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甚麼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有什麼说法

2.为什么在加气站里不能打电话(手机)

3.为什么加气站不让用手机

4.做了6年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行业,最近换了一份工作,

5.市气象局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为甚麼在加油站不能打电话?有什麼说法

加气站冬季安全防范措施_天气升温加气站安全

  目前为止,这只是科学猜想,并无实例支撑。

  一、为什么加油站内不能接打电话?理论上的科学依据:

手机作为一种无线电通讯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能使接收无线电的天线产生射频电流。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射频火花,只需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时,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

由于汽油是易挥发性物质,在油气罐及天然气管道泄漏而形成的能燃气危险区,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导致灾害的发生。当加油站通过油枪向汽车或摩托车油箱注加汽油时,原来空油箱内的油汽便向外飘散,加之新注入的汽油也向空中挥发,使加油的车辆周围油汽密度骤增。同时,人们为了让通讯信号更加清晰,移动电话用的频率很高,发射功率比较强,尽管符合国家标准,仍对加油、加气站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目前加油、加气站普遍采用电脑(PC)控制,高强度的移动电话信号会与电脑(PC)设备引起感应,二者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也能点燃油汽,引发爆炸。点燃油汽所要的电流很小,移动电话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完全能达到这个界限。假如在加油、加气站接卸油时遇到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阴天或有雾天气,由于空气流通差,油汽密度相应增加,接打移动电话引发爆炸的可性会进一步加大。另外,由于手机本身并不具备防爆功能,假如手机用的时间较长或手机本身质量较差的话,手机里边芯片的电路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这时手机在接听瞬间就能产生少量的火花,从而也会引起加油站发生爆炸。

  二、理论上能解释,现实中是否真的如此呢?

美国著名的科学节目《流言终结者》制作了一个爆炸室,将手机放在里面,把气雾状的汽油喷进去,并且控制适合爆炸的油气混合比,一切准备就绪后,实验人员反复拨打手机,即便在这样专心设计的、有利于爆炸的条件之下,无论如何还是不能引爆汽油!流言终结了。

实际上,专家调查了各地加油站的火灾爆炸事故,没有一例是因为使用手机引起的,根本不存在确定的“由于使用手机而引发加油站火灾和爆炸的事件”。

关于“加油站内禁止打手机”还有一个说法是:加油站普遍采用电脑控制,在加油站接打手机,会引起设备感应,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最终导致计量不准。而实际上,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发生,也从来没有发生过。

关于加油站拨打手机是否安全尚存在争议。不过目前为了保险起见,不怕一万以防万一,加油站一般都会明确禁止拨打手机。但科学实验证明,正常使用手机,不会引起加油站内起火。

为什么在加气站里不能打电话(手机)

在加气站里不能打电话的原因:

1、打电话时,手机内部会有电流,很可能会产生小火花。

2、加油站里全是汽油分子(不包括柴油,很难燃烧)。一旦遇到火花,就有可能点燃汽油。

3、当汽油点燃后空气迅速膨胀时,就会发生爆炸。

手机射频火花、手机静电引起的油气爆炸、手机强信号会干扰加油机仪表。

手机射频能点燃油气:手机射频发射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作为一种无线通信工具,能使接收到无线电的天线产生射频电流。当导体接触不良或生锈时,会产生射频火花。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MW,就会点火,引发灾难。

手机的静电会引起爆炸:点燃油气所需的电流很小,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量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极限。另外,由于手机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长时间使用手机或手机本身质量差,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容易产生短路现象,使手机在瞬间产生少量火花倾听,从而引起爆炸。

手机信号干扰计:当手机接收或发送信号并产生环路时,手机会产生一系列高频不规则谐波。这种谐波会对电子设备造成很大的干扰,影响加气机和加气机内部的计算机控制仪表,干扰计数器的信息传输,造成测量不准确。

扩展资料:

作为一种无线电通信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可以使接收到无线电的天线产生射频电流。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之间循环时,会产生射频火花,以防腐蚀或接触不良。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MW,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就会被点燃。

由于汽油是一种挥发性物质,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在油气罐和天然气管道泄漏造成的可燃气体危险区域引发爆炸,引发灾难。当加油站通过油枪向汽车或摩托车油箱加注汽油时,原空油箱中的油蒸气会向外飘浮。

此外,新喷射的汽油也会挥发到空气中,这使得加油车周围的油气密度急剧增加。同时,为了使通信信号更加清晰,人们使用频率高、发射功率大的手机。虽然符合国家标准,但仍对加油站构成严重威胁。

由于现在加油站和加油站一般由计算机控制,高强度的手机信号会引起计算机设备的感应,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会点燃油蒸气,引起爆炸。点燃油和蒸汽所需的电流很小,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极限。

加气站充、卸油过程中,遇有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阴雾天气,由于空气循环不畅,油、蒸汽密度相应增大,接打手机引起爆炸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另外,由于手机本身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长时间使用手机或手机本身质量差,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容易产生短路,使手机在接听的瞬间产生少量火花,也会引起加油站爆炸。

为什么加气站不让用手机

众所周知,经营易燃易爆品的加油站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第一”是对加油站最基本的要求。加油站常见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摩托车熄火加油、加油站员工必须穿防静电服装上岗、加油站内严禁明火和使用手机通话、不得向塑料桶内加油等等。这其中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的就是禁止客户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通话。

根 据

首先,是人们对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有人认为在加油站打手机能引发爆炸事故是危言耸听,况且也没听说过因为打手机引发的爆炸事件。其实,手机能引发爆炸事故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手机作为一种无线电通讯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能使接受无线电的天线感生射频电流。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射频火花。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时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由于汽油是易挥发性物质,在油气罐及天然气管道泄漏而形成的可燃气危险区,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导致灾害的发生。

当加油站通过油枪向汽车或摩托车油箱注加汽油时,原来空油箱内的油汽便向外飘散,加之新注入的汽油也向空中挥发,使加油的车辆周围油汽密度骤增。同时,人们为了让通讯信号更加清晰,移动电话使用的频率很高,发射功率比较强,尽管符合国家标准,仍对加油、加气站构成严重威胁。因为现在加油、加气站普遍采用电脑控制,高强度的移动电话信号会与电脑设备引起感应,二者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就可能点燃油汽,引发爆炸。点燃油汽所需要的电流很小,移动电话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界限。如果在加油、加气站接卸油时遇到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阴天或有雾天气,由于空气流通差,油汽密度相应增加,接打移动电话引发爆炸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加大。

另外,因为手机本身并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手机使用时间较长或者手机本身质量较差的话,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这样手机在接听瞬间就能产生少量的火花,从而也会引起加油站发生爆炸。

其次,禁止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的途径单一。目前,加油站禁止客户在加油站使用手机通话的主要途径就是劝说,但有时劝说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客户不清楚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规定,认为加油站员工不让其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是多此一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客户明知在加油站内不能打手机,却心存侥幸心理,片面地认为不会正好自己打手机的时候出事,故不听加油站员工的劝说,我行我素。

对 策

面对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该怎么办?从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报纸、广播和印制宣传单等多种途径,宣传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通话的危害,使客户清楚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是不安全的。二是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对于在加油站使用手机通话的客户,应千方百计予以制止,并主动耐心地做好客户的解释工作,寻求客户的理解和支持。三是利用手机信号阻断器等装置,使加油站区域内无法正常使用手机通话。

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加油站应“居危”而“思危”,不能对这一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加油站安全。

做了6年天然气加气站技术行业,最近换了一份工作,

首先你得语言组织能力欠缺,表述不清楚。大致意思就是现在你是加气工,最近发生泄漏事件,公司要你承担责任。

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这个必须你要认清自己责任,就算你现在出去找工作,人家问你为什么离职?你怎么回答?你是回答因发生责任事故后离职?还是个人原因?就算回答个人原因,一般企业现在都会做背景调查,查出你是责任事故导致离职的话,对你下个单位任职都是有所考虑的。

所以,建议你还是先认清自己,然后给自己做个职业定位,再考虑跳槽问题,当然,如果是自己造成的责任事故,必须有所担当行为的。

以上仅供参考哈! 来自职Q用户:陆先生

目前面临的是你如何面对事故后的再接受安全教育。因为此次事例纯属泄漏事故(以你自己的描述得出决论),出了事故必须接受"三不放过"原则,然后再接受公司按相关规定处理。再然后考虑你自己是否去留。

你的去留不是由别人来决定的,不要一有事情就辞职,要勇于面对现实,该承担的责任必须坦然接受,在处理上如有不妥之处可提出抗议,以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然后评价该公司值不值得你留,再自己决定去留,别问别人! 来自职Q用户:老李

市气象局年度工作情况报告

 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市气象局和XX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气象服务,深化县级气象综合改革,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务实创新狠抓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深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一)

 1、按照“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的六个分项工程,稳步推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流”气象台站基础建设等工程的组织实施。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落实了 “十二五重点项目”地方配套全部经费。

 2.监测评价气象现代化进程。按照省市气象局和统计局联合开展气象现代化指标进程监测评价的文件要求,和XX市统计局一起,开展气象现代化进程监测。结果表明,江阴在气象工作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和地方财政保障方面,达到了气象现代化工作目标。在科研成果转化和对业务科技支撑上,尚有不足。

 3.项目带动气象现代化建设。新建视频会议系统一套,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一套,提高了预报员业务培训和农村信息员培训硬件装备水平。完成业务大楼安全监控设计、招标、安装。“大气环境气象监测项目”列入地方政府项目库。

 (二)提升气象业务现代化综合能力与水平

 1.着力增强综合观测能力,探索装备保障社会化。新改建4个中尺度自动站。在全市新建4个大气电场仪。在新桥镇选择了一名气象信息员,承担自动站设备日常维护。组织成立XX市气象志愿者团队,开展灾害性天气辅助观测。完成国家观测场草坪整理修补工作。新建水泥场地、黑色路面、自由大气、草地等4类特种温度观测方式。

 2.着力增强预测预报能力。按照省市气象局部署,实施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投入业务应用。加强新进预报员学习培训,提高综合业务工作能力。

 3.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拓展直通式为农气象服务新渠道,增加服务产品。新建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qq群。 “江阴气象”官方微博、微信在腾迅和新浪上线。

 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公共媒体传播气象防灾减灾信息。7月17日,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召开出梅新闻发布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政府应急办、公安、民政、国土、建设、水利、农林、卫生、环保、安监、城管、港口、园林、公用、供电、海事等19个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参加。气象台介绍了今年的梅雨情况,各部门汇报了他们职责范围内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三)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保障能力

 作为合作单位,参与XX市气象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和服务能力。发表核心刊物文章一篇。承担“XX市气象物联网示范应用工程”中的'部分项目,将投资建设城市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气溶胶激光气象雷达、激光雨滴谱仪。新申报XX市科研项目三项。新进研究生一名,提高了气象业务能力。

  二、认真做好汛期、“三农”等气象服务

 (一)切实加强关键时段气象服务

 高质量完成防汛、春运、护林防火、中高考、大气污染信息发布等各阶段的气象服务工作。抓住每一次天气过程,在暴雪、连阴雨、大雾等灾害到来时,通过多种渠道,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预防建议。全年制作发布天气公报和各类服务材料125期。气象服务领域,除了防汛以外,扩展到护林防火、春运、长江捕捞、节能保供、海事救援、安全监督、农业种养殖、110治安管理、交巡警道路管理、教育系统、卫生系统、节假日出行、社会重大活动等。目前,全市免费手机短信预警覆盖群,人数已经达到5000多。

 (二) 强化“三农”气象服务

 按照中国局气减函〔2014〕25号《关于组织做好2014年“三农”服务专项工作的通知》,认真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组织需求调研,完成为农服务调研报告。更新了农村气象信息员、镇协理员信息,完善了乡镇防灾减灾分管负责人。在县市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制定了全部乡镇的应急预案。修订镇街绩效考核指标,并开展半年度、年度考核。应年度绩效考核要求,组织镇街科普和防灾减灾培训,并于3月和7月8月9月五次开展了农村气象信息员培训。总结报送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情况、统计表;开展了面向农民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开通直通式服务qq群、微信、微博。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调查。开展信息员/志愿者辅助观测。接待南信大长望班社会实践、社区夏令营、小主人报、学校科普教育等20批次。新桥社区防灾减灾科普馆正按照规范流程招标,将于近期开标。

 (三)积极开展环境气象服务

 在市政府组织下,签署了《XX市2014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书》,承担大气污染预警及信息发布、完善预警应急工作方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气象保障等三项工作任务。与XX市环保局签署了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研究和资料共享合作协议。一、建立大气环境监测和信息共享机制;二、建立大气环境污染预报预警联合会商和服务产品联合发布机制;三、建立重大大气环境污染事件联合调查和评估机制;四、建立科研开发和业务交流、培训合作机制;五、建立双方联络和协调机制。协议的签署,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了部门优势。

  三、加强科学管理和党建工作

 (一)参与地方政府行政管理

 气象局承担政府职能的领导小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指挥部办公室,防雷减灾办公室。

 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地方领导小组。主要有:危化品安全生产攻坚工作领导小组,XX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秸秆露天焚烧领导小组等。

 参与XX市政府一系列文件和应急预案的修订、讨论、发布工作。主要包括:《XX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XX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XX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XX市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XX市突发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XX市冰雪灾害应急预案》、《XX市突发供水事故应急预案》等。

 (二)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稳定发展传统媒体、新兴网络、行业社会自有渠道转播等三大类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基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更新灾害防御组织人员网络,开展市级、镇街、村社区等多层次科普宣传和防灾减灾教育。

 气象工作再次纳入市委市政府对镇(街)的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澄委办〔2014〕28号);与民政局联合开展基层社区(村)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认证合格单位已达12个。

 落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为市政府发文组织防御提供了第一手信息。

 落实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加强周边建筑物高度设计审核、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对观测场周边建筑物,从立项设计阶段就参与高度控制,积极与地方政府领导和部门沟通,争取支持和理解,保持观测环境评分稳定不降低(89.6分)。及时修剪清理气象大院内外植物和堆放物。

 与地方港口、安监、公用事业等部门联合开展防雷防静电、汛期时段、燃气行业等各类安全检查。防雷中心对燃气行业500多家充气加气站的安全检测,正在洽谈过程中。

 围绕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周的主题,组织开展社区防灾减灾讲座、参与广场宣传。

 (三)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按照职权法定原则、简政放权原则、便民高效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梳理出行政许可事项4项,相关联行政服务两项,承接行政许可和相关联行政服务2项。在市政府的组织协调下,调整了行政审批流程和服务方式,实现行政技术分离,一票制收费。梳理审核《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涉企经营性收费清单》

 (四)深化气象改革工作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及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按照苏气发〔2013〕90号文要求,认真组织实施《XX市气象局机构编制调整方案》,调整了内设机构和直属业务单位,明确了工作职责。按照政事分离原则,调整了下属事业单位法人和财务流程。按照规范流程新录用2名编外人员。

 (五)内部管理和离退休管理

 落实离退休职工的政治、生活待遇。尊重离退休职工,每年通报气象发展成就,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订阅报纸、刊物,方便他们了解党和国家法规政策。按时发放离退休金,及时按照有关政策调整数额,认真组织年度体检,在生病住院、高温、年节组织看望。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做精做细内部管理,保安、卫生、食堂、水电、绿化、设备维护均采用外包形式,提高了内部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科学化水平。

 开展摄影活动、歌唱比赛、三农采摘活动,提高职工集体意识,和谐团队关系。

 (六)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党建创建和反腐败工作

 按照省市局部署,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召开了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和总结大会。按照“XX市气象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先后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活动,组织学习活动12次,召开座谈会4次,开展谈心21次,梳理出“四风”方面问题31 条,上级督导组反馈意见9条,组织专题会议讨论2次。组织专题民主生活会1次。

 在机关党工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年”和“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坚持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拓宽思路、创新手段,用好资源、培育品牌,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严格考察流程,完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和材料上报工作。

 回顾今年工作,存在如下问题:

 1、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力度、广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2、防雷图审和验收费进入地方财政专户,但离综合预算进入地方财政体系还有距离。

 3、党风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计划

 1、做好汛期、秋收秋种、冬季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2、进一步完善市、镇、村(社)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加强气象社会管理;

 3、在环境空气质量气象条件监测和服务方面有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