巾军进杭
红巾军进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徐寿辉将项普略攻取杭州,于7月10日破昱岭关,自余杭占领杭州。26日退出。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割据浙西五郡,举反元义旗。废九曲城,重建杭州城,并发民夫20万沿城开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阔约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围城3月有余,各路粮道不通,一城之人饿死十之六七。军退,又大半死于病疫。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明永乐三年(1405),广东海南人周新调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狱疑案,免征灾税,善政甚多,杭人称"冷面寒铁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纪念他,称之为"城隍",在吴山建城隍庙祭祀。
于谦归葬西湖
于谦归葬西湖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以于谦(杭州人)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于谦被加以"意欲"谋逆罪,是年60岁。明天顺三年(1459)葬于谦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明成化元年(1465)于谦冤案昭雪,恢复官位名誉,谥"肃愍"、"忠肃"。杭人以为岳飞、于谦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气","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创办万松书院
创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报恩寺旧址创办万松书院。清康熙时改称敷文书院,今遗址尚存。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杨孟瑛自2月2日起兴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历时152天,计675万工日,拆毁田荡3481亩,耗银28700多两,使西湖复唐宋旧观。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长堤6里,后称杨公堤。
湖中二岛形成
湖中二岛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孙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遗址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即现湖中三岛之一的"湖心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绕潭作堤,为"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钱塘县令杨万里以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外堤,构成"岛中有岛,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启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复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内建旗营
杭城内建旗营清顺治五年(1648),清廷决定在杭州城内圈地建"旗营",1650年正式动工,周长约4.5公里,占地96公顷,筑墙高约6米,有城门5座。内有"亭湾骑射",为清时"钱塘十八景"之一。
张煌言就义
张煌言就义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张煌言(苍水)被俘解来杭州,农历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场就义,是年45岁。遗体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康熙题西湖十景
康熙题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来杭州游西湖。以后,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在西湖孤山筑行宫,疏通市内河道涌金河(浣纱河)以通龙舟。题"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从此,南宋画院祝穆、马远笔下的"西湖十景"更负盛名。
建玉带晴虹
建玉带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疏港,在苏堤第五桥(东浦桥)西筑堤63丈,名堤,上筑三孔玉带桥,名"玉带晴虹",为清"钱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来杭
乾隆六次来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书院、观潮楼,阅兵;渡钱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后,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题"钱塘十八景"、"行宫八景";4次至海宁阅视海塘工程、观潮、祭海神。
建文澜阁
建文澜阁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将原康熙行宫(西湖孤山)"圣因阁"内玉兰堂藏书楼改建为"文澜阁",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并为江南三阁,各收藏《四库全书》一部。现"文澜阁"及藏书俱在,为江南三阁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历时2年。将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岛,后人称"阮公墩"。现"阮墩环碧"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则徐协办海防
林则徐协办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则徐被革职后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协办海防事务。是日,自广东抵杭州(富阳)。在浙江35天,协助裕谦筹谋划策。
太平军两进杭城
太平军两进杭城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围魏援赵"之计,于3月19日攻占杭城,24日退出。此为太平军第一次攻占杭州。次年,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个多月。其间,取一系列争取知识分子政策,在经济上实施对城市贫民、手工业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经济、文化发展。退出后,清兵入城,纵兵大掠,奸*妇女,抢夺财物,均谓取之于"贼"。抢劫之后,杭城81万人仅剩7万。
辟拱宸桥租界
辟拱宸桥租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创办求是书院
创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启在蒲场巷普慈寺旧址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正式开学。此为杭州创办近代教育的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启在西湖港办的蚕学馆开学。此为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开浙江职业教育之先河。
创西泠印社
创西泠印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桥畔发起创办研究金石学术团体。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吴昌硕为社长。
沪杭铁路入城
沪杭铁路入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杭城清泰门内,铁路贯城而入,拆城墙数十丈。此为杭州拆城墙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11年遵烈士生前遗愿,葬遗体于西泠桥堍(岳飞墓东),傍建"秋社"。以后墓几经迁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从西湖鸡笼山迁秋瑾遗骸于西泠桥东堍(东南)梅花屿头,重建秋瑾墓。
鲁迅与"木瓜之役"
鲁迅与"木瓜之役"清宣统元年(1909)六月,鲁迅自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市高级中学)任教。11月10日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教师反对新任监督夏震武(外号木瓜),发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辞职。这是清末轰动全省的教师风潮。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的一个晚上,孙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当时为浙江革命的秘密总机关)。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题"明禅达义"匾额。在秋社题"巾帼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来杭。
杭州光复
杭州光复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6日杭州"旗营"投降,杭州全城光复。1913年"旗营"归公。7月22日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垣,建马路,辟公园。杭州城墙、城门相继拆除建路。
建城区马路
建城区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区马路,自旗营沿荐桥街至城站一段,由佑圣观沿馆驿后、城头巷至上板儿巷一段,先后动工。再建环湖马路,从钱塘门起环绕西湖苏堤、白堤至灵隐止。
西湖会议
西湖会议1922年4月,中国***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上讨论了中国***和工人运动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决定有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关于中国***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意见。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更无地震。1925年2月2日《京报副刊》载文说塔倒原因"实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遗址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首建大桥
钱塘江首建大桥1934年8月8日,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负责设计建造的钱江大桥开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桥长1453米。分引桥、正桥两部分,正桥16孔,下层为铁路桥,上层为公路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杭州沦陷
杭州沦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进入杭州,杭州沦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后达8年。
杭州市人民成立
杭州市人民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国民党官员纷纷溃逃,社会一片混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坏、反迁移,保卫城市建设,迎接大军解放"。全市工人开展护厂运动。5月3日,中国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成立。
40次到杭州
40次到杭州从1953~15年的22年间,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在杭州写的著名诗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1953年12月27日,到杭州。在杭州期间,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后,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为0.55米,蓄水量仅300余万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见葑芜。自1951年起开始全面浚湖,历时8年,于1959年竣工。耗资454万元,共挖淤泥720.88万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米,最深处2.6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万立方米。以后由常设机构西湖水域管理处把疏浚西湖作为日常任务。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1996年5月,经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此次区划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由430平方公里扩大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有多少人口
人口:约83.2万人
人口密度:682人/km2
余杭,地处浙江省北部,位于杭嘉湖平原和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花果之地,文化之邦”。 全区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辖14个镇、1个乡、4个街道,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2004年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列全国县(市)第16位。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就在余杭这片热土上生息劳作,使这里成为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余杭大地上更是孕育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今天,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代表;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南宋时期,余杭作为京畿之地,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和悠久的历史一样灿烂的,是余杭辈出的人才。既有天目诸山的灵秀之气又得东南沿海浩荡之风的余杭,素称文物之邦,人文荟萃之地,古往今来英才辈出,代有其人。传说时代,大禹曾在这里降服了肆虐的水魔,留下了令后人景仰的遗迹;三国名将凌统,宋代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南宋数学家杨辉名垂青史;近代更是出现了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炳麟(号太炎)这样的伟人。
余杭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有“茶圣”陆羽、大诗人苏东坡、金石书画家吴昌硕等名家留下的踪迹,有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的超山、佛教圣地径山、东明山森林公园、黄鹤山天都城等风景名胜,有良渚文化博物馆、杨乃武与小奇案遗迹等人文景观。
撤市设区后,东、西、北三面拱围老杭城的余杭,成了天堂的门户。1228平方公里的区域,其优势凸显。交通便捷,除了沪杭甬、杭宁、杭徽、绕城高速公路外,还有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104国道、320国道,01、02、04、09、15省道以及东西大道、塘康公路、文一路延伸等重要道路在区内贯通成网。余杭的区位优势得到大提升,成为杭州大都市的一个副城区。
风光旖旎,环境优美。临平城区和塘栖有山有水,都是依山傍水,适宜人居的好地方。近年来,城区临平绿化面积大幅增加,人民广场、世纪公园的面积均在6公顷以上,加之道路、小区的绿化,已初步成为四季常绿的地方。而古镇余杭、良渚、闲林、瓶窑等地山清水秀、自然生态风光极佳,更是人居佳地。
2004年12月,余杭区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区”称号。2003年年初,余杭区提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两年来,区文明委先后组织开展“十佳市民”、“十佳下岗再就业明星”、“十佳外来员工”等评选活动;精心设计了“走向城市化”、“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至年末,全区已有省百佳社区2个、省文明社区3个、省示范社区7个,市、区级文明(特色)社区32个。同时,在创建中,还不断拓展创建特色,着力提升城区品位。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在全省率先-《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在打造“平安余杭”活动中,创新了“联防、联勤、联调”三联工作机制;并把文化力培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阵地先后建成,全区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已达1300多家,文化产业总量已占到全区GDP的5%。经过两年多努力,余杭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指标达到了“文明城区”的标准要求,正成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生活舒适便捷的环境保护模范之城。
2004年,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启动实施《生态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河道整治规划》。大力推进市政设施养护社会化,首次对城区16.83公顷绿地实行养护招标。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疏浚河道35千米,治理关停71家石矿企业, “创模”工作全面达到国家环保总局专家组技术核查要求。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建成区全年新增绿地面积22.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1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08%。城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36平方米。绕城高速余杭段两侧林带被命名为“浙江省重点公益林示范区”。
近年来,余杭区相继-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房地产业发展。实行“购房入户”政策,允许外地人购房入户;房地产市场的税率调整,降低了商品房的契税和房地产交易手续费,运用税费杠杆培育和拉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允许房改房提前上市交易,有利于房地产二、市场的开发,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个人购房群体,推动了住房散户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余杭的金融机构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投向,为购房者推出了按揭、抵押等方式,解决了购房者融资的困难。
全年完成住宅建设投资52.91亿元,增长23.6%;住宅施工面积6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45.4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8.1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59.1平方米。2004年,临平城区商品房的价格一般在每平方米4500元左右。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6.2%。不少楼盘获建筑行业的“钱江杯”、“西湖杯”和省、市级优秀住宅小区等荣誉称号。
“居住在杭州,满意在余杭”,根据房地产市场需求,余杭区制订科学合理的房地产发展规划,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严格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提高产权产籍、房产交易服务质量,扩大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商业规模,满足群众的购房需求;依法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强化住宅小区配套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继续推进星桥天都城、乔司新城、闲林生态居住区等规模房地产项目的开发。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2006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70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15元,增长10.8%;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1.0%和9.9%,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7个和1.1个百分点。随着收入的增长,居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全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为13295元,增长9.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7790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06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9%和34.4%,分别比上年下降了0.3和1.0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13.1亿元,增长21.4%;人均储蓄余额达2.6万元,增长18.2%。
2008数字余杭
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01.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分别快于全省、全市1.0个和0.1个百分点,但增幅与上年相比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31.亿元,下降1.0%;第二产业286.4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183.50亿元,增长18.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7.2:58.3:34.5调整为6.4:57.1:36.5。全区按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60320元,按国家公布的2008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8000美元,达到8684美元。
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2.50亿元,增长2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20亿元,增长31.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4.59亿元,增长22.8%。
人口。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78元,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52元,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
200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301.40亿元,增长30.3%。
年末,建成区面积达到22.63平方公里,增长17.6%。
工业生产。2008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10.80亿元,增长12.5%。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1025.54亿元,增长13.4%,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为78.2%。
2008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01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8.77亿元,分别增长16.1%和18.6%。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66亿元,增长21.9%。
2008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32.56亿美元,其中进口额2.44亿美元,出口额30.12亿美元,增长29.3%,比上年回落了1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区共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合同外资6.51亿美元,增长38.4%;到帐外资3.44亿美元,增长86.3%。
地理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是长江三角洲的圆心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0°09′~30°34′、东经119°40′~120°23′,东西长约63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余杭区从东、北、西三面成弧形拱卫杭州中心城区,东面与海宁市接壤,东北与桐乡市交界,北面与德清县毗连,西北与安吉县相交,西面与临安市为邻,西南与富阳市相接。
余杭交通
余杭交通便利,穿境而过的两条铁路(沪杭、宣杭)、两条国道(320、104国道)、五条高速公路(沪杭高速、杭宁高速、杭徽高速、绕城高速以及在建的杭浦高速)、两条主要河流(东苕溪、京杭大运河)和五条省道(01、02、04、09、15省道),把余杭和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紧紧相连。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了1798.6公里。全区等级公路通村率、硬化率达到100%。区境内有航道里程350公里,其中干线43.37公里,支线306.63公里,一个遍布全区镇乡、干支相连、水陆联动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地形地貌
余杭区跨越钱塘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两个地层分区,宏观构造特征大体可分为西部山地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东苕溪为界,西部山地丘陵河谷,形成于1.3亿年前,长期基本稳定;东部水网平原、滩涂平原几经沧桑,从公元前5世纪起,随文明进步而逐步开拓,形成如今地貌。
区境西北与西南部属天目山东麓和千里岗山脉之余脉。山体顺南、中、北3条苕溪谷地两侧呈马蹄形展布,层峦叠嶂、茂林修竹。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有窑头山(1095米)、红桃山(1029米),海拔500米~1000米的有鸬鸟山(870米)、峰高岭(708米)、王位山(726米)、红山顶(640米)、径山(616米)等13座。因苕溪而成的河谷平原分布在苕溪谷口。东北部为水网平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流域,平畴一片,塘漾棋布,是闻名的杭嘉湖水乡平原。东南部为滩涂平原,分布于星桥周杨村至亭趾一线以南,是在海积作用为主,冲积、湖积作用为辅条件下形成的,地势略高亢平坦、土层深厚,是境内重要经济作物区。平原面积8.62万公顷,占全区面积的70.31%。
自然
境内自然丰富。境内已探明的矿物有22种,其中膨润土、白云岩等大型矿床3处,钼铁矿、石英、凝灰岩等中型矿床8处。另有磁铁、锰、铜、锡、萤石、重晶石、天然气等矿藏。
境内多种地貌类型分布,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为各种植物生长和动物孽生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林木覆盖率为40.1%,森林覆盖率为37.4%,人均森林面积0.04公顷。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植被,维系着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自然植被有长绿阔叶林、长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草等6个类型。野生植物157科629种,主要有:竹类为毛竹、早竹、苦竹、浙江刚竹、浙江淡竹等竹林;树类有495种,分属77科,其中受国家一级保护的有水杉、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有银杏、华东黄杉、水松、鹅掌楸、杜仲、夏腊梅、金钱松、福建柏等12种。野生中草药80余种,人工栽培的20余种。人工栽培的作物中,粮油、经济作物超过100种,蔬菜有30类、120种左右。大型野生真菌36科95种。野生动物120科275种,主要有杜鹃、黄鹂、画眉等32种鸟类,华南兔、豹猫、野猪等23种哺乳类,蝮蛇、大鲵、龟、石蛙、蟾蜍等两栖、爬行类27种,泥鳅、黄鳝、条光唇鱼等鱼虾类23种,昆虫1000余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黑鹿、云豹、金钱豹,二级保护的有灵猫、大鲵、穿山甲和鹗等,属省级保护的有蕲蛇、大杜鹃、鼬獾等。
境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受山脉走向制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河流具有流量丰富、水位季节变化大的特点。水的丰富对航行、灌溉、淡水鱼养殖、发电、生产生活用水乃至旅游都十分有利。因地形差异,形成两个不同水系:西部为天然河流,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以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为骨干,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在东苕溪下游和运河两岸,分布众多被称为荡、漾、潭的水域,其中较大的有三白潭、官塘漾等。据测量,在正常年景,地下水总量为1.57亿立方米。
气候特征
余杭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区。冬夏长春秋短,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16.2℃,年平均雨量1391.8毫米。因境内地形不同,小气候差异明显,春、冬、夏季风交替,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春雨连绵,风向多变,天气变化较大。常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雨量相对集中,梅雨结束即进入盛夏,受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热、温度高、日照强、蒸发大,易有伏夏。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比较稳定。冬季,盛吹西北风,寒冷、干燥,如遇北方强冷空气,就出现寒潮。气候特征为气温适中,适宜双、三熟制。雨热同季,有利于叶茎类作物和瓜果生产。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适宜栽培种植南北多种作物,具有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济作物的气候优势。
行政建制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建制沿革
余杭历史源远流长。从境内吴家埠、荀山、小古城等遗迹的发掘表明,早在距今7000年~6000年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四五千年前,成了良渚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余杭之名,春秋时已见诸史籍,彼时属吴、越领地,战国中期属楚。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在今境内置钱唐(含杭州城区)、余杭两县,属会稽郡(钱唐几经变更,到民国为杭县,今余杭区系由原余杭县和杭县大部地域合并而成)。
西汉时,余杭、钱唐两县仍属会稽郡,钱唐为会稽郡西部都尉治。平帝元始四年(4年),改钱唐县为泉亭县。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余杭县为进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余杭、钱唐。
三国时,余杭、钱唐均入吴国版图,属吴郡,隶扬州,钱唐县并为吴郡都尉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钱唐郡,改置杭州,州治初设余杭,次年移钱唐。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杭州为余杭郡,钱唐、余杭仍为所属。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余杭郡为杭州,为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五代后梁龙德二年(922年),划钱塘、盐官两县地各半及富春县之两乡地置钱江县,与钱塘县同城设治。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年),改钱江县为仁和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属两浙西路。钱塘、仁和升赤,余杭升畿。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临安府为杭州路,钱塘、仁和、余杭属之。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攻下杭州,改杭州路为杭州府。明清延之。
民国元年(1912年)2月,废杭州府,以原钱塘、仁和县地并置杭县,与余杭县同属钱塘道。
949年5月两县解放,余杭、杭县建制未变。1958年4月,杭县被撤销,属杭州市郊区。1960年1月建立钱塘联社(县级)。余杭县亦于1958年10月撤销,并入临安县。1961年3月,从临安县析出原余杭县境与钱塘联社合并,4月,钱塘联社撤销,恢复县建制,定名余杭县,县治设临平镇。1994年4月,撤销余杭县,设立余杭市。2001年3月,撤销余杭市,设立杭州市余杭区。
行政区划
余杭区现辖乔司、运河、塘栖、崇贤、仁和、良渚、闲林、余杭、仓前、径山、瓶窑、黄湖、鸬鸟、百丈14 个镇,中泰1个乡和临平、南苑、东湖、星桥4 个街道。区驻临平街道。根据杭州市总体规划,由临平等4 个街道和运河镇组成的临平城为杭州三大副城之一,建成区面积现为13.5平方公里,另有塘栖、良渚和余杭3个组团式城镇。
2006年末,余杭区共有建制村262个;社区54个。
人口状况
余杭先民,早在新石器时期,于良渚、瓶窑一带形成聚落。秦统一中国后,有大量居民迁徙余杭,以后各朝,尤其在南宋,北方人口大量移入,几经民族融合,已无直接后裔。民国17年(1928年),杭县总人口为39万人,余杭县为12.6万人。1949年,两县共10.71万户,43.99万人。2008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5万人。在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45.57万人,非农业人口3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99‰,自然增长率为2.18‰。
2021年3月,余杭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3名。
2021年2月,余杭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5名。
2021年1月,浙江公布“2020年度浙江省产粮大县”名单,余杭区上榜。
2021年1月,余杭区上榜“2020年度中国社会治理百佳示范县市”,位列第5名。
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余杭区为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余杭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发布《2020年淘宝村百强县》,余杭区上榜,排名第17位。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余杭区位列第7名。
2020年9月,余杭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7。
2020年9月,2020中国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榜单发布,余杭区排位第2名。
2020年7月,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出炉,余杭区位列第1名。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余杭区榜上有名。
2019年10月,余杭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位列第7名。
2019年10月,余杭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位列第7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余杭区名列第38位。
2016年12月,余杭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涨翻天!猪价豪横大涨,羊价“牛气冲天”,玉米跌惨!3.1日猪价
俗话说,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更没有只涨不跌的行情。
进入2月份,生猪市场出现震荡偏强走势,养猪户们也即将脱离亏损的泥沼;羊价市场,持续走牛,连续上涨的行情,被戏称为“羊贵妃”,到底涨到多少了?一会一起看一看。
最让人闹心的就是玉米了,过了春节,一直走下坡路,目前仍在下跌当中。
那么市场究竟啥情况?猪价、玉米何时会迎来上涨拐点?一起来了解和探讨一下:
01、猪价霸气上涨
生猪价格连续震荡上涨,猪价正在向8元大关发起冲锋,3月1日,生猪市场继续上涨,但上涨的“成色”有所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上涨的动力仍然不足,全国各省市猪价,由2月28日的10个省市上涨,仅仅增加到11个,下跌的省份,也仅8个减少到7个。
二是从上涨的幅度上看,上涨的幅度也有所收窄,只有广东和吉林2个省上涨2毛,其他各省上涨幅度仅在1毛钱左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目前看,生猪走势偏强一些,已经比较不错了,因为目前正是猪肉消费淡季,对于养猪户来讲能够保持不跌就是值得高兴了。
目前猪价正在冲击8元大关,很难一蹴而就,在这个比较敏感的价位上,卖压会很大,所以个人感觉3月前半个月生猪均价很难突破8元大关,震荡1、2周之后,在全国数万所学校开学、居民消费逐渐恢复、餐饮业的不断好转情况下,生猪价格有可能突破成本线8.5元/斤,之后逐渐进入赢利模式。
02、羊价涨势反扑
说到羊价,最近好多养羊户可能都感觉到了,羊价涨了,终于看到一些希望了,并且现在各地收羊的人越来越多,不但涨价,而且还不愁卖了。
据了解,从去年冬天到现在,很多地方羊价涨了1块多钱,个别地方涨幅达到2元,各地育肥羊主流报价由原来的13、14元一斤,涨到现在的14、15块钱,个别地方达到了16元一斤,整体看行情是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部分地区羊价情况如下:山西临汾地区,绒山羊公羊,价格23元/斤;山西怀仁110斤重育肥羊14.8元/斤;河北邯郸,育肥公羊130斤重的17.2元/斤;河北唐县寒羊串14.0元/斤,细毛羊串14.3元/斤,新民羊14.6/斤;
天津蓟州区棉羊肉羊串17.2元/斤;吉林双阳寒羊公100斤重的18元/斤;湖北钟祥湖羊育肥15/斤;河南洛阳山羊公17元/斤;三门峡育肥绵羊13.5元/斤;安徽淮南育肥湖羊100斤以上的15.5/斤;涡阳地区育肥湖羊140斤重的16.0元/斤;山东盐窝小尾寒羊串13元/斤,细毛羊串13元/斤,新民羊13.4/斤;
浙江嘉兴育肥湖羊16.8元/斤;陕西省潼关育肥肉羊12元,母条子13元;宁夏固原三营市场淘汰母羊11.5-12元/斤,淘汰公羊13.5-14.5元/斤。
从各地报价情况看,羊价出现上涨,原因这样几点:
一是三年特殊时期,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加入到养羊行业,羊价一落再落,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了,离开了养羊市场,羊存栏量有所下降。
二是从羊周期角度分析,2018年以来的养羊数量持续上涨,2021年达到存栏量高点,到2022年价格降到低谷,2023年行情大概率会进入上涨周期。
三是近期生猪价格、猪肉价格上涨,再加上养殖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对羊价也有一定的支撑。
整体来看,羊价走势不错,但短期内大家不要预期上涨太多,因为目前仍外消费淡季,并且过剩的产能还没有消化掉,下半年行情值得大家期待一下。
03、玉米惨跌不止
随着最近几天的天气升温,玉米的存储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玉米加工企业门前到车数量的增多,近日各地玉米市场仍然保持低迷状态,各个企业轮翻下调收购价格。
2月28日,山东地区15家企业下调:邹平容海跌0.2分,1.458元/斤;惠民春晖跌0.3分,1.437元/斤;滨州金汇跌0.4分,1.425元/斤;平原福洋跌0.55发,1.405元/斤;禹城保龄宝跌0.3分,1.407元/斤;肥城福宽跌0.2分,1.42元/斤;东北祥瑞跌0.5分,1.427元/斤;
昌乐盛泰跌0.5分,1.41元/斤;成武大地跌0.2分,1.433元/斤;大泽成生物跌0.2分,1.435元/斤;日照金禾博源跌0.5分,1.465元/斤;临清金玉米跌0.3分,1.387元/斤;枣庄恒仁工贸跌0.5分,1.435元/斤;沂水大地跌0.2分,1.443元/斤;沂水鲁洲跌0.5分,1.445元/斤。
河北邢台广玉淀粉跌0.5分,1.405元/斤。
另有3家企业上调收购价格要:石家庄德瑞淀粉涨0.5分,1.405元/斤;河南鹤壁飞天淀粉涨0.5分,1.423元/斤;吉林燃料乙醇涨1分,1.375元/斤。
目前看,玉米弱势调整短期内仍将持续,主要受累于:
一是天气越来越暖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达到了0度以上,玉米保存能度加大,玉米上市量增多。
二是受2022年贸易商收购玉米没赚到多少钱、甚至有的还亏钱的影响,很多中间商观望气氛较强,感觉目前的价位收储利润空间不大,没有赚头,还在等待进一步下跌后再行抄底。
三是市场有传闻称,三月份稻谷定向销售1800万吨,如果传闻属实,对玉米市场也会有一定的冲击。
总的来看,3月份是玉米震荡之后走出阴霾的重要时间节点,希望在玉米销售见底、国储收购扩面、猪价回暖等诸多因素下,会有一个触底后反弹上涨的拐点出现。
杭州在明代叫什么名字?
秦始皇过钱唐
秦始皇过钱唐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秦设会稽郡,置钱唐、余杭、富春、海盐(今海宁)4县。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
慧理首开灵隐天竺东晋咸和三年(328),印度僧人慧理登灵鹫峰(今飞来峰),叹为"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飞来",并指为"仙灵所隐之处",在山下创建灵隐寺。两年后又在天竺山创建翻经院(后改法镜寺),即下天竺。
昙超首开玉泉
昙超首开玉泉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僧昙超在西湖仙姑山青芝坞口开山筑庵。清康熙时改清涟寺,俗称玉泉寺。
隋建杭州城
隋建杭州城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杨坚平陈,改钱唐郡为杭州。初治余杭。次年,移治钱唐。隋开皇十一年(591),将杭州钱唐县治由灵隐山下移至柳浦西(今杭州江干一带),并依凤凰山筑城,周围15公里左右,是为最早的杭州城。
隋开凿江南运河
隋开凿江南运河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杨广凿通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杭州,800余里。自此与江北运河相接。明清时期,由北京至杭州的大运河称"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江南运河向为运要道,对南北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曾起重大作用。杭州拱宸桥为大运河水运的起讫点。
唐改钱唐为钱塘
唐改钱唐为钱塘唐武德元年(618),唐高祖李渊建立唐王朝。为避国讳,4年后将钱唐改为钱塘。
首创九里松
首创九里松唐十三年(725),杭州刺史袁仁敬在洪春桥至灵隐植松九里。"九里云松"后为"钱塘八景"之一。
李泌开六井
李泌开六井唐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781~784),杭州刺史李泌开相国井、西井、方井(即四眼井)、白龟池、小方井、金牛井等六井,引西湖水入井,解决居民饮咸水之苦。
白居易守杭
白居易守杭唐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任职期间,治理西湖,筑堤建闸,放水灌田,并重修六井。离任时留诗:"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又因有诗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后人为纪念他,将西湖白沙堤改名"白堤"。
黄巢军入杭州
黄巢军入杭州唐乾符六年(879),黄巢于九月攻陷广州后,十一月率20万人从江西进入浙江,掠余杭,入杭州,旋即离去。
钱癠筑罗城
钱癠筑罗城唐景福二年(893)七月,钱癠为镇海军节度使,雄踞杭州,发民夫20万及十三都军士,自凤凰山筑罗城,周长35公里,建有10座城门,3座水城门。
钱氏筑捍海塘
钱氏筑捍海塘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缴自月轮山(今六和塔)起至艮山门沿钱江筑捍海塘,以防海潮。堤长二三十公里,世称"钱氏捍海塘"或"钱氏石塘"(1985年在建造江城路立交桥时,挖至路面下5~11米深处,发现"钱氏捍海塘"遗迹,经考古发掘,柱长约6米,直径约13~39厘米,柱后为装满石块的竹笼,竹篾编织痕迹十分清晰,其后夯土,最后一排为木柱与竹编)。是年,又置撩湖兵千人,专门浚治西湖。
钱元?慈云岭造像
钱元?慈云岭造像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吴越国王钱元在西湖慈云岭南坡资延寺右摩崖造弥勒、观音、势至佛龛和"唐僧取经"石龛。
钱弘?创建灵峰寺
钱弘?创建灵峰寺五代后晋开运元年至三年(944~946),吴越国王钱弘?为伏虎禅师在灵峰建鹫峰禅院。宋时改灵峰禅寺。为西湖探梅胜地之一。
吴延爽建保?塔
吴延爽建保?塔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国王钱弘?被赵匡胤召到汴梁,其舅吴延爽为祝福钱弘?进京平安,特在西湖宝石山建塔,称为保?塔。现塔为1933年重建。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
钱弘?建六和塔、雷峰塔北宋开宝三年(0),吴越国王钱弘? 在钱塘江边月轮山建六和塔,并建开化寺。北宋开宝八年(5),钱弘?为庆贺王妃黄氏生子,在西湖夕照山雷峰上建黄妃塔,俗称雷峰塔,内藏《宝箧印经》8.4万卷。"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1924年9月25日雷峰塔坍毁。1983年5月院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批复重建。
苏东坡两次守杭
苏东坡两次守杭北宋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诗人苏东坡到杭州任通判。北宋元 四年(1089)苏东坡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贬为杭州太守,见西湖淤塞荒芜几占面积之半,积葑约100公顷。干涸时,几至龟裂。次年上《乞开西湖》状。4月28日开工,用工20万,半年完工。取葑泥筑长堤,架六桥,植桃柳芙蓉,人称苏堤。"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湖中建三塔,即今"三潭印月",亦为"西湖十景"之一。开浚茅山、盐桥二河,以通江湖。重修六井、南井。任期内,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北宋元六年(1091)离任时,百姓含泪送别,杭城家家有他的画像,饮食必祝,又在西湖建祠以祀。
方腊破杭城
方腊破杭城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淳安县)起义,12月攻克睦州及遂安、寿昌、分水、桐庐等县,又分兵两路合攻杭州。12月29日,方腊之妹方百花血战涌金门,破杭城,东南大震。次年2月18日退出。现凤凰山巅有"百花点将台"遗迹。
金兵陷杭城
金兵陷杭城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将完颜宗弼自安吉进杭州,钱塘县令朱跸大战金兵于葛岭,后战死天竺。尉曹金胜、祝威亦战死松木场。赵构逃越州、明州、定海、台州到温州。次年二月,完颜宗弼退出杭
岳飞被害
岳飞被害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罪岳飞于大理寺风波亭(现浙江医科大学内)。其子岳云、部将张宪同时遇害。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
南宋筑凤凰山禁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南宋王朝筑凤凰山禁城,周长4.5公里。又筑外城高6.7米,阔3.3米,城门13座。自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兵攻陷开封、康王赵构逃到杭州,至南宋绍兴八年(1138)定都杭州,20年间,禁城内建起大殿13座,以"堂"、"阁"、"斋"、"楼"命名的建筑40余座,亭、台20余座。杭州内外建行宫37处和御花园17处。
慧开创黄龙洞
慧开创黄龙洞南宋淳 元年(1241),僧慧开自江西隆兴黄龙山来杭,在黄龙洞建护国仁王禅寺。为黄龙洞首创寺院。旧"杭州四十二景"中有"黄龙积翠"。今"黄龙吐翠"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
阿老丁重建凤凰寺南宋咸淳七年(1271),回民阿老丁重建凤凰寺于杭州羊坝头(现中山中路),为我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之一。
元兵进杭
元兵进杭南宋德 二年(1276),元世祖忽必烈派右丞相伯颜进攻杭州。2月,元兵进驻钱塘江沙滩。南宋恭帝奉表投降,南宋亡。
南宋故宫失火
南宋故宫失火元至元十四年(1277)十一月,改宋行在为杭州。是年,南宋皇宫因民居失火延及而焚烧殆尽。
马可.波罗游杭州
马可.波罗游杭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到北京,在元世祖忽必烈处做官。至元二十一年(1284),江淮行省自扬州徙杭州,改称江浙行中书省,马可.波罗为枢密副使,在任3年,时时风问俗。1294年返国后所著《马可.波罗游记》盛称杭州是"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人处其中,自信为置身天堂"。
辛巳、壬午大火
辛巳、壬午大火元至正元年(1341)四月,杭州失火,自东南延至西北,近30里官民闾舍焚荡其半,总计毁官民房屋、公廨、寺观15755间,107户38116人受灾,烧死74人。次年(1342)杭城又大火,共烧毁民舍4万余间,火灾之甚前所未有,数百年浩繁之地,日渐凋敝。
红巾军进杭
红巾军进杭元至正十二年(1352),红巾军徐寿辉将项普略攻取杭州,于7月10日破昱岭关,自余杭占领杭州。26日退出。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
张士诚重建杭州城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割据浙西五郡,举反元义旗。废九曲城,重建杭州城,并发民夫20万沿城开河,自五林港至北新桥,又南至江涨桥,阔约67米,遂成大河。
常遇春攻杭城
常遇春攻杭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朱元璋派常遇春攻杭城,围城3月有余,各路粮道不通,一城之人饿死十之六七。军退,又大半死于病疫。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
周新被奉为杭州城隍明永乐三年(1405),广东海南人周新调任浙江按察使。在杭平反冤狱疑案,免征灾税,善政甚多,杭人称"冷面寒铁周廉使"。1412年12月周新在京被陷害死,杭人纪念他,称之为"城隍",在吴山建城隍庙祭祀。
于谦归葬西湖
于谦归葬西湖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以于谦(杭州人)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京师。明景泰八年(1457)正月,英宗复辟,于谦被加以"意欲"谋逆罪,是年60岁。明天顺三年(1459)葬于谦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明成化元年(1465)于谦冤案昭雪,恢复官位名誉,谥"肃愍"、"忠肃"。杭人以为岳飞、于谦为西湖山水增添了"英气","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创办万松书院
创办万松书院明弘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参政周木在万松岭报恩寺旧址创办万松书院。清康熙时改称敷文书院,今遗址尚存。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
杨孟瑛筑西湖新堤明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杨孟瑛自2月2日起兴工疏浚西湖,至9月12日完工,历时152天,计675万工日,拆毁田荡3481亩,耗银28700多两,使西湖复唐宋旧观。并以浚湖淤泥堆筑长堤6里,后称杨公堤。
湖中二岛形成
湖中二岛形成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杭州知府孙孟在西湖三塔中的北塔遗址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即现湖中三岛之一的"湖心亭"。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钱塘县令聂心汤在三塔中的南塔原址,取葑泥绕潭作堤,为"放生池"。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钱塘县令杨万里以10年时间在放生池外筑外堤,构成"岛中有岛,湖外有湖"的佳境,湖中"小瀛洲"自此形成。明天启元年(1621),在"小瀛洲"南复建三塔,即今之"三潭印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杭城内建旗营
杭城内建旗营清顺治五年(1648),清廷决定在杭州城内圈地建"旗营",1650年正式动工,周长约4.5公里,占地96公顷,筑墙高约6米,有城门5座。内有"亭湾骑射",为清时"钱塘十八景"之一。
张煌言就义
张煌言就义清康熙三年(1664),民族英雄张煌言(苍水)被俘解来杭州,农历九月七日在杭州官巷口刑场就义,是年45岁。遗体葬于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杰"。
康熙题西湖十景
康熙题西湖十景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来杭州游西湖。以后,又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十二年(1703)、四十四年(1705)、四十六年(1707)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在西湖孤山筑行宫,疏通市内河道涌金河(浣纱河)以通龙舟。题"西湖十景"。1701年"十景"景址刻石建碑亭。从此,南宋画院祝穆、马远笔下的"西湖十景"更负盛名。
建玉带晴虹
建玉带晴虹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疏港,在苏堤第五桥(东浦桥)西筑堤63丈,名堤,上筑三孔玉带桥,名"玉带晴虹",为清"钱塘十八景"之一。
乾隆六次来杭
乾隆六次来杭清乾隆十六年(1751)正月,乾隆皇帝首次南巡,三月至杭州游西湖,至敷文书院、观潮楼,阅兵;渡钱塘江,祭禹陵,五月返京。以后,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十七年(1762)、三十年(1765)、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5次南巡来杭州。其间题"钱塘十八景"、"行宫八景";4次至海宁阅视海塘工程、观潮、祭海神。
建文澜阁
建文澜阁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将原康熙行宫(西湖孤山)"圣因阁"内玉兰堂藏书楼改建为"文澜阁",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并为江南三阁,各收藏《四库全书》一部。现"文澜阁"及藏书俱在,为江南三阁仅存者。
建阮公墩
建阮公墩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疏浚西湖,历时2年。将淤泥在西湖"湖心亭"北堆一小岛,后人称"阮公墩"。现"阮墩环碧"为"西湖新十景"之一。
林则徐协办海防
林则徐协办海防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十八日,林则徐被革职后以四品卿衔赴浙江军营协办海防事务。是日,自广东抵杭州(富阳)。在浙江35天,协助裕谦筹谋划策。
太平军两进杭城
太平军两进杭城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为解天京(南京)危局,以"围魏援赵"之计,于3月19日攻占杭城,24日退出。此为太平军第一次攻占杭州。次年,李秀成于12月29日攻占杭城,至1864年3月20日退出杭城,守杭2年3个多月。其间,取一系列争取知识分子政策,在经济上实施对城市贫民、手工业者有利的政策,促使杭州经济、文化发展。退出后,清兵入城,纵兵大掠,奸*妇女,抢夺财物,均谓取之于"贼"。抢劫之后,杭城81万人仅剩7万。
辟拱宸桥租界
辟拱宸桥租界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杭州开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桥辟为日租界,西沿运河塘路,南至拱宸桥脚,北至瓦窑头,东至陆家务河,径直3里,横约2里,周11.2里。主权沦丧,民族蒙耻。
创办求是书院
创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月二十日,杭州知府林启在蒲场巷普慈寺旧址创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正式开学。此为杭州创办近代教育的开始。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一日,林启在西湖港办的蚕学馆开学。此为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开浙江职业教育之先河。
创西泠印社
创西泠印社清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十九日,丁仁等人在西湖孤山西泠桥畔发起创办研究金石学术团体。社以地名,1913年成立"西泠印社",推吴昌硕为社长。
沪杭铁路入城
沪杭铁路入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杭铁路设车站于杭城清泰门内,铁路贯城而入,拆城墙数十丈。此为杭州拆城墙之始。
立秋瑾墓
立秋瑾墓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十五日,辛亥革命烈士、"鉴湖女侠"秋瑾在绍兴轩亭口就义。1911年遵烈士生前遗愿,葬遗体于西泠桥堍(岳飞墓东),傍建"秋社"。以后墓几经迁徙。198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70周年),从西湖鸡笼山迁秋瑾遗骸于西泠桥东堍(东南)梅花屿头,重建秋瑾墓。
鲁迅与"木瓜之役"
鲁迅与"木瓜之役"清宣统元年(1909)六月,鲁迅自日本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市高级中学)任教。11月10日以鲁迅为代表的进步教师反对新任监督夏震武(外号木瓜),发生"木瓜之役",夏被迫辞职。这是清末轰动全省的教师风潮。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
孙中山三临白云庵清宣统二年(1910)九月的一个晚上,孙中山曾到西湖雷峰塔下的白云庵(当时为浙江革命的秘密总机关)。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于1913年4月再次到白云庵,题"明禅达义"匾额。在秋社题"巾帼英雄"。1916年夏,第三次来杭。
杭州光复
杭州光复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成功。11月6日杭州"旗营"投降,杭州全城光复。1913年"旗营"归公。7月22日开始拆除钱塘门至涌金门城垣,建马路,辟公园。杭州城墙、城门相继拆除建路。
建城区马路
建城区马路1918年1月,建杭州城区马路,自旗营沿荐桥街至城站一段,由佑圣观沿馆驿后、城头巷至上板儿巷一段,先后动工。再建环湖马路,从钱塘门起环绕西湖苏堤、白堤至灵隐止。
西湖会议
西湖会议1922年4月,中国***中央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会议,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国焘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会上讨论了中国***和工人运动前景。1922年8月29、30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举行特别会议,史称"西湖会议",决定有条件地接受共产国际代表关于中国***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的意见。
雷峰塔倒坍
雷峰塔倒坍1924年9月25日下午1时,西湖雷峰塔倒坍。是日天气晴朗,无风无雨,更无地震。1925年2月2日《京报副刊》载文说塔倒原因"实为塔基已被挖空"。雷峰塔遗址现为杭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首建大桥
钱塘江首建大桥1934年8月8日,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负责设计建造的钱江大桥开工,至1937年9月26日落成,全桥长1453米。分引桥、正桥两部分,正桥16孔,下层为铁路桥,上层为公路桥。这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杭州沦陷
杭州沦陷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大举入侵,12月24日,日军分三路进入杭州,杭州沦陷。至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前后达8年。
杭州市人民成立
杭州市人民成立1949年4月下旬,杭州的国民党官员纷纷溃逃,社会一片混乱。杭州地下市委提出"反破坏、反迁移,保卫城市建设,迎接大军解放"。全市工人开展护厂运动。5月3日,中国接管杭州。5月24日杭州市人民成立。
40次到杭州
40次到杭州从1953~15年的22年间,共40次到杭州。有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在杭州写的著名诗篇有《送瘟神》(1958年6月30日),著作有《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1963年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在杭州诞生1953年12月27日,到杭州。在杭州期间,主持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全面疏浚西湖
全面疏浚西湖1949年5月前后,西湖污泥淤塞,湖床增高,湖水平均深度为0.55米,蓄水量仅300余万立方米,湖底遍生水草。湖西南部更见葑芜。自1951年起开始全面浚湖,历时8年,于1959年竣工。耗资454万元,共挖淤泥720.88万立方米。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米,最深处2.6米,蓄水量增至1000多万立方米。以后由常设机构西湖水域管理处把疏浚西湖作为日常任务。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
杭州城区跨江发展1996年5月,经院批准,钱塘江南岸萧山市的浦沿镇、长河镇、西兴镇和余杭市的三墩镇、九堡镇、下沙乡划入杭州,杭州城区得以跨江发展。此次区划调整后,杭州市区面积由430平方公里扩大为683平方公里,杭州市在钱塘江南岸新设滨江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