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的冬天气候特征_秦岭南部冬季气候特征
1.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特征,最少十 点
2.秦岭淮河降水量分界线
3.秦岭两边的气候有什么区别?
4.秦岭南北坡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5.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6.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特征,最少十 点
1、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南部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2、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大于2摄氏度,日均温》10摄氏度积温在45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以上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关中平原属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春旱严重,降水变率大,年平均气温低于13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低于1摄氏度,日均温》10摄氏度积温在40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以下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扬子陆块,以北属华北陆块
4、秦岭南坡平缓.长100-120千米,群山毗连,峰峦叠嶂,其间分布一些山间平台、盆地。北坡险峻,总坡长不到40千米,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峻,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秦岭最高峰太白山与著名山峰终南山、华山等均位于北坡[5]。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以北地区以平原、高原居多。
5、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长江水系,以北是黄河水系
6、秦岭北侧特别是渭河以北是著名黄土区,有较厚的黄土层,厚度数米至数百米,其土体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不利于抵抗水的破坏力,极易遭受水力侵蚀,使河流含沙量高。而秦岭南侧风化壳较厚,风化物较粗,重力地貌显著,但该区为石质山区,河流推移质较多,造成汉江河流的含沙量低于渭河河流[5]。总的来说,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丰富,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以北的地区流量较小,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
7、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昆仑山、秦岭、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秦岭南北成土因子的差异,发育形成了不同的其南北不同的土壤类型。秦岭北坡为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秦岭南坡为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南面是四川盆地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
8、秦岭以南的陕南是北亚热带气候,其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最大的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植被类型。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其代表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陕南差异明显
9、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小麦、杂粮作为粮食作物,以花生、大豆作为油料作物,以甜菜作为糖料作物,而以南则以水稻作为粮食作物,以油菜作为油料作物,以甘蔗作为糖料作物;在南方有棕榈、油桐、枇杷、柑橘、茶叶等,而以北则杨柳夹道,苹果满园。以南地区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以北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0、以北地区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
11、秦岭-淮河以南水路运输占很大比重,由于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较多。而以北地区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运输以陆路为主,交通联系的方便使老百姓交流机会的,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方言较少
1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建筑也有很大差异,秦岭—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带状分布居多。房屋墙体较薄,屋顶坡度较陡,以通风散热为主。私家园林建筑规模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为主色调,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楼、侗族的鼓楼等都比较淡雅,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秦岭—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墙体较厚,有院落,防风保暖。皇家园林建筑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互辉映。
秦岭淮河降水量分界线
秦岭淮河降水量分界线如下:
秦岭淮河降水量分界线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具体位置为黄河南北两岸,其北起太行山、南至苏皖海塘。该区域的降水量是华北平原最为显著的分界线之一。
秦岭-淮河线(QinlingMountains-HuaiheRiverLine,Qinling-HuaiheLine,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
1.气候特征
该区域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多集中在6-9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约700-1000毫米。南部地区受到山脉屏障作用,水汽容易凝结形成降雨,而北部地区则相对干燥。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2.形成原因
该分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行山和黄河的影响。太行山作为东西向的山脉屏障,使得南部地区的水汽进入不了北部地区,从而形成了南北差异。此外,黄河的河流运动,也对降水分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生态环境
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但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导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问题。因此,保护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结:秦岭淮河降水量分界线是北方重要的气候分界线之一,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秦岭两边的气候有什么区别?
秦岭——淮河南北比较表
地区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纬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为主 以丘陵为主
气候
一月平均气温 0℃以下 0℃以上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间, 800mm以上,雨季长,降水多,
雨季短,降水少,集中于夏季。 降水季节变化较小。
干湿状况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河流
流量 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 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长
结冰期 冬季结冰 冬季不结冰
农业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为主 以油菜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为主 以甘蔗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秦岭淮河一线——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
我们应该明确秦岭淮河一线的走向,以及它作为我们南北分界线的重要条件是什么。知道这条分界线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首先,它之所以成为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肯定是由于这条线两边的景观有差异的原因吧。景观有差异的因素很多,比如气温和降水,还有地形地势等因素。一般的来说,不同区域的差异往往是来自于气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东部临海地区降水多,内陆西部地区降水少等。不多说了,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介绍来推断,这条线必定是气候的分界线了。由此,我们可以再通过气候的差别来了解秦岭和淮河分界线两边的气温、降水、干湿状况等方面的差异,以及此气候差异下的河流水文特点、农业状况、土壤植被等差异。
通过相关的地理图册可以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东西走向的,并且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通过地,再加上冬天的时候,秦岭能够阻挡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挡潮湿的海风进入西北地区,导致这条线的南北地区在气候、河流、植被、土壤、农业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也就理所当然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分界线了。
秦岭和淮河分界线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国一月份0度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北的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为暖温带。一月0度等温线以南一月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为亚热带。
2、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区分。
3、 河流情况有明显差异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河流是否有结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运等差异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线
根据两边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等为主,南方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以及北方黑土为主,南方红土为主等特点得出。
5、 农业生产有差异的分界线
北方农业以旱地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两熟,小麦玉米为主;南方水田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麦为主等等差异。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距市中心76Km。总规划面积458Km2,其中中心区262Km2,规模为世界第一。秦岭国家植物园总投资概算为13.8亿元,一期工程投资5.3亿元。主要功能是科学研究、科学教育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旅游。
秦岭南北坡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1、秦岭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南部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
2、秦岭-淮河线以南属于北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区,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大于2摄氏度,日均温》10摄氏度积温在45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900毫米以上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关中平原属暖温带温和半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春旱严重,降水变率大,年平均气温低于13摄氏度,一月平均气温低于1摄氏度,日均温》10摄氏度积温在4000摄氏度以上,无霜期200天以上,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以下
3、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扬子陆块,以北属华北陆块
4、秦岭南坡平缓.长100-120千米,群山毗连,峰峦叠嶂,其间分布一些山间平台、盆地。北坡险峻,总坡长不到40千米,因是大断层,山势陡峻,形成千崖竞秀的壁立山峰。秦岭最高峰太白山与著名山峰终南山、华山等均位于北坡[5]。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以北地区以平原、高原居多。
5、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长江水系,以北是黄河水系
6、秦岭北侧特别是渭河以北是著名黄土区,有较厚的黄土层,厚度数米至数百米,其土体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不利于抵抗水的破坏力,极易遭受水力侵蚀,使河流含沙量高。而秦岭南侧风化壳较厚,风化物较粗,重力地貌显著,但该区为石质山区,河流推移质较多,造成汉江河流的含沙量低于渭河河流[5]。总的来说,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丰富,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以北的地区流量较小,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
7、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多是各种岩石在原地风化形成的风化壳,并以红色风化壳分布最广昆仑山、秦岭、山东丘陵一线以北地区,主要的成土母质是黄土状沉积物及沙质风积物。秦岭南北成土因子的差异,发育形成了不同的其南北不同的土壤类型。秦岭北坡为山地棕壤与山地褐土地带,北面是黄土高原属于钙质土(次生砂质黄土);秦岭南坡为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南面是四川盆地土壤为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
8、秦岭以南的陕南是北亚热带气候,其地带性植被类型是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我国西北部地区分布最大的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植被类型。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其代表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陕南差异明显
9、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以北以小麦、杂粮作为粮食作物,以花生、大豆作为油料作物,以甜菜作为糖料作物,而以南则以水稻作为粮食作物,以油菜作为油料作物,以甘蔗作为糖料作物;在南方有棕榈、油桐、枇杷、柑橘、茶叶等,而以北则杨柳夹道,苹果满园。以南地区作物可一年两熟或三熟,以北则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10、以北地区以面食为主,以南以米饭为主
11、秦岭-淮河以南水路运输占很大比重,由于交通不便,使交流受阻,方言较多。而以北地区多地势平坦的高原和平原,运输以陆路为主,交通联系的方便使老百姓交流机会的,彼此融合,因而语言差异不大,方言较少
1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建筑也有很大差异,秦岭—淮河以南聚落分散,沿河带状分布居多。房屋墙体较薄,屋顶坡度较陡,以通风散热为主。私家园林建筑规模较小,布局精巧,以黑白为主色调,色彩素淡,包括傣族的竹楼、侗族的鼓楼等都比较淡雅,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秦岭—淮河以北聚落集中。房屋墙体较厚,有院落,防风保暖。皇家园林建筑以红黄为主色调,既显示出皇权的尊容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互辉映。
秦岭南,北两侧地区的气候,水文特征
秦岭以北是暖温带、中温带,以南是亚热带。秦岭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秦岭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以北河流较少,以南则水系比较密布。汛期多集中在雨水较多的夏季,秦岭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以南则没有。
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
秦岭山地植被物候的一般规律是春天和夏天树木常青,秋冬天树木凋零。秦岭山地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一月均温在0℃一下。秦岭北部山地的自然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因冬季寒冷,树木叶子掉光被称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十分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南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