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中国天气雷达反射率
1.哪里有气象雷达图下载?
2.怎样看气象雷达图
3.雷达反射率的表达式
4.气象雷达回波的回波的分类
711雷达
中国最早测雨雷达 711雷达国产的一种小型测雨雷达。波长3.2cm,天线直径1.5米 ,天线增益38dB,波束宽度1.5度,发射脉冲功率75KW,脉冲宽度1微秒,脉冲重复频率为400HZ。最小可测功率为98dB·mw。配备有PPI(平面位置显示器)和RHI(距离高度显示器)合用的显示器和A/R显示器。这是中国最早定型生产的测雨雷达,现有300余台,装备在全国各地的天气雷达站、航空港、海港、盐场等地。
712雷达
国产的一种测雨雷达。波长3.2cm,天线口径为5.5米 (垂直)和1.1米(水平),波束宽度为0.45度(垂直)和2度(水平),发射脉冲功率为180KW,脉冲宽度1微秒,脉冲重复频率为300HZ。配有PPI(平面位置显示器)和RHI(距离高度显示器)合用的显示器。此外,还配有HCT-1型图象传输设备,传输距离为50km。此型雷达实际上是测高雷达的变型),因而具有较窄的垂直波瓣,适合于比较精确地测定云底和云顶高底,所以较多地使用于航空港。
713雷达
国产的一种测雨雷达。波长5.6CM 。天线直径3.7米,天线增益38dB。波束宽度1.2度,发射脉冲功率为250kw,脉冲宽度2微秒, 脉冲重复频率为200HZ ,最小可测功率为-107dB·mw,最大探测距离为400KM。配有PPI(平面位置显示器)、RHI(距离高度显示器)和RHI(距离仰角显示器)合用的显示器和A/R显示器,并配有视频信号处理器,可对降水进行较准确的测量。主要装备于地区气象台和部分省级气象台,以及气象研究机构。
哪里有气象雷达图下载?
龙卷风很难预报是因为它的水平尺度(直径)很小,小尺度天气事件时空随机性较强,气象探测设备和探测系统都无法有效准确监测和追踪龙卷风的发生发展,准确预报更难,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龙卷风预警先进国家,目前仍然难以准确预报。
据资料显示,龙卷风是在强烈不稳定天气条件下产生的一种小范围的空气涡旋,中心风力可达100~200米/秒,龙卷风下部的直径一般在几米到数百米之间,特别大的龙卷风直径能达到1公里。龙卷风形成后,一般维持十几分钟到几小时,袭击范围很小,但破坏力大。
龙卷风来了公众的防范应对方案:
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2、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3、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4、驾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以上内容参考 潇湘晨报-内陆城市为何出现龙卷风?武汉市气象局回应
怎样看气象雷达图
于自动下载中国天气网(www.weather.com.cn)北京单站雷达基本反射率图下载.
用AuotIt3开发
编译器AutoIt下载:
更新:
增加"华北雷达合成图"下载
使用方法:
1.选择日期(中国天气网的雷达图一般会保存一个月), 选择雷达图类型
2.选择下载目录
3.等待下载完成
注意:
1.因为www.weather.com.cn不支持PING命令, 所以程序不能自行判断网络连接状态, 需要运行前手工确认网络可用.
2.下载进度百分比不太稳定, 仅可供参考.
雷达反射率的表达式
气象雷达的颜色一般从蓝色到紫色强度递增,颜色越深,区域越小,则降水的概率越大,强度越强。在夏季,红色区域覆盖下的地区,极易出现短时的强对流天气。
举实例来看一下:
天气雷达图上,绿色回波包围内的区域一般都对应有降雨出现。通常来说,浅绿色代表有可能有降雨,深绿色是一定有降雨。
雷达回波从蓝色到紫色,降雨强度逐渐增强。亮**区域一般对应有10毫米/小时左右降雨强度出现,暖红色雷达回波一般对应有20毫米/小时左右的降雨强度,并且有可能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气象雷达回波的回波的分类
在散射物质主要是湍流大气的情况下,反射率有另外的表达式。雷达把散射体接收到的回波强度与散射体的反射率成正比(见气象雷达方程)。反射率一词有时也用来指反射团子或等效反射团子。
不同的降水系统,雷达回波有不同的特征。 通常由紧密排列成带的许多回波单体组成(图1[ 平面位置显示器上冷锋的云系和降水回波]),当冷锋由远处移至距雷达站约300公里时,在平面位置显示器 (PPI)上,一般先能看到排成一行的离散回波块。这是由于地表曲率和大气折射的原因,即使以接近0°的仰角发射的波束,在300公里处,也只能探测到云体的较高部分。当冷锋移近时,雷达波束能够扫视到云的下部比较宽大的部分,这时,回波带中的单体变大,形成一条比较连贯的回波带。在冷锋经过雷达站而向远处移去时,回波的变化则与上述过程相反。通常,一个完整的冷锋降水系统的长度,可以达到600公里以上,因此一个站仅能探测到整个冷锋系统的一部分。有时雷达观测到的冷锋系统不止包含一条雨带。冷锋的回波带一般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但锋前或冷锋上空的暖区常吹西南风,因而回波带中的单体常向东北或偏东方向移动,与回波带的整体移动方向之间有一夹角。
冷锋回波单体的垂直结构,和移动性孤立相似。在中国,这种回波单体顶部通常在七、八公里以上。在快速移动的冷锋中,单体的前上部存在较大的云砧。单体总是处在不断的新生、发展和消散之中,生命周期约为数十分钟,而整个冷锋回波带的生命期则长得多。
在气团内部出现的雷暴带,其回波结构和冷锋回波带很相似,但移动速度较快。有时在雷达屏幕上可以同时出现两条以上的飑线回波带。 由范围较大的连续性降水构成。暖锋降水区域几乎总是超过一个雷达站的有效视野范围,因此在平面位置显示器上只能看到降水区域的一部分。在稳定性暖锋降水区中,屏幕上的回波连接成片,边缘呈丝缕状或棉絮状,强度分布相当均匀,在不稳定性暖锋降水区,则在大片均匀的降水回波中,夹杂有较强的对流单体。这些回波单体的移动方向,与整个降水系统的移动方向可能略有差别。仔细观测这些较强单体的位置,可以看出,它们通常也是排列成带的(图 2[平面位置显示器上暖锋的云系和降水回波])。
在距离高度显示器 (RHI)上的回波图象中,可以看到对应于大气温度为0℃的高度附近的强回波带,称为零度层亮带(图3[稳定性暖锋降水在距离高度显示器上的典型回波图象]) 它的形成是由于缓慢降落的冰晶和雪花在零度层附近发生表面融化而使反射率增大的结果。在亮带下面,粒子融化成雨滴,下落速度较大,使粒子浓度减小,反射率降低。雷达屏幕上观测到的零度层亮带,可估计0℃层的高度,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验证大气的稳定性。在不稳定性暖锋降水的距离高度显示器回波图象中,可以看到水平的零度层亮带和垂直柱状的对流单体回波结构同时存在。此外,在雷暴减弱之后的残余降水中,也可看到零度层亮带。暖锋系统降水强度的变化较缓慢,雷达回波的时空变化也较小,这有利于验证降水强度和回波功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与大尺度低气压(见)降水系统相联系的回波,范围很广。在雷达的探测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回波大致连成片,但强度结构很不均匀,如棉絮状。这类回波的延续时间较长。
气团内部热对流雷暴回波,这种雷暴产生在内部,其对流单体的回波在平面位置显示器上常呈零散无规则的分布图(图 4[平面位置显示器上气团内部热对流雷暴回波])。这种对流回波块常出现在平原中的山丘或湖面上的岛屿上空,对流单体的尺度,通常在几公里至十几公里间,生命周期约数十分钟。
台风回波,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在雷达平面位置显示器上,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台风回波的特征结构(图 5[平面位置显示器上台风的云系和降水回波])。在台风中心前面约400~600公里处,常有一些强对流回波带,称为台风前飑线回波带。其走向大致和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但其移动方向则与台风中心的移动方向一致。在飑线回波带后面的台风眼周围两三百公里以内,有大片的连续性降水回波和螺旋状分布的对流性降水回波。这一区域是台风的主要降水区。螺旋雨带以台风眼为中心,呈多条对数螺线状排列。仔细地观测螺旋雨带中各单体的运动路径,可以发现,单体的运动轨迹与瞬时的螺旋线走向不一致,而是近似地围绕台风眼作圆周运动,并缓慢地趋近中心。
在螺旋雨带的中心,有一个圆形的围绕无回波空洞的强回波圈,称为台风眼壁回波。在此眼壁位置上,对流发展最为旺盛,回波顶部高达十余公里。在眼壁回波以内的无回波区,与台风眼中的晴空相对应。在很多情况下,眼壁回波不是完整的,呈带缺口的圆环状。台风登陆后,逐渐减弱,台风眼逐渐被降水回波所填塞,台风雨带的螺旋状特征也逐渐消失,转变为大片的低压降水回波。
通过对气象雷达回波的观测,可以较早地发现台风和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探测台风雨带中各部分的降水强度和风速,并可研究这种强对流风暴的详细结构。 不论是孤立的或夹杂在对流降水系统中的强雷暴单体,常有下列显著的特征:回波强核(回波最高的区域)的反射率很大;单体的水平尺度也较大,一般为10~30公里,在距离高度显示器上,回波主体呈直立粗柱状,顶部达对流层顶,有时可达平流层下部;云体上部有向前方伸展的云砧,还有自砧部下垂的前悬回波;自前方低层流入的空气构成上升气柱,在云中造成弱回波穹窿;单体中持续的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入流上升区域的后面,构成回波强度很大而形态陡直的“回波墙”(图6[距离高度显示器上移动性强雷暴的典型垂直结构]);有时还可看到因过强的回波信号进入天线旁瓣而造成的尖顶状回波,出现在主体强回波核的正上方。这一类强雷暴,不仅产生、雷雨、阵性大风,还可能产生和。
通过对雷达回波的分析,可以判断由一般对流云过渡到强雷暴的阶段,但单纯根据回波形态结构,难以可靠地判断一个强雷暴云是否会产生龙卷或地面降雹。普遍认为,回波顶的高度和强回波核的反射率能较好地用作识别冰雹云的判据。例如,中国的华北地区,夏季雹云的回波顶常出现在10~12公里的高度,灾害性雹云中强回波核对3厘米雷达的反射因子(见),常超过10 毫米 /米 。 用雷达观测非降水云时,由于云滴尺度较小,常须采用毫米波才能有效地接收回波信号。在具体的应用中,常将天线垂直指向天顶,以测量雷达站上空的云的下界和上界。此外,毫米波雷达还有利于观测降水粒子的初生及这种粒子区域的扩展,对于降水机制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在灵敏度较高的气象雷达显示器上,偶尔能观测到某些并非由水汽凝结体产生的回波。由于以前未能解释此类回波的起因,它们曾被称为“仙波”。这种回波有的是飞鸟或昆虫引起的,有的是由折射率分布强烈不均匀的晴空大气所产生的(图 7[晴空回波])。在厘米波段的气象雷达上,观测到的晴空回波主要出现在消散期雷暴前方的锋面上或低空的逆温层附近。晴空回波主要用和进行探测和研究。 雷达所接收到的回波系雷达波所照射的空间有效散射体积中所有散射元(如云和降水粒子)的回波的总和,由于散射元之间的相对位移,到达雷达天线处的回波具有不同相位,这些波叠加的结果,造成了回波的随机起伏。分析起伏参数,可以得到关于粒子的运动信息和被测空间的湍流强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